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法修改將列入今年立法計劃
人大代表選舉逐步消除城鄉差別等問題成關注焦點
本報記者 張志峰
3月4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姜恩柱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說,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選舉法的修改列入2008年立法計劃。此后,吳邦國委員長所作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也提出選舉法的修改將在今年進行。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維芳等紛紛提出關于修改選舉法的建議。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成為選舉法修改的焦點話題。同時,流動人口參加選舉、選區劃分等問題也受到廣泛關注。
逐步消除城鄉比例差別
現行選舉法規定,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是城市的4倍
我國現行選舉法規定,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人口數的4倍。
1953年我國制定的第一部選舉法規定:選舉全國人大代表時,農村和城市每位代表所代表人口數為8∶1;1979年修改時,比例依舊。42年后,1995年修改的《選舉法》將其改為4∶1,至今已沿用13年。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幾年前,一些人大代表已開始關注此問題,經過調研,提出了修改選舉法的建議。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憲法學者周葉中教授認為,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公民平等地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法是其細化。選舉法自1953年制定以來,至2004年曾經多次修改,其方向、內容等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與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基本訴求是一致的。
根據我國歷年來人口普查、抽查以及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我國城鎮和鄉村的居民人數比例,1954年是13.26∶86.74,1982年為20.6∶79.4。而到2000年,這一比例達到了36.09∶63.91,到2007年年底,城市居民和鄉村居民比為44.9∶55.1,近幾年來比例平均每年消長一個百分點以上。按目前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勢頭,到2015年我國的城鄉居民人口構成比例很可能會達到甚至于超過50∶50。
按照代表們的建議,應取消選舉法中有關“1/4”的規定,代之以“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規定。”基層農民代表增七成
拉近城鄉在人大代表選舉中差別的探索須依法逐步展開
城市人口增加,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面對這一現狀,在各地的人大代表選舉中,對于拉近城鄉在人大代表選舉中差別的探索也在逐步展開。
專家指出,這種突破須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其實,現行選舉法中對此有一些特殊規定。比如如果縣、自治縣行政區域內,鎮的人口特多的,或者不屬于縣級以下人民政府領導的企業事業組織的職工人數在全縣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較大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同鎮或者企業事業組織職工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之比可以小于4∶1直到1∶1。
選舉實踐中,以農民身份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人數也在增加。
今年3月,近3000名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亮相”人民大會堂。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基層農民代表增加了七成多。數字變化傳遞一種信息:代表結構正在逐步優化。
上海、廣東和重慶三地選出的朱雪芹、胡小燕和康厚明三位全國人大代表,因為他們的農民工身份成為輿論焦點。
周洪宇說,近年開會期間,在湖北代表團發現了很多新面孔,互相一打招呼,原來他們都是農民代表:監利縣交通村八組農民朱建華,廣水市生豬養殖大戶黃俊,英山縣百丈河村黨支書王金初……#p#分頁標題#e#
學習,讓農民代表更會履職
農民代表辛喜玉從太緊張、提建議不清晰,到5年完成調研材料60多份,提40件議案、建議
農民代表增加,是否會影響履職質量?有人擔憂。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人大代表聯絡處處長張明新說:從上屆開始,我們組織一些新代表尤其是來自基層的代表,有計劃地學習憲法和《選舉法》等,開展專題調研、履職交流等,讓他們盡快進入角色,履行代表職責。
辛喜玉來自湖北省丹江口市茅臘坪村三組,她承包荒山、養殖肉雞等,是一位“腳踩黃泥巴、頭頂蘆葦花”的代表。2003年,辛喜玉第一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到北京開會,心里很激動,在小組發言時有些緊張,所提建議不太清晰。“后來慢慢適應了,感覺責任更大了。”
過去5年,辛喜玉完成調研材料60多份,提出議案、建議共40件。每年人代會期間,她就抓住機會,向其他代表請教、學習。
張明新說,人大代表需要關心國計,也要洞察民生,農民代表最熟悉農村的情況。他們關心的多是身邊的“小事”,而這些“小事”往往是廣大群眾最需要解決、不可缺少的。周洪宇代表也認為,不能因此低估其參政能力和水平,總體來看,農民代表還應適當增加。
完善選舉法“急不得、緩不得”
一線工人、農民代表人數相對偏少,流動人口的選舉權利,選區劃分要更加科學等問題亦受關注
在今年人代會期間,除了逐步實現城鄉“等量人口產生等量代表”,一些代表還建議,改善人大代表結構,進一步增加來自基層一線的農民和工人代表;優化代表結構,把具有較強參政議政能力的人選進代表隊伍等。
選舉法修改受到關注的內容,不僅僅是城鄉人口比例問題。
作為一位研究憲法的學者,周葉中教授認為,選舉法還存在一些階段性的不足。
比如一線工人、農民代表人數相對偏少。目前一些地方人大代表中呈現“兩多”現象:領導干部多,“社會精英”多;相比之下,一線的工人、 農民代表較少。這不利于廣大人民群眾通過人大代表反映基層民意,不利于加強人大代表與其所代表的選民之間的聯系。
流動人口的選舉權利需要完善。現行選舉法的選民登記以戶籍所在地為基礎,我國現有1億多農民工,還有大量其他流動人口。他們不能在務工地參加選舉活動,又不便回戶籍所在地參加選舉活動。如何保證這部分人的權利,選舉法沒有相應規定。
候選人產生方式需要完善。現行的候選人產生方式有兩種:組織推薦和選民聯名推薦。實際上前者占多數,導致一些人誤以為人大代表是“榮譽和待遇”,缺少應有的責任感。
選區劃分要更加科學。目前選區劃分以單位為主,由此帶來一些問題:單位大小不一,大單位和小單位劃在一個選區,小單位基本沒有“發言權”;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單位意識漸漸弱化,以地域為核心的社區意識逐漸突出。仍沿襲以單位來劃分選區,不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候選人之間的競爭性體現不夠,尤其是在基層,差額選舉的意義受到限制。
“要重視民主的實質,也不能忽視民主形式的作用。”周葉中教授說,選舉民主是最基本的民主,選舉制度是否科學對人民民主的實現至關重要。當選舉原則發展比較成熟時,關注的重心應該轉向程序建設。
周葉中說,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除了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外,還應該關注劃分選區,考慮以社區等為基礎、規范候選人提名,完善代表介紹程序等。
周葉中認為,從新一屆人大代表選舉來看,這些問題正在改善。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正在逐步完善,與此相適應,選舉法的修改也應結合具體國情和實際,分階段分步驟推進。超越現實狀況不行,太慢了也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完善。” 周葉中如是說。#p#分頁標題#e#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國家技術委員會和科學規劃委員會合并為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失效]
1979-09-1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有關機構和主要官員職位設置的意見
199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9修訂)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汕頭市和珠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各自的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城市供水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旅行社條例
2009-02-20青島市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7-08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
2011-12-30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12-01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