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稅務登記對象排除了國家機關、個人和流動性農村小商販
????《辦法》第二條規定:“?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均應當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稅務登記。前款規定以外的納稅人,除國家機關、個人和無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流動性農村小商販外,也應當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稅務登記。根據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有扣繳稅款義務的扣繳義務人(國家機關除外),應當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扣繳稅款登記。”
????該辦法中,稅務登記的對象排除了國家機關、個人和無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流動性農村小商販。除此以外,稅務登記對象有兩類:一是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包括: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以及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二是其他發生納稅義務的各類組織和單位。
????二、城市的稅務登記辦理采取“分散受理、集中處理”的方式
????《辦法》第五條規定:“國家稅務局(分局)、地方稅務局(分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稅收征收管理范圍,實施屬地管理,采取聯合登記或分別登記的方式辦理稅務登記。有條件的城市,國家稅務局(分局)、地方稅務局(分局)可以按照‘各區分散受理、全市集中處理’的原則辦理稅務登記。”“分散受理、集中處理”?的稅務登記方式,將方便納稅人就近申報登記。
????三、納稅人的登記代碼只有一個
????《辦法》第七條規定:“?國家稅務局(分局)、地方稅務局(分局)執行統一稅務登記代碼。稅務登記代碼由省級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聯合編制,統一下發各地執行。已領取組織機構代碼的納稅人稅務登記代碼為:區域碼+國家技術監督部門設定的組織機構代碼;個體工商戶稅務登記代碼為其居民身份證號碼;從事生產、經營的外籍、港、澳、臺人員稅務登記代碼為:區域碼+相應的有效證件(如護照,香港、澳門、臺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等)號碼。”《辦法》確立了稅務登記的編碼原則,要求國、地稅執行統一稅務登記代碼,以后納稅人的登記代碼只有一個。
????四、納稅人必須提供稅務登記證件的只有兩種情形
????《辦法》第九條“?納稅人辦理下列事項時,必須提供稅務登記證件:(一)開立銀行帳戶;(二)領購發票。納稅人辦理其他稅務事項時,應當出示稅務登記證件,經稅務機關核準相關信息后辦理手續。”?《辦法》規定,納稅人只有在開立銀行賬戶和領購發票時才必須提供稅務登記證件,而在辦理其他稅務事項時只需出示稅務登記證件即可。
????五、納稅人的稅務登記地點將“注冊地”排除在外
????關于納稅人的稅務登記地點,舊辦法規定是納稅人所在地,新《辦法》第十條規定:“?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向生產、經營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第十一條規定:“本辦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其他納稅人,除國家機關、個人和無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流動性農村小商販外,均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30日內,向納稅義務發生地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核發稅務登記證及副本。”進一步重申明確為:稅務登記地點為生產、經營地或納稅義務發生地,將“注冊地”排除在外。#p#分頁標題#e#
????六、增加了臨時稅務登記
???《辦法》中的臨時稅務登記主要適用于一些具有臨時性、流動性特點的納稅人。《辦法》第十條規定:“(三)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未辦理工商營業執照也未經有關部門批準設立的,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30日內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核發臨時稅務登記證及副本;(四)有獨立的生產經營權、在財務上獨立核算并定期向發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費或租金的承包承租人,應當自承包承租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向其承包承租業務發生地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核發臨時稅務登記證及副本;(五)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外出經營,自其在同一縣(市)實際經營或提供勞務之日起,在連續的12個月內累計超過180天的,應當自期滿之日起30日內,向生產、經營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核發臨時稅務登記證及副本。”
????七、登記程序由原來的“先檢查后登記”改為“先登記后檢查”
????《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納稅人提交的證件和資料齊全且稅務登記表的填寫內容符合規定的,稅務機關應及時發放稅務登記證件。納稅人提交的證件和資料不齊全或稅務登記表的填寫內容不符合規定的,稅務機關應當場通知其補正或重新填報。納稅人提交的證件和資料明顯有疑點的,稅務機關應進行實地調查,核實后予以發放稅務登記證件。”《辦法》指出,只要納稅人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的證件和資料齊全、且稅務登記表的填寫內容符合規定,稅務機關都應及時發放稅務登記證件,然后再調查核實納稅人的稅務登記內容。
????八、稅務機關之間對納稅人稅務登記的主管稅務機關、登記地點發生爭議的解決途徑。
???《辦法》第六條規定:“?國家稅務局(分局)、地方稅務局(分局)之間對納稅人稅務登記的主管稅務機關發生爭議的,由其上一級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共同協商解決。”第十二條規定:“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稅務登記地點發生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稅務機關指定管轄。國家稅務局(分局)、地方稅務局(分局)之間對納稅人的稅務登記發生爭議的,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的規定處理。”辦法在規定國、地稅原則上分別登記、屬地管理的基礎上,明確國、地稅之間對納稅人稅務登記的主管稅務機關發生的爭議,由其上一級機關共同協商解決。而國家稅務機關內部或地方稅務機關內部對納稅人登記地點發生爭議的,由其上級機關指定管轄。
????九、納稅人被列入非正常戶超過三個月的,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
???《辦法》第四十條規定:“?已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納稅,在稅務機關責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稅務機關應當派員實地檢查,查無下落并且無法強制其履行納稅義務的,由檢查人員制作非正常戶認定書,存入納稅人檔案,稅務機關暫停其稅務登記證件、發票領購簿和發票的使用。”第四十一條:“?納稅人被列入非正常戶超過三個月的,稅務機關可以宣布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其應納稅款的追征仍按《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
????新《辦法》修改了舊辦法中關于非正常戶的認定內容。明確了認定非正常戶的條件:未按期申報;稅務機關責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稅務機關派員實地檢查,查無下落并且無法強制其履行納稅義務。取消了舊辦法關于“無正當理由連續3個月未向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的時限要求,將納稅人未按期申報的次數由連續三次改為一次。進一步明確了稅務人員在非正常戶認定中的責任,規定檢查人員必須制作非正常戶認定書。另外,新的《稅務登記管理辦法》規定,非正常戶登記證件失效的時限由納稅人被列為非正常戶超過1年改為3個月。#p#分頁標題#e#
????此外,《辦法》還增加了對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或行政不作為行為的處罰。增加了對納稅人騙取稅務登記證行為的處罰。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決定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3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4-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5-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3-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高溫干旱防御應對工作的通知
2013-08-04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08-17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加強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1-04-13政府參事工作條例
2009-11-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2009-06-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遼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9-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設立江西贛州出口加工區的復函
2007-05-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
2007-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0號
2007-04-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行政法規規章清理工作的通知
2007-02-25國務院關于非金屬礦管理的問題的指示
1956-10-19國務院批轉總參謀部、內務部制定的軍用飲食供應站、供水站組織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失效]
196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