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各開發區管委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和《全國林木種苗發展規劃(2011—2020年)》,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業種業(包括農作物、水產、林木、畜牧與花卉種子種苗)的發展,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市堅持“兩頭在廈、中間在外”的現代農業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種子工程”,農業種子種苗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為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當前我市種業還存在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現代農業種子種苗產業發展。隨著我市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和島內外一體化建設進程加快,第一產業已進入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加快現代種子種苗產業發展是提升我市現代農業水平的必然要求。各級各部門務必充分認識加快現代農業種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種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力推進這項工作。
二、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兩頭在廈、中間在外”的現代農業發展戰略,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
廈門對臺先行先試為契機,充分利用廈門經濟特區獨特氣候條件、人文環境和區位優勢,通過加大政策扶持、機制創新、引進合作和企業優化組合、專業化分工及加大科技投入,著力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種子種苗良種研發、示范推廣體系和種苗交易集散中心。力爭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培育10家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本市種子種苗企業,吸引一批境內外知名種子種苗企業落戶廈門,形成以廈門為中心、以
海西為縱深、聯結東岸、輻射省內外的現代農業種業發展新格局。
三、重點任務
(一)建設種子種苗研發與創新平臺。引導種子種苗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組建研發中心,或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機構、科研工作站、研發基地。加快推進海峽現代農業研究院等一批種業研發項目建設進度。鼓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支持種子種苗企業技術創新,重點支持“育繁推一體化”項目。鼓勵企業通過走“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子,與高校和科研單位合作,應用育種新材料、新方法、新技術特別是現代生物技術,開展符合市場需求并擁有自主品牌的優質、專用、高效的新品種選育。
(二)建設新品種引繁與展示平臺。緊緊圍繞全局性、關鍵性環節,推進建設一批工廠化、規模化與市場化的現代優良種苗引繁示范基地,重點突出蔬菜、水果、林木、花卉、食用菌、水產等幾個大類的優質種苗基地建設,提高我市種苗繁育水平。支持企業加強開展新品種引進推廣經驗,積極推動優良品種的引繁、展示與推廣,鼓勵種子種苗企業或育種單位積極參與新品種審定和認定工作,保障育種單位合法權益;支持定期舉辦海峽兩岸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展示活動,積極發展觀光種苗業。
(三)建設種子種苗交易與集散平臺。推動建設一批現代種子種苗產業園,完善種子種苗物流、倉儲、加工、檢測、拍賣、交易集散等功能。鼓勵國內外知名種苗企業將總部設在廈門或新設立公司,充實壯大種苗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集聚和品牌效應,提升廈門種子種苗市場在全國的優勢地位。引導種子種苗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提高品牌意識,創造自主品牌,增強品牌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鼓勵種子種苗企業開拓市場,擴大規模。
四)建設海峽兩岸種子種苗交流與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廈門對臺農業交流與合作的獨特優勢,積極開展兩岸種子種苗產業交流與合作,積極培育“海峽種苗”,提高兩岸種苗國際影響力。鼓勵兩岸種子種苗企業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種子資源庫建設,加強海峽兩岸農作物種子、蔬菜瓜果種子、水產種質資源、林木花卉種子收集、儲備、開發、利用;鼓勵兩岸種子種苗企業科研合作,加強熱帶水果、蔬菜、高檔水產品、觀賞魚、花卉、林木、茶葉等新品種的研究開發、示范、推廣;鼓勵兩岸種子種苗企業交流合作,加強品種研發、資源利用、經營模式、管理經驗、品牌建設以及信息人才等方面的雙向交流。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資金投入。市、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并納入年度部門預算,支持種子種苗企業開展品種研發、繁育推廣、市場網絡、品牌培育、基地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對外交流,加快推動農業種子種苗“四個平臺”建設。同時,要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業種子種苗業的發展。
(二)實施新一輪種子工程。加強育種創新、品種引進和試驗、種子檢驗檢測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種子企業建設商業化育種基地,購置先進的種子生產、加工、包裝、檢驗和倉儲、運輸設備,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種試驗和應用推廣條件。推動種子種苗企業兼并、重組與上市工作。
(三)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取得符合《企業所得稅》規定的農林項目的所得可以按規定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對企業兼并重組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
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給予稅收優惠,具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四)加強用地用電項目扶持。土地、規劃部門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計劃時,要對種子種苗企業用地進行統籌考慮,合理安排,優先保障優質種苗項目的用地需求。電力部門要優先保障種子種苗企業生產經營正常用電,認真落實國家有關優惠電價政策。各級各部門在安排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項目時,優先考慮種子種苗企業的研究繁育基地的用地需求。
(五)加大高新技術人才引進與培養。農林、漁業部門根據行業人才急需情況向《廈門市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編制部門申報農漁業種子、種苗科研等緊缺人才信息,加強我市現代農業種業創新平臺建設。符合我市人才政策規定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可按規定申請人才住房、引進人才經濟補貼等優惠。鼓勵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強各類種子種苗人才的培養,為種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種業發展,將種子種苗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科學規劃,穩步推進我市農業種業發展各項工作。農林、漁業、發改、財政、檢驗檢疫、海關、質監、商務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各級農林、漁業部門要強化種子種苗管理職能,明確負責種子種苗管理的機構,保障種子種苗管理工作經費,加強種子種苗管理隊伍建設。
(二)制定發展規劃。農林、漁業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家、省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總體要求,結合廈門實際編制全市現代農業種業發展規劃,提出分階段發展目標、方向和重點,明確今后10年推進現代農業種子種苗產業發展的任務和措施,科學指導我市種子種苗產業發展。
(三)加快園區建設。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加快推進“廈門閩臺現代農業種子種苗產業園”、“廈門閩臺農業高新技術園”、“廈門水產養殖良種繁育場”等一批種業產業園區建設,積極引導種子種苗企業向園區集中、集聚。
(四)強化市場監管。各級農林、漁業主管部門嚴格種子種苗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依法糾正和查處騙取審批、違法審批等行為,加強種子行政許可事后監管和日常執法,加大對種子基地和購銷環節的管理力度,嚴厲打擊搶購套購、套牌
侵權、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種苗等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檢驗檢疫部門要加強對進出境種子、種苗的檢驗檢疫,防止假冒進境種子、種苗,發現假劣種子、種苗要嚴格執法,一查到底。
(五)發揮協會作用。支持成立廈門種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的協調、服務、維權、自律功能。加強對企業的服務,組織開展企業間、企業與大學、科研單位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行業自律,規范企業行為,開展種子種苗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確保廈門種業健康快速發展。
各區、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結合各自實際,抓緊研究制定細化實施方案,切實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幫助種子種苗企業解決經營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做大做強廈門現代農業種子種苗產業。
廈門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