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同意國家計委、國家地震局《關于加強破壞性地震減災工作的意見》,現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90年代,我國進入新的強地震起伏增長活躍期。為了防患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要貫徹“預防為主、平震結合、常備不懈”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的防災救災工作方針,對震災害的預防、抗御和救災工作要做好充分準備,在破壞性地震發生時,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
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地震局關于加強破壞性地震減災工作的意見我國地震災害頻繁。近年來,云南、四川、山西、青海、江蘇、新疆等地相繼發生破壞性地震,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損失,90年代,我國進入新的強地震起伏增長活躍期。進一步做好地震災害的預防、抗御和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對保證“八五”、“九五”期間國民經濟順利發展和社會安定具有重要作用。為此,現對破壞性地震減災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地震防災、救災工作的方針和原則
防災工作要貫徹“預防為主、平震結合,常備不懈”的方針,特別是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要加強監測、預報和設防、加固工作;救災工作要貫徹“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的方針;堅持“以地方為主、國家補助為輔”,“保險補償”及“中央企事業單位主要由主管部門負責”的原則。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指揮和組織協調作用。
為切實做好抗震工作,各地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一定要嚴格按照地震烈度區劃和國家有關規定,盡快完善抗震標準規范,并做好新建工程的防震設防,確保質量。對未按要求進行設計、施工的個人和單位,要追究當事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并進行必要的處罰。
二、震前預報和防范工作
(一)趨勢預報階段國家地震局每年劃出近一、二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范圍,確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及時將地震趨勢預測情況報告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并通知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防震、抗震、救災工作的領導,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制定減災方案,其中包括制訂適合本地需要的各項準備工作的標準;健全指揮機構,加強綜合管理;從地方年度計劃安排的防震、抗震資金和物資上,切實保證各項措施的落實。
2.強化地震監測和分析預報工作,健全通訊系統,預測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和次生災害等情況。
3.檢查要害工程、生命線工程和人口密集地區的民用建筑等設施的抗震能力,對不符合要求的工程設施,按照“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盡快進行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可以保障安全的措施。
對醫療救護、物品準備、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安全保衛、危險品管理、避難場地和疏散路線等項工作進行檢查并采取強化措施。
4.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普及地震知識和防災救災知識,提高人們自防自救能力,培訓防災救災業務骨干。
5.堅持“內緊外松”的原則,利用新聞媒介的正面宣傳,控制社會輿論,及時平息謠傳。
6.要求或動員各類企事業單位(尤其是生命線工程單位)及廣大群眾積極參加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開辦的各類保險。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制定本系統的防災對策和應急措施,由部門主要領導同志負責,對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內直屬單位特別是重點企事業單位的防震,抗震、救災工作進行檢查,及時清除隱患;指導、協助地方有關部門守成防震、抗震、救災準備工作。
各地區和國務院各部門應立足預防突發性地震,在趨勢預報階段即做好各項準備,以應付無短臨預報情況下發生的突發性地震災害,達到盡量減少損失的目的。
非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也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做好防震、抗震、救災準備工作,必要時可參照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辦法處理。
(二)短臨預報階段省、自治區、直轄市地震部門提出短臨預報意見,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適時向社會發布,并報告國務院。
短臨預報發布后,有關地區應適時進入臨震戒備狀態,并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做好以下工作:
1.按標準進一步檢查搶險、救援、物品、醫療、交通、通信、消防、治安、水、電、危險品管理、避難場地和疏散路線等準備工作落實情況。
2.就近組織轉移處于危險建筑中的人員、財物、重要文件等,對要害單位實行管制,限制大型的室內活動。
3.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及時發布有關信息,消除社會恐震心理,安定民心。
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情況決定臨震戒備狀態時間,但一般應控制在10天以內,并參照地震趨勢會商意見,下達解除或延長命令。
對北京市、人口稠密區、外國駐華使領館發布地震短臨預報,按國務院1988年6月7日批準的《發布地震預報的規定》執行。
三、震時搶險和救災工作
(一)信息、指揮系統的任務
??? 1.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地震部門負責立即將震級、震中報告上級,并盡快做出震情趨勢判斷,對地震破壞情況作出初步估計,為各級政府提供救災決策依據。
2.地震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快速評估災情,進行震害調查,并視需要啟用航空遙感等先進手段測定災情;震情基本穩定后,對地震全過程和災情做出科學評定。
3.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應迅速率隊趕赴災區領導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千方百計控制災情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要緊急調運搶險救災物資,組織醫療救護、衛生防疫人員趕赴災區,必要時對災區實施交通管制,保障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4.國務院根據災情決定派出慰問團或工作組,指導和協助地方開展搶險救災工作;除國務院統一組織外,有關部門亦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一指揮下,進入極震區和地震烈度在8°以上災區開展工作。禁止未經批準的人員進入上述地區活動。
(二)搶險救災的主要任務
???? 1.當地人民政府要按震前部署立即到位,首先組織災區干部、群眾自救互救,并就近組織力量,有計劃地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搶險救災隊伍要迅速搶救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救護傷員,疏導災民,防止和控制火災、水災及傳染病暴發流行等次生災害。
2.地方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要立即組織搶修威脅人民生命安全的受損水利、化工、核電等要害工程;搶修受損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等生命線工程。國務院有關業務主管部門應指導、協助地方和直屬企業做好上述工作。
3.地方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做好災民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救濟工作,及時組織貨源、搞好災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和災區醫療、防疫工作。
4.公安機關和武警部隊負責掌握災區社會治安動向,維護災區治安秩序。
5.地方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組織動員社會力量生產自救,盡快恢復生產,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和工作秩序。
6.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根據保險條款規定的責任,向參加保險的個人和企事業單位給予賠付。
7.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災情和災區需要,盡快幫助地方解決應急搶險救災資金、物資。
根據地震破壞和損失情況,國務院有關部門應適時對外發布災情,爭取國際援助。
四、震后恢復和重建工作
恢復重建工作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辦法,要在恢復生產的基礎上,搞好重建家園的工作。
(一)制定規劃地震破壞嚴重,要求中央專項補助恢復重建資金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企事業單位,由省(區、市)人民政府和中央企事業單位主管部門,根據地震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評定的災情以及震后重新核定的地震烈度,對災區的恢復重建進行全面規劃,并經建設、地震和其他有關部門論證同意后,報國務院審批。
(二)組織實施
??? 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中央企事業單位主管部門按國務院審定的恢復重建規劃,分別輕重緩急,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災區人民做好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的各項工作,恢復重建工作結束后,要進行全面檢查和總結,并將情況報告國務院。
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中央企事業單位主管部門要將恢復重建所需資金、物資納入年度計劃,動員和籌集各方面財力、物力、集中力量解決恢復重建工作中的問題。
3.恢復重建工程要按國家規定進行抗震設防和加固,對設計和施工兩大環節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工程質量。
4.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損失嚴重的地震災區所需恢復重建資金、物資給予必要支持,對恢復重建工作要進行檢查,特別要加強重建工程質量和資金、物資管理使用的監督;重建工程竣工后,要組織專家驗收。
五、地震災害的預防、抗御和救災工作的資金及物資
(一)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企業),根據國家震情趨勢意見,在年度計劃中安排防震和抗震的專項資金、物資,首先要解決重點監視防御區的地震預測預報、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和抗震設防、加固(尤其是要害工程、生命線工程的抗震設防、加固)等問題。
(二)救災和恢復重建的資金、物資,應立足于地方自籌解決,對損失嚴重的地震災區,中央可給予適當補助。
(三)地震災害的預防、抗御和救災工作的資金及物資一定要專款(物)專用,按時到位,不得“層層截留、站站停車”,嚴禁擠占挪用。審計、監察等部門要協助各級人民政府管理好這項工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關于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5-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取締邪教組織、防范和懲治邪教活動的決定
1999-10-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
1984-09-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1993-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中吉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訂)
2001-03-15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浙江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條例
2014-07-31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2013修訂)
2013-12-26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2-03-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浙江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2-01-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1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1-04-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