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絡,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
【釋義】
本條是關于環境監測制度的規定。
環境監測是指連續或者間斷地測定環境中污染物的性質、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及對環境影響的過程。環境監測的基本目的是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水平、效應及趨勢。
環境監測制度是實施環境保護法律的重要手段,是環境保護執法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具有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和耗資大等特點。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設置污染監測機構,制定統一的監測原則、程序和方法,組織監測網絡,以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掌握和評價環境狀況,為防治環境污染提供可靠的監測數據和科學的測試技術。組織監測網絡是為了把各有關部門的環境監測力量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各方面技術裝備和人才的優勢,調動各方面環境監測力量的積極性,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共同做好環境監測工作。
環境監測實行月報、年報(建立自動連續監測站的地區正逐步實行監測日報)與定期編報環境質量報告書的制度。環境監測報告中的各項基礎數據和資料,由各級監測站按要求提供,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是提出監測報告書的責任者,同級人民政府為接受者。各級監測站在提供有關數據的同時,還要一年一度地編寫監測年鑒,監測年鑒及有關數據在報主管部門的同時抄送上一級監測站。
【關聯法規】
《環境監測報告制度》
《水污染防治法》第18條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11、13條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22、23、35條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20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12條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10、24、36條
《環境影響評價法》第15條
《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第7、9、10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2018修正)
2018-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九屆第二十四號)
200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可否充當辯護人的決定
1970-01-01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選舉辦法
1994-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1995-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辦法的決定
1999-01-30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5-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已修定]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修訂)
2017-04-14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修訂)
2012-02-07大連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2013)
2013-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08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