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區(qū)域圖(略)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區(qū)域界線文字表述
??? 區(qū)域界線由陸地部分和海上部分組成。
一、陸地部分
陸地部分由以下三段組成:
(一)沙頭角鎮(zhèn)段
1.由沙頭角碼頭底部東角(1號點,北緯22°32′37.21″,東經(jīng)114°13′34.85″)
起至新樓街東側(cè)并行的排水溝入海口處,再沿排水溝中心線至該線與中英街中心線的交
點(2號點,北緯22°32′45.42″,東經(jīng)114°13′32.40″);
2.由2號點起沿中英街中心線至步步街與中英街兩街中心線的交點(3號點,北緯22°
32′52.26″,東經(jīng)114°13′36.91″);
3.由3號點起以直線連接沙頭角河橋西側(cè)河中心橋墩底部的西端(4號點,北緯22°3
2′52.83″,東經(jīng)114°13′36.86″)。
(二)沙頭角鎮(zhèn)至伯公坳段
由4號點起沿沙頭角河中心線逆流而上經(jīng)伯公坳東側(cè)山谷谷底至該坳鞍部中心止(5號
點,北緯22°33′23.49″,東經(jīng)114°12′24.25″)。
(三)伯公坳至深圳河入海段
由伯公坳鞍部起沿該坳西側(cè)主山谷谷底至深圳河伯公坳源頭,再沿深圳河中心線直
至深圳灣(亦稱后海灣) 河口處止。
深圳河治理后,以新河中心線作為區(qū)域界線。
二、海上部分
海上部分由以下三段組成:
(一)深圳灣海域段
由深圳河入海口起,沿南航道中央至84號航燈標(biāo)(亦稱“B”號航燈標(biāo))(6號點,北緯
22°30′36.23″,東經(jīng)113°59′42.20″),再與以下兩點直線連成:
1.深圳灣83號航燈標(biāo)(亦稱“A”號航燈標(biāo))(7號點,北緯22°28′20.49″,東經(jīng)11
3°56′52.10″);
2.上述7號點與內(nèi)伶仃島南端的東角咀的聯(lián)線與東經(jīng)113°52′08.8″經(jīng)線的交點(8
號點,北緯22°25′43.7″,東經(jīng)113°52′08.8″)。
(二)南面海域段
由8號點起與以下13點直線連成:
1.由8號點沿東經(jīng)113°52′08.8″經(jīng)線向南延伸至北緯22°20′處(9號點,北緯22
°20′,東經(jīng)113°52′08.8″);
2.大澳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向西北1海里處(10號點,北緯22°16′23.2″,東經(jīng)11
3°50′50.06″);
3.大澳西面海岸線最突出部向西北1海里處(11號點,北緯22°16′03.8″,東經(jīng)11
3°50′20.4″);
4.雞公山西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向西北1海里處(12號點,北緯22°14′21.4″,東
經(jīng)113°49′35.0″);
5.大嶼山雞翼角西面海岸線最突出部向西1海里處(13號點,北緯22°13′01.4″,
東經(jīng)113°49′01.6″);
6.大嶼山分流角西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向西南1海里處(14號點,北緯22°11′01.9
″,東經(jīng)113°49′56.6″);
7.索罟群島大鴉洲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與大蜘洲銀角咀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間的中
點(15號點,北緯22°08′33.1″,東經(jīng)113°53′47.6″);
8.索罟群島頭顱洲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向南1海里處(16號點,北緯22°08′12.2″
,東經(jīng)113°55′20.6″);
9.以索罟群島頭顱洲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為中心之1海里半徑與北緯22°08′54.5″
緯線在東面的交點(17號點,北緯22°08′54.5″,東經(jīng)113°56′22.4″);
10.以蒲臺群島墨洲西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為中心之1海里半徑與北緯22°08′54.5
″,緯線在西面的交點(18號點,北緯22°08′54.5″,東經(jīng)114°14′09.6″);
11.蒲臺島南角咀正南1海里處(19號點,北緯22°08′18.8″,東經(jīng)114°15′18.6
″);
12.以蒲臺島大角頭東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為中心之1海里半徑與北緯22°08′54.5
″緯線在東面的交點(20號點,北緯22°08′54.5″,東經(jīng)114°17′02.4″);
13.北緯22°08′54.5″,東經(jīng)114°30′08.8″(21號點)。
(三)大鵬灣海域段
由21號點與以下10點和1號點直線連成:
1.北緯22°21′54.5″,東經(jīng)114°30′08.8″(22號點);
2.大鹿灣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至石牛洲導(dǎo)航燈間的中點(23號點,北緯22°28′07.
4″,東經(jīng)114°27′17.6″);
3.水頭沙西南海岸線最突出部至平洲島更樓石間的中點(24號點,北緯22°32′41.
9″,東經(jīng)114°27′18.5″);
4.秤頭角至平洲島的洲尾角間的中點(25號點,北緯22°33′43.2″,東經(jīng)114°26
′02.3″);
5.背仔角海岸線最突出部至白沙洲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間的中點(26號點,北緯22°
34′06.0″,東經(jīng)114°19′58.7″);
6.正角咀海岸線最突出部至吉澳雞公頭東面海岸線最突出部間的中點(27號點,北緯
22°34′00.0″,東經(jīng)114°18′32.7″);
7.塘元涌海岸線最突出部至吉澳北面海岸線最突出部間的中點(28號點,北緯22°3
3′55.8″,東經(jīng)114°16′33.7″);
8.恩上南小河入海口處至長排頭間的中點(29號點,北緯22°33′20.6″,東經(jīng)114
°14′55.2″);
9.官路下小河入海口處至三角咀間的中點(30號點,北緯22°33′02.6″,東經(jīng)114
°14′13.4″);
10.1號點正東方向至對岸間的中點(31號點,北緯22°32′37.2″,東經(jīng)114°14′
01.1″)。
注:上述坐標(biāo)值采用WGS84坐標(biāo)系。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guān)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chǎn)法》的決定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shè)備安全法
2013-06-29關(guān)于國務(wù)院機構(gòu)改革方案的說明
2008-03-1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86修正)
1986-12-0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選舉辦法
1994-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xué)技術(shù)普及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學(xué)位條例
1980-02-1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guān)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關(guān)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chǎn)生辦法
1999-01-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關(guān)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關(guān)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10-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guān)于國務(wù)院機構(gòu)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關(guān)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yè)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城市市容和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條例
2019-10-22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wù)院關(guān)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guī)的決定(2019)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2017修正)
2017-11-17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chǎn)權(quán)海關(guān)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全國經(jīng)濟普查條例(2018修訂)
2018-08-11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shè)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5-02機動車交通事故責(zé)任強制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