第四十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由于玩忽職守,導致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丟失或者毀壞原始氣象探測資料、偽造氣象資料等事故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關于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工作職責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包括以下兩種:
1.由于玩忽職守,導致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的違法行為。本條對于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玩忽職守。所謂“玩忽職守”的行為,是指違反國家規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紀律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工作馬虎草率,極端不負責任或者擅離職守,對自己應當負責的工作撒手不管,不傳達、不檢查、不報告等。但是由于技術原因造成的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不承擔法律責任,這點在執行中應特別注意。因為受科學技術水平所限,目前氣象預報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準確。因此,要對預報不準確做具體分析,屬于技術原因的失準,氣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掌握規律,改進方法,提高服務水平。氣象工作人員工作失職,導致錯報、漏報、空報所造成的責任性事故是要追究的,瀆職、玩忽職守的一定要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只有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在玩忽職守的情況下導致的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才能追究法律責任。
2.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丟失或者毀壞原始氣象探測資料、偽造氣象資料等事故的違法行為,主要包括丟失原始氣象探測資料、毀壞氣象探測資料和偽造氣象探測資料等事故的行為。
二、根據本條規定,違法行為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兩種形式,即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本條規定的行政責任的種類是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六種;實施單位是違法行為人所在的單位或者是上級主管部門;前提條件是違反本法規定,屬于工作中的瀆職行為,尚未構成犯罪。
2.刑事責任。對于從事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氣象工作人員,依法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本條規定的刑事責任主要涉及的罪名是玩忽職守罪。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構成玩忽職守罪應具備以下條件:
(1)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具有玩忽職守的行為。所謂“玩忽職守”的行為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違反氣象法的有關規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規定的職責。不履行職責,即職責上的不作為,不盡自己應盡的職責或者擅離職守;不正確履行職責,即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嚴重不負責任、嚴重失職。
(2)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由于玩忽職守的行為,導致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丟失或者毀壞原始氣象探測資料、偽造氣象資料等事故,同時,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這是構成玩忽職守罪的重要條件。其中所謂“重大損失”,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情況:直接經濟損失五萬元以上或者造成嚴重政治影響,如有損于我國的信譽、形象威望等等。
(3)玩忽職守的行為與重大損失之間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即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是由于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的行為所造成的。如果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雖然具有玩忽職守的行為,但沒有給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或者雖然造成重大損失,但不是由于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行為造成的,都不能構成玩忽職守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適用固體廢物跨省轉移行政許可辦理時限的答復
2007-05-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1998年特別國債付息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9-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的決議
1984-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全民健身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全國人口普查條例
2010-05-24國務院關于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09-12-28城市出租汽車管理辦法[失效]
1997-12-23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1993-08-0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關于推動農村郵政物流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23草原防火條例
2008-11-29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12-3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監察部等部門關于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意見的通知
2008-10-17國務院公告
200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