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規范村民委員會選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以下簡稱《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第三條 村民委員會根據村民居住狀況、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眾自治,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的原則設立。
村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和范圍調整,由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
村民委員會可以按照村民居住狀況,集體土地所有權關系分設若干村民小組。
第四條 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工作,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
第五條 鄉(鎮)人民政府對村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但是不得干預依法屬于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
村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開展工作。
第六條 村民委員會選舉應當在省人民政府統一規定的期限內完成。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組織和領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指導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指導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所需經費應當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逐步增加。
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所需費用在本村的辦公費用中列支,不足部分由縣級財政補助。
第八條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監督檢查,保障選舉工作依法進行。
第二章 村民委員會的組成和職責
第九條 村民委員會一般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五人組成;人口較多且居住分散或者經濟發達的村不超過七人。具體職數由村民會議根據村的規模大小和工作任務確定,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
村民委員會成員之間不能是配偶或者直系親屬關系。
村民委員會成員中應當至少有一名婦女成員,多民族聚居村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
第十條 村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
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等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兼任下屬委員會的成員。人口少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不設下屬委員會,由村民委員會成員分工負責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等工作。
第十一條 村民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
(二)依法編制并實施本村發展規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支持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依法開展活動,推動農村社區建設;
(三)組織發展本村經濟,承擔生產經營的服務和協調工作;
(四)維護本村村民的合法權利和利益,教育和督促村民依法履行服兵役、實行計劃生育、搶險救災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
(五)依法管理本村屬于村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資產,教育村民愛護公共財產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六)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文化教育,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普及科技文化知識,反對封建迷信;
(七)建立健全民主理財制度,管理本村財務,定期向村民報告財務收支情況,并接受鄉(鎮)人民政府的財務監督;
(八)促進村民之間、村和村之間、民族之間的團結互助,妥善處理與駐地單位的關系;
(九)組織村民維護本村治安,調解民間糾紛,協助公安等機關對依法被判處管制、被剝奪政治權利以及被宣告
緩刑、假釋的村民進行教育、幫助和監督;
(十)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二條 村民委員會及其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遵守并組織實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村務決策程序,執行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決議,辦事公道,廉潔奉公,熱心為村民服務,接受村民監督。
第三章 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第十三條 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依照法定程序直接選舉產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
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3年,屆滿時應當及時舉行換屆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連選連任。換屆選舉期間,原村民委員會應當履行職責至新一屆村民委員會產生。
換屆選舉前,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該屆村民委員會進行財務審計。
第十四條 村民委員會選舉期間成立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村民委員會的選舉工作。村民選舉委員會由換屆前的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成員由七至九人組成,主任、副主任在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中推選產生,不得指定。
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結束后,村民選舉委員會自行終止。
第十五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被確定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且本人同意作為候選人的,其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的職務終止。缺額按照原推選結果依次遞補。
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不履行職責,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各村民小組會議討論同意后予以免職,缺額按照原推選結果依次遞補。
第十六條 推選產生的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向村民公告,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
對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有異議的,應當在公告后5日內向村民委員會提出。超過提出異議期限的,不予受理。
村民委員會應當對村民提出的異議進行審查,認為需要更換選舉委員會成員的,提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各村民小組會議討論同意后,按照原推選程序補選。
第十七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的職責:
(一)開展換屆選舉宣傳;
(二)擬定換屆選舉方案并提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確定并公布選舉日期;
(三)登記選民,審查選民資格,公布選民名單;
(四)組織選民提名候選人,公布候選人名單;
(五)組織投票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公布選舉結果;
(六)總結換屆選舉工作,建立并移交選舉檔案;
(七)負責換屆選舉的其他工作。
第十八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確定選舉日后應當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不得隨意變更。確須變更選舉日的,由村民選舉委員會與鄉(鎮)人民政府共同確定。選舉日確定后,應當及時向村民公告。
第十九條 截止到選舉日年滿18周歲的村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除外。
村民委員會選舉前應當對下列參加選舉的村民進行登記:
(一)戶籍在本村并且長期在本村居住且享受本村福利待遇的村民;
(二)戶籍在本村,登記選民期間或者選舉期間不在本村居住,接到村民選舉委員會通知后,表示參加選舉或者書面委托他人投票的村民;
(三)戶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1年以上并盡村民義務,本人申請參加選舉,經戶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員會出具其在戶籍所在地不參加選民登記證明的公民;
(四)非農業戶口,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者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以及其他優秀人才,自愿到該村工作和生活并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參加選舉的公民。
第二十條 村民年齡的計算以居民身份證為依據,無居民身份證的,以戶籍登記為依據。
精神病患者無法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不列入選民名單。
選民資格的認定有爭議的,由村民選舉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二十一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將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在選舉日的20日前公布。
對已公布的選民名單有異議的,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日內向村民選舉委員會提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異議之日起3日內作出處理決定,并將結果告知有關村民。超過提出異議期限的,不予受理。
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村民,由村民選舉委員會頒發選民證。
第二十二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
(三)廉潔奉公,辦事公道,作風正派;
(四)熱心為村民服務,虛心傾聽村民意見;
(五)具備相應的文化知識。
第二十三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由村民選舉委員會召集村民會議或者村民小組會議,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提名,過半數的選民參加會議有效。每一選民提名的候選人數不得多于應選人數。
正式候選人的名額應當多于應選名額,主任、副主任的候選人數應當比應選人數多一名,委員的候選人數應當比應選人數多一至二名。獲得提名票多的為正式候選人。
第二十四條 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候選人人選應當在同一選票上分別提出,但不得在同一選票上重復提名同一候選人擔任兩種以上的職務。
同一候選人獲得兩種以上職務提名時,選票應當分別計算。高職位的得票數不足以使其當選的,可以合并計入低職位票數之內,但不得將低職位的得票數合并計入高職位票數之內。
被提名的候選人得票相等并超過規定的候選人名額時,應當對票數相等的候選人再次投票。
第二十五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取消其當選資格:
(一)本人或者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迫選民違背意愿投票的;
(二)本人或者指使他人私下用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賄賂選民的;
(三)本人或者指使他人偽造選票、在選票上作標識或者虛報選舉票數的;
(四)以其他不正當手段妨害選民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的。
第二十六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選舉日的7日前將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名單向村民公告。
候選人自愿放棄被選舉權的,應當在候選人確定后3日內向村民選舉委員會書面提出。
第二十七條 候選人放棄被選舉權或者被依法取消候選人資格,造成候選人等于或者少于應選名額的,應當從原被提名候選人中依次遞補。沒有可以遞補的候選人的,應當補充推選候選人。
第二十八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向村民介紹候選人的情況,可以組織候選人與村民見面,由候選人介紹履行職責的設想,回答村民提出的問題。
第二十九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根據本村實際情況,可以決定采取不提名產生候選人的方式,直接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決定采取不提名產生侯選人的方式,直接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的,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同意。
第三十條 選舉村民委員會應當召開選民大會,按照便于選舉的原則,設立中心會場,進行直接投票選舉;人數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設立若干投票站分別投票。選舉會場和投票站應當設立秘密寫票處。
選民因故不能直接投票的,可以書面委托同一家庭戶口內其他成員代為投票。被委托投票人或者委托投票人應當于選舉日前到村民選舉委員會辦理委托證。選民委托他人代為投票的,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收回該選民的選民證。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將委托投票的選民和被委托投票的選民名單向村民公示。
第三十一條 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村可以設置流動投票箱。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加強對流對票箱的管理,設置專人保管流動投票箱。
選民因老、弱、病、殘等原因不便到選舉中心會場和投票站投票又不委托其他選民代為投票的,應當由三名以上選舉工作人員攜帶流動投票箱,入戶接受投票。
接受流動票箱投票的選民名單,由村民選舉委員會統計、核實,并在投票選舉日前向村民公示。
第三十二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在投票日清點到場選民人數,宣布選舉辦法,通過唱票人、計票人、監票人。與候選人有配偶和直系親屬關系的,不得提名為唱票人、計票人、監票人。
第三十三條 選票應當按選民證、委托證逐一發放,一證一票,并在選民證、委托證上注明。
選票應當由選民本人填寫。本人不能填寫的,可以委托他人代寫。受委托代寫人只能為1人代寫。
第三十四條 選舉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應當分別制作選票,一次同時投票直接選舉產生。
選民對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可以投贊成票、反對票,可以另選本村其他選民,也可以棄權。
第三十五條 過半數的選民參加投票選舉有效;選舉所投總票數等于或者少于參加投票人數的選舉有效,多于投票人數的選舉無效。
每一張選票所選人數,等于或者少于應選人數的有效,多于應選人數的無效。
書寫模糊不能辨認的選票或者在選票上作出標識的選票,經村民選舉委員會確認后選票無效。
第三十六條 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選民的過半數選票始得當選。獲得半數以上選票的候選人的人數超過應選人數的,得票多的當選。得票數相等不能確定當選人時,應當對票數相等的候選人再次投票選舉,得票多的當選。
第三十七條 投票結束后應當將投票箱集中到選舉中心會場,當眾開箱驗票、唱票、計票,由村民選舉委員會當場宣布選舉結果。并在三日內張榜公布,向當選人頒發《當選證書》。選舉結果應當及時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選票由鄉(鎮)人民政府統一封存,期限三年。
第三十八條 村民委員會選舉不能產生或者不能足額產生當選人的,應當在選舉日當日或者三十日內另行選舉或者對不足的名額補選差額。
另行選舉或者補選差額時,按照未當選人得票多少順序確定候選人,由過半數的選民參加投票選舉有效。另行選舉的,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選民的過半數選票始得當選;補選差額的,得票多的當選,但是得票數不得少于選票數的三分之一。
第三十九條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選舉過程依法進行指導和監督。選舉程序合法公正,村民選舉委員會不當場宣布選舉結果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宣布選舉結果。
違反村民委員會選舉規定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書面決定,并宣布選舉無效,依法重新組織選舉。重新選舉在宣布選舉無效后30日內進行。
第四十條 新一屆村民委員會產生后,上一屆村民委員會應當于十日內向新一屆村民委員會移交公章、辦公設施、財務賬目、經營資產、檔案資料以及其他應當交接的事項。工作移交由鄉(鎮)人民政府主持。
第四十一條 新一屆村民委員會應當在產生后30日內組織推選村民小組長。村民小組長由村民小組會議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直接選舉產生。在本村民小組的村民委員會委員可以被選為村民小組長。
村民小組長的任期與村民委員會屆期相同,可以連選連任。村民小組長可以列席村民委員會會議。
第四十二條 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聯名,可以提出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申請。
村民小組半數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聯名可以提出罷免村民小組長的申請。
罷免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并以書面形式向村民委員會提出。
第四十三條 村民委員會應當自接到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召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投票表決罷免事項。村民委員會逾期不召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三十日內召集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投票表決。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須經本村有選舉權的村民過半數表決通過。被提出罷免的村民委員會成員有權出席會議并提出申辯意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應當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
村民委員會應當自接到罷免村民小組長申請之日起15日內召開村民小組會議投票表決罷免事項。罷免村民小組長須經村民小組有選舉權的三分之二村民表決通過。被提出罷免的村民小組長有權出席會議并提出申辯意見。
第四十四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辭職的,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向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二)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三)同意其辭職的,應當及時進行工作交接,必要時進行離任審計;
(四)由村民委員會向村民公告,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
第四十五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在任職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職務自行終止:
(一)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者被
勞動教養的;
(三)無正當理由,連續6個月不履行職責的;
(四)戶籍遷出本村并不再履行本村村民義務的;
(五)具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村民委員會成員職務終止后,村民委員會應當在5日內向全體村民公告。
第四十六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缺額時可以補選。補選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村民委員會選舉程序進行。補選結果應當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
第四十七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不脫離生產,實行任期職務補貼或者誤工補貼。補貼的辦法和標準由村民會議決定,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經費由本村負擔,經費確有困難的村,縣級財政可以予以適當補貼。
第四章 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
第四十八條 村民會議的組成、召集,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執行。
村民會議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村務決策程序;
(二)選舉、罷免、補選村民委員會成員;
(三)討論決定本村發展規劃及有關公共事務、公益事業的重大事項;
(四)聽取村民委員會工作報告,村財務收支情況報告,評議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工作;
(五)依法決定是否設立村民代表會議,并決定向村民代表會議的授權事項;
(六)撤銷或者改變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七)決定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項。
第四十九條 村民委員會向村民會議負責,一般每半年報告一次工作。
第五十條 人口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選產生村民代表。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戶至十五戶推選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組推選若干人。
村民代表、村民委員會成員和居住在本村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組成村民代表會議。
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村民會議授權的事項,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規定的事項,必須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
第五十一條 村民代表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會議成員提議,可以隨時召集村民代表會議。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參加,所作決定應當經全體村民代表會議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村民會議的決議、決定相抵觸,也不得超越村民會議的授權。
第五十二條 村民會議制定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村務決策程序,應當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村務決策程序和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村務決策程序和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違反前款規定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第五十三條 召開村民小組會議,應當有本村民小組18周歲以上的村民三分之二以上,或者本村民小組三分之二以上的戶代表參加,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同意。
屬于村民小組的集體所有土地、企業和其他財產的經營管理以及公益事項的辦理,由村民小組會議討論決定,所作決定及實施情況應當及時向本村民小組的村民公布。
第五章 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第五十四條 村民委員會實行村務公開制度。村務重大事項決策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本村決策程序辦理。
第五十五條 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公布下列事項,接受村民的監督:
(一)《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及其實施情況;
(二)村建設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三)集體資產購建與處理、集體借貸、集體企業改制情況,集體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征用土地及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收支情況;
(四)計劃生育、農村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的落實情況;
(五)優待撫恤、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國家投入的扶貧、農業開發、農業補貼、以工代賑等資金的使用情況;
(六)村民戶籍關系變更情況;
(七)水電費收繳情況;
(八)村財務收支情況和
債權債務情況;
(九)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關心的其他事項。
前款規定事項中,一般事項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集體財務往來較多的,財務收支情況應當每月公布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應當隨時公布。
村民委員會應當保證公布事項的真實性,接受村民的查詢并及時予以答復。
第五十六條 對提交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村民委員會應當提前向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公開征求意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議事項,由村民委員會組織實施,并將實施結果及時公布。
第五十七條 村應當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負責村民民主理財和村務公開等制度的落實,其成員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在村民中推選產生。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向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可以列席村民委員會會議。
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中應有具備財會、管理知識的人員。村民委員會成員及其近親屬不得擔任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
村務監督委員會與村民委員會任期相同。新一屆村民委員會產生后,應當及時推選產生新一屆村務監督委員會。
第五十八條 村民委員會不及時公布應當公布的事項或者公布的事項不真實的,村民可以向村務監督委員會反映,村務監督委員會應當督促村民委員會重新公布。
村民委員會不重新公布的,村民、村務監督委員會及其成員,有權向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反映。
有關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應當責令村民委員會公布有關事項或者對反映公布的不真實事項進行調查核實。對經查證核實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侵犯村集體及村民合法利益的行為,應當依法進行處理。
第五十九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和由村民或者村集體承擔誤工補貼的聘用人員,應當接受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對其履行職責情況的民主評議。民主評議每年最少進行一次。
村民委員會成員連續兩年或者兩次被評議不稱職的,應當主動辭職;拒不辭職的,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予以罷免。
第六十條 村民委員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應當建立村務檔案。村民委員會應當設立檔案室,指定1名成員保管村務檔案。村務檔案包括:選舉文件和選票,會議記錄,土地發包方案和
承包合同,經濟合同,集體財務賬目,集體資產登記文件,基本建設資料,宅基地使用方案,
征地補償費使用及分配方案等。村務檔案應當真實、準確、完整、規范。
第六章 罰則
第六十一條 以威脅、賄賂、偽造選票等不正當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破壞村民委員會選舉的,村民有權向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和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舉報,有關機關應當負責調查并及時依法處理。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并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一)非法干預村民自治范圍的事務,侵犯村民自治權利的;
(二)指定、變更、調整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或者撤換、任命、變相任命村民委員會成員的;
(三)無正當理由拖延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和表決罷免要求的;
(四)以不正當手段阻止當選的村民委員會成員履行職責的;
(五)阻撓、破壞村民委員會選舉造成選舉中斷不能延續進行的。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三條 本辦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