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預算法》第10、24、44條(關于預算年度)
1. 關聯理論
這幾條涉及預算年度,主要是歷年制或跨年制問題。世界各國采用的預算年度一般為一年,但起止時間不盡相同,我國采取的是歷年制。《預算法》第10條規定,預算年度自公歷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第24條規定,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時間編制預算草案。各預算活動的主體都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時間要求及時地編制預算,只有及時地編制預算才能保證國家財政稅收活動的正常依法進行。
有學者對預算的歷年制提出質疑,認為結合中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實際情況,預算作為法律文件的時效性和嚴肅性,預算法的約束力受到了挑戰,應該予以改變:或者將人代會召開的時間提前到預算年度開始之前,或者將預算年度的時間由現行的歷年制改為跨年制,比如以每年5月1日至下一年的4月31日為一個預算年度。 該意見是有道理的,符合法治要求。至于實行跨年制的具體起止時間,則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和需要進一步研究酌定。
2. 規范闡釋
鑒于歷年制預算編制制度存在的問題,第44條規定,預算年度開始后,各級政府預算草案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前,本級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同期的預算支出數額安排支出;預算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后,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由于從預算草案到人代會批準之間有一個時間差,而這段時間政府的財政收支不能停止,所以要做這樣的變通。在法治條件下,預算活動必須按照具有確實法律效力的預算文件進行,此條規定可以認為是改革前的權宜之計。
(六)《預算法》第19-23條(關于預算的收支范圍)
1. 關聯理論
這五條是《預算法》第3章,對預算的收支范圍作了界定。其中第19條規定,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預算收入包括:稅收收入;依照規定應當上繳的國有資產收益;專項收入;其他收入。預算支出包括:經濟建設支出;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支出;國家管理費用支出;國防支出;各項補貼支出;其他支出。明確界定預算收支的范圍,能夠充分發揮預算的積極作用,以興其利除其弊。為了準確理解相關條文的含義,《預算法實施條例》特以專節對“依照規定應當上繳的國有資產收益”、“專項收入”、“經濟建設支出”、“事業發展支出”、“中央預算收入”、“地方預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中央預算支出”、“地方預算支出”等用語作了明確的解釋。
2. 規范闡釋
通過國家現行的預算收支科目,可以進一步了解預算收支范圍。國家預算收支科目由財政部統一制定。(1)一般預算收入科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退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使用和牌照稅;船舶噸稅;屠宰稅;筵席稅;關稅;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牧業稅;耕地占用稅;契稅;國有資產經營收益;國有企業計劃虧損補貼;行政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海域場地礦區使用費收入;專項收入;其他收入;一般預算調撥收入。(2)一般預算支出科目包括:基本建設支出;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地質勘探費;科技三項費用;流動資金;支援農村生產支出;農業綜合開發支出;農林水利氣象等部門的事業費;工業交通等部門的事業費;流通部門事業費;文體廣播事業費;教育事業費;科學事業費;衛生經費;稅務等部門的事業費;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經費;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國防支出;行政管理費;外交外事支出;武裝警察部隊支出;公檢法司支出;城市維護費;政策性補貼支出;對外援助支出;支援不發達地區支出;海域開發建設和場地使用費支出;專項支出;其他支出;總預備費;一般預算調撥支出。另外還有基金預算收支科目和債務預算收支科目,此不贅述。#p#分頁標題#e#
預算收入劃分為中央預算收入、地方預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預算支出劃分為中央預算支出和地方預算支出。《預算法》第21條規定,中央預算與地方預算有關收入和支出項目的劃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對地方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另外,依第23條規定,上級政府不得在預算之外調用下級政府預算的資金。下級政府不得擠占或者截留屬于上級政府預算的資金。
(七)《預算法》第25、26條(關于復式預算)
1. 關聯理論
《預算法》第26條規定,中央預算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按照復式預算編制。復式預算的編制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制定。這條涉及預算的一般結構類型問題。預算的結構反映出國家財政活動的范圍和規模,也反映了財政干預經濟生活的不同形式和性質。
一般而言,預算的結構類型分為單式預算(即政府的全部財政收支匯編于一個統一的預算表之中)、復式預算(即把預算年度內的全部財政收支,按收入來源和支出性質的不同,分別編制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預算,一為經常預算,一為資本預算)、績效預算(即政府首先制訂有關的事業發展計劃和工程計劃,再依據政府職能和施政計劃制定執行計劃的實施方案,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實施方案所需支出的費用來編制預算)、計劃-項目-預算制(即依據國家確定的目標,著重對項目安排和運用進行定量分析而編制預算的制度安排)、零基預算(即要求各基層預算單位每年根據下達的計劃重新編制預算,并要求提出盡可能多的方案,以供擇優選擇,上級主管部門對基層預算單位上報的方案進行審查和評估,提出意見供下級修正方案,基層單位根據最后選中的最優方案,結合上級提出的修改意見,編制詳細的執行預算)。
2. 規范闡釋
《預算法》選擇了復式預算這一結構類型,相較于以前的單式預算,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實踐中,復式預算沒有按照通常的做法分為政府公共預算、國有資產經營預算、社會保障基金預算等,而是分為經常性預算和建設性預算。有關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將在后面的立法建議中闡述。
為了貫徹復式預算的編制要求,第25條規定,中央預算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應當參考上一年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收支預測進行編制。《預算法實施條例》在此基礎之上明確規定,各級政府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為:法律、法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中長期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本級政府的預算管理職權和財政管理體制確定的預算收支范圍;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上級政府對編制本年度預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各部門、各單位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是:法律、法規;本級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的部署;本部門、本單位的職責、任務和事業發展計劃;本部門、本單位的定員定額標準;本部門、本單位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
(八)《預算法》第27-37條(關于預算編制的原則、內容和程序)
1. 關聯理論
這些條文涉及的理論是預算編制的原則。預算編制的原則是隨著現代預算制度的產生而產生,并且隨著社會經濟和預算制度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歷史上,美國聯邦預算局長曾提出過預算的八大原則。 有學者指出,我國預算法應當確定預算的統一性原則、完整性原則、權威性原則、公開性原則和年度性原則。 還有學者認為,預算編制應該遵循六大原則要求:按照復式預算方法編制;量入為出、收支平衡;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貫徹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統籌兼顧、確保重點、妥善安排;按照規定設置預算周轉金。 只有確定了預算編制所應遵循的原則,才能編制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并符合法治要求的預算草案。
#p#分頁標題#e#2. 規范闡釋
《預算法》第27條規定,中央政府公共預算不列赤字;中央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通過舉借國內和國外債務等方式籌措,但是借債應當有合理的規模和結構。第28條規定,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這兩條體現了預算平衡性原則。
《預算法》第29條規定,各級預算收入的編制,應當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按照規定必須列入預算的收入,不得隱瞞、少列,也不得將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為編制預算收入的依據。第30條規定,各級預算支出的編制,應當貫徹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各級預算支出的編制,應當統籌兼顧、確保重點,在保證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類預算支出。這兩條體現了預算的真實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
關于預算編制內容,第31-33條指出了在編制預算時應當特殊考慮的項目或安排,即:安排必要的資金用于扶助經濟不發達的民族自治地方、革命老根據地、邊遠、貧困地區發展經濟文化建設事業;按照本級政府預算支出額的1-3%設置預備費,用于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救災開支及其他難以預見的特殊開支;各級政府預算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設置預算周轉金。對此,《預算法實施條例》還有具體、補充的規定,可以對照起來學習。
第35-37條規定了預算草案編制的程序。國務院,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政府,國務院財政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政府財政部門,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政府財政部門等,都應按照法律規定的時間要求下達指令、編制預算、報送匯總和提交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委員會初審。
(九)《預算法》第43、45-47、49-52條(關于預算執行)
1. 關聯理論
這幾條涉及預算執行的問題。預算執行是指經法定程序批準的預算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各級政府、各部門、各預算單位在組織實施本級權力機關批準的本級預算中籌措預算收入、撥付預算支出等的活動。 我國預算執行的主體包括各級政府、各級政府財政部門、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國家金庫、各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只有法律規定有預算執行權的主體,才能依法執行預算。同時,不同的預算執行主體享有不同的權力,擔負不同的職責。第43條規定,各級預算由本級政府組織執行,具體工作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
2. 規范闡釋
第45條是對預算收入征收部門的職責提出的要求,即它們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及時、足額征收應征的預算收入;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擅自減征、免征或者緩征應征的預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預算收入。《預算法實施條例》中也有相應的規定。我國目前預算收入的征收部門主要包括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和海關,各部門應該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認真做好預算收入的征收工作。同時,有收必然就有繳,于是第46條對有預算收入上繳任務的部門和單位的職責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第47條要求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及時、足額地撥付預算支出資金,加強對預算支出的管理和監督。明確規定財政部門在預算執行活動中的職責,對于搞好預算管理和實施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預算法實施條例》規定財政部門在具體負責預算執行工作中,主要有如下幾大任務和責任:研究落實財政稅收政策的措施,支持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制定組織預算收入和管理預算支出的制度和辦法;督促各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各預算繳款單位完成預算收入任務;根據年度支出預算和季度用款計劃,合理調度、撥付預算資金,監督檢查各部門、各單位管好用好預算資金,節減開支,提高效率;指導和監督各部門、各單位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體系,按照規定使用預算資金;編報、匯總分期的預算收支執行數字,分析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定期向本級政府和上一級政府財政部門報告預算執行情況,并提出增收節支的建議;協調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國庫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業務工作。#p#分頁標題#e#
第49-52條及《預算法實施條例》的相應規定,對預算收入、支出的執行和管理以及預算預備費和預算周轉金的動用、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預算收支的執行乃是預算活動的核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3-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性區域組織的決定
1997-02-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2-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985-06-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決定
1990-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準備工作機構的決定
1993-03-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
2019-09-06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試行辦法
2015-04-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3-05-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2012-07-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2-04-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
2010-05-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0-01-06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