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法:保護公平競爭的“經濟憲法”
????6月24日至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了反壟斷法、突發事件應對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此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反壟斷法是保護市場競爭,防止和制止壟斷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被稱為“經濟憲法”。
????如何抑制不當的行政壟斷,一直是反壟斷立法的焦點。根據反壟斷法草案,我國將設立反壟斷執法機構——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草案嚴禁6類行政性限制競爭行為。分析人士指出:對“行政壟斷”說“不”,是反壟斷法的最大亮點,該法草案如期提上審議日程,表明了中國高層深化改革、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堅強決心,傳遞出一個重要訊號: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不會改變,也回應了民眾對當前壟斷行業收入過高、改變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問題的呼聲。這部法律一旦獲得通過,對于電信、鐵路、電力、民航、金融等行業的壟斷行為將會產生很大的遏制作用。
????突發事件應對法:最大限度保護公民權益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一般都要超過上千億元。2005年,中國共發生各類突發公共事件540萬起,造成約20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3253億元。
????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制訂,對于提高全社會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突發事件應對法草案內容看,主要包括三大要點:一是建立統一的信息系統;二是保障應對突發事件的經費;三是加大官員問責力度。
????為保證信息渠道暢通,草案規定,“全國要建立統一的突發事件信息系統”,發生突發事件要“立即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政府要及時發布有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情況和事態發展的信息;為確保及時處置事件,草案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保障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所需經費”;草案在“法律責任”一章中,為地方政府設置7條“高壓線”,加大了對違
法官員的問責力度,列出了“緩報、謊報、瞞報、漏報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等7種“問責”情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規定公眾應盡義務的同時,草案對公眾權利予以保護。如草案規定: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為應對突發事件征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應當給予合理補償;征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應當及時返還,不能返還或者財產被毀損的,應當給予合理補償。
專家指出,應對突發事件將有法可依,體現了“最大限度保護公民權益”的立法精神。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放活”9億農民
????初次審議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是在新農村建設大背景下一項“放活”農民的大舉措、大行動,是中央政府“多予、少取、放活”農村發展新思路的又一體現。
????“多予、少取、放活”是近年來中國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6字真經,搞活農村的三部曲。多予——國家加大農業糧食直補、投資向農村傾斜政策已經制定,正在落實;少取——實行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取消農業稅等政策已經完全兌現;放活——推進農村經濟體制創新,確立農民新農村建設主體地位,讓農民真正“活”起來、富起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千家萬戶、個體分散承包經營為特征的農民,如何應對市場經濟要求,一直是農村經濟工作的難點與焦點。實踐證明,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一家一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有效途徑和促進農民增收的好形式。但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律地位”長期不明確,農村民間組織發展受到制約。#p#分頁標題#e#
????專家指出,該草案首次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取消了業務主管單位管理制度,實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工商登記管理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將迎來大發展的春天!
????從放活農民個體向放活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法律來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體現了中央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尊重農民的選擇和探索。
????“國十條”深切關注民生,強化社會“穩定器”作用
????6月初,《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該“若干意見”就保險業的改革提出十條指導意見,因而又被稱為保險業“國十條”。
????保險業“國十條”開宗明義為保險業定位:要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它強烈關注“社保未覆蓋人群”尤其是農村人群,體現了民生為本的理念。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拓寬保險服務領域、統籌四個層次的保險品種(農業保險、城鄉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責任保險)中,“農業保險”被列為第一層次,位置最為突出。要求發展“適合農民的商業養老保險”、“農村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險制度”等,給人印象深刻。
????“國十條”還進一步提出“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將農業保險作為支農方式的創新,納入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明確提出了補貼農戶、補貼保險公司、補貼農業再保險的“三補貼”政策。
????此外,“國十條”強調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人身保險業務,滿足城鄉人民群眾的保險保障需求;大力發展責任保險,健全安全生產保障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充分發揮保險在防損減災和災害事故處置中的重要作用。不難看出,作為保險“新政”的這些要求,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保險為民”、改革為民的政策指向。(記者 林雙川??編輯: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