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綱要”向司法現代化邁進了一步,方向是對的
????10月27日,早聞其聲,不見其文的《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2004—2008》(以下簡稱“二五綱要”)終于正式出臺。“二五綱要”是繼1999年《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之后,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又一個綜合性改革文件。
????早在2002年4月成立的“二五綱要”起草小組歷時兩年,數易其稿,在2004年4月將草案下發各高級人民法院征求意見。此后又召開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會議、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等會議討論了這個基本定型的草案。
????但是,為了使“二五綱要”成為貫徹落實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部署的具體舉措,最高人民法院沒有按計劃于2004年發布這一文件。
????2004年底,中央關于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部署出臺后,起草小組根據中央的精神又反復對“二五綱要”草案進行了全面修改,使它真正成為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中央司法體制改革方案,系統部署法院改革的一個綱領性文件。
????“二五綱要”涉及“改革和完善訴訟程序制度”、“改革和完善審判指導制度與法律統一適用機制”、“改革和完善執行體制與工作機制”、“改革和完善審判組織與審判機構”、“改革和完善司法審判管理與司法政務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司法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內部監督與接受外部監督的制度”及“繼續探索人民法院體制改革”八個大項,共50條。
????其中關于最高院收回死刑復核權、審判委員會改革、人民法院經費保障體制改革等方面的內容迅速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既要改革,又要穩步前進,這與中央的改革部署是同步的。‘二五綱要’向司法現代化邁進了一步,方向是對的。”參與此次最高院專家咨詢會議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光中在接受《瞭望
東方周刊》采訪時,對“二五綱要”給出了積極的評價。
????擺脫地方行政部門干擾辦案
????在“二五綱要”的第48條中提到:“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經費保障體制,探索建立人民法院的業務經費由國家財政統一保障、分別列入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的體制。研究制定基層人民法院的經費基本保障標準。”
????地方法院現行的財務體制是,辦案經費歸地市一級政府劃撥,給法院的獨立審判造成了障礙,特別是一些行政案件、涉及當地稅務部門的案件更是難以秉公執法。給地方法院穿小鞋、降低預算的事件屢見不鮮。
????“如果財務制度的改革目標可以實現,有助于法院審判擺脫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陳光中認為,“將財務費用都集中到中央,難度非常大,因為各省之間貧富不均。但若以省為單位,實現中央及省的兩級管理,難度將會減小。”
????近日
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檢察改革的三年實施意見》中,也提出要探索建立人民檢察院的業務經費由國家財政統一保障、分別列入中央和省級財政預算的制度。
????最高檢在此問題上,顯得有些謹慎。10月25日,記者致電最高人民檢察院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最高檢印發的實施意見也僅僅是最高檢對未來改革方向的一個思考,目前,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舉措,所以,他認為“沒有什么可以炒作的價值”。
????這一說法在基層檢察院也得到了印證。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的一位負責人也承認,到目前為止,他們也沒有收到最高檢關于這方面改革的任何正式文件,“我們關于這一點知道的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多,沒有更多實質性的內容提供。”#p#分頁標題#e#
????他同時表示,關于這樣的改革,檢察院方面也一直在討論,認為這是司法改革的一個內容,學界已經討論了好幾年,但是,未來是不是要這樣還很難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
廣東國暉
律師事務所律師彭湃對此條目標比較悲觀,他對《瞭望東方周刊》說,財政權是干擾司法的因素之一,更多的干擾還來自領導的“條子”和“招呼”。
????“如果中央支持,下決心改革財政保障制度,改革難度會減小,就能逐步實現改革目標。”陳光中表達了他的樂觀。
????能否在明年下半年收回死刑復核權
????在“二五綱要”中的第二條提到:“改革和完善死刑復核程序。落實有關法律的規定和中央關于司法體制改革的部署,由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死刑核準權,并制定死刑復核程序的司法解釋。”
????最高院醞釀收回死刑復核權從1996年《
刑事訴訟法》修改時便已開始。當年,最高院派員到東北和華東地區進行調研,大部分省市的法院都表示希望最高院能盡快收回死刑復核權。但因面臨的困難巨大,這一拖就是九年。
????在這九年中,由于死刑案件歸屬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高級人民法院是死刑案件的
二審法院;而高級法院對部分案件同時享有死刑核準權。同一個法院幾乎不可能對同一個案件做出兩個不同的判決。這樣,死刑復核程序就形同虛設。而各地方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標準可能不一致,同樣的罪行在此省不判死刑,換到彼省卻要判死刑。
????“最終決定將死刑復核權收回,是中央下了決心。”中國人民大學刑訴法教授陳衛東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隨著對人權保障不斷重視,死刑成為一個敏感問題,是我們人權外交的重要內容,體現了我國司法的進步。”
????“死刑復核權的收回,也是我和同事們最近議論的熱點。”最高院的一位
法官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實際的工作不僅書面上一兩句話那樣簡單。”
????“收回死刑復核權,意味著增加數百人的工資、福利待遇、辦案的場所也要擴大,新增規模將相當于一個省高級法院。已經基本能確定的是,將在原來的刑一庭、刑二庭再增加三個刑事法庭,擴大到刑五庭。將從各個省高級法院抽調五到七名法官,總人數可能大大超過100人。現在,領導已經選定,個別人已經來上班了,但我估計最終實現收回目標恐怕要到明年下半年。”
????除了硬件上的困難,更大的難點是死刑復核程序的細化。例如,死刑復核應是書面審理還是
開庭審理?復核程序的啟動是由高級法院上報,還是
被告人上訴?是否需要設定審限、合議庭的組成方式?被告人在死刑復核程序中辯護權如何保障?“這些問題現在都已經有了初步的方案,但還要經過反復的討論。”陳光中說。
????“收回死刑復核權,要做的工作不僅僅是收回本身。對一審、二審的工作也提出了高要求。現在一審、二審的審判質量不高,全國的證人出庭率不足7%,這些都將為死刑復核帶來巨大的壓力。”陳光中說。
????前不久最高檢檢察長賈春旺主持召開會議,專門討論了檢察機關如何介入死刑復核程序,處于什么位置,以什么身份等。會上形成的共識是:作為
法律監督機關,最高檢應當介入最高院的死刑案件復核程序。不過,目前最高檢還沒有和最高院協商形成最后意見。
????審判方式的重大變革
????此次“二五綱要”從短期看,熱點是死刑核準權的收回;但若從長期看,則應該是整個審判方式和架構的變革。
????在“二五綱要”中“改革和完善審判組織與審判機構”的部分中提到:這一領域中將采取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改革審判委員會的組織制度和程序制度,完善審委會審理案件的程序;審委會委員可以直接組成合議庭審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或者具有普遍法律適用意義的案件;建立法官依法獨立判案責任制,要求院長、庭長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逐步實現合議庭、法官負責制;健全人民陪審員管理制度。#p#分頁標題#e#
?? “大部分內容我同意,但將會議制改為審理制的效果,我覺得還要在實踐中觀察。”陳光中說,“若改為審理制則構成了兩次審判,因為審理即意味著要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等于重新開庭。另外,這在法律上也沒有依據。”
????陳光中在對審理制提出質疑的同時,也分析了最高院將會議制改為審理制的可能動因:平衡控辯雙方在法庭中的力量。
????因為,在“二五綱要”的第45條中提到:“落實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者檢察長委托的副檢察長列席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的制度。”
????陳光中對這一點提出了異議:“檢察院的檢察長列席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的制度在《人民法院組織法》中有過規定,但是過去一直沒有落實。副檢察長列席,防止審判不公正,加強法律監督,這沒問題。
?? “我擔心的是,檢察院的檢察長列席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造成控辯雙方的不平衡,如果控方的意見由副檢察長直接帶到法庭,但法院可能不能平衡采納律師和公訴人的意見。因而,辯方列席的問題就亟待解決,這大概也是最高院將會議制改為審理制的原因之一。”
????在“二五綱要”提到的司法改革熱點之外,陳光中認為還有行政案件的審判改革、法院人事制度改革等內容沒有在綱要中體現出來,“人事問題還是比較虛”。
????司法改革任重道遠
?? “過去的五到十年間,中國司法確實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法律工作者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最高院的這位法官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 “現在,法官已經漸漸接受了現代的司法理念,比如‘司法獨立’。這在15年前,甚至五年前都沒有得到法院內部的共識,還有人在問司法為什么要獨立。而現在,在座談會上、學術論文中有關這方面的討論已經很常見了。”該法官認為,“還有其他一些現代司法理念,比如,司法中立、控辯雙方權利平等、司法功能的有限性、罪刑法定、無罪推定等等,也都是近年才慢慢得到普及和強化的。”
????進入本世紀以后,法院的程序意識加強,越來越重視庭審,對于程序上的違法偵查,法院也敢于認定,慢慢地實現從以偵查為中心向以審判為中心轉變。如今,法官改變了過去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在審判工作中漸漸重視人權,更加注意保障各方當事人的權利。
????在認可中國司法有了很大進步的同時,“一五綱要”也被指出了其部分目標未能實現的遺憾。
?? “比如,在‘一五綱要’中強調二審法庭要求證人出庭,而現在的情況依然是二審多數不開庭,一審多數不傳證人。證人的筆錄在法庭上念念就算完,即使被告認為不符合事實,也無從對證。而在‘二五綱要’中,這一點都沒有再寫進去,現在證人出庭還是大問題。”陳光中說。
?? “綜觀‘二五綱要’,大部分的改革是法院內部的具體、微觀的變化,并沒有涉及更宏觀的司法體制變化。現在,法院內部對司法改革熱情很高,人大則認為穩妥是第一步的。另外,改革所要求的力量與實際所投入的力量之間還有較大差距,評價司法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也沒有得到完全的統一。”這位法官認為。
?? “司法改革僅僅依靠司法機構本身的改革是很難走遠的,還必須與政治文明建設共同進步。因為司法公正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研究員胡孝紅博士對《瞭望東方周刊》說。(記者沈亮、肖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