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州、市、縣(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自治區信訪事項聽證辦法(試行)》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2年8月21日
自治區信訪事項聽證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規范行政機關信訪聽證工作,公開、公正、依法及時處理信訪事項,維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信訪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聽證,是指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以聽證會的形式,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依法按政策處理信訪問題的程序。
第三條 信訪事項聽證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二)查明事實,維護合理;
(三)解決問題與疏導調解相結合。
第四條 信訪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舉行聽證:
(一)行政機關在處理、復查或復核信訪事項過程中,信訪人申請舉行聽證的;
(二)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理結果或者復查結論不服,又不申請復查或者復核,仍不斷重復信訪、纏訪鬧訪和非正常上訪,行政機關擬依法進行終結的,須舉行聽證;
(三)涉及人數多、群眾反映強烈或者爭議較大,可能引發大規模集體上訪、越級上訪的疑難信訪事項;
(四)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或上級機關認為需要舉行聽證的信訪事項。
第五條 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不舉行聽證。
第六條 信訪人申請聽證,應當自收到信訪問題書面答復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信訪事項處理、復查或復核機關提交書面聽證申請,申請書應載明申請聽證的事由、證據及要求,如有證人,需提供證人有效證件及住址。
當事人因不可抗力在規定期限內無法提出聽證申請的,在障礙消除后7個工作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決定聽證的行政機關經核實無誤后,應當批準其申請。
第七條 信訪事項處理機關或者復查、復核機關應當自收到聽證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將是否同意聽證的決定書面告知信訪人。
第八條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作出聽證決定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舉行聽證,并在舉行聽證的7個工作日前,將聽證的時間、地點和需準備相關材料書面通知信訪人,必要時可予以公告。
第九條 在舉行聽證前,信訪人提出撤回聽證申請的,應當準許,并記錄在案。
第十條 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的信訪事項,聽證應當公開進行。
第十一條 聽證由有權處理信訪事項的行政機關組織實施。信訪事項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由當地信訪部門指定其中一個行政機關負責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 聽證參加人包括聽證主持人、聽證員、記錄員、信訪事項承辦單位負責人和承辦人、信訪人或信訪人委托的代理人以及與聽證事項有關的人員。聽證機關可以邀請信訪人的親屬、知情群眾代表等參加旁聽,也可以視情邀請新聞媒體參加。
第十三條 聽證員一般由聽證機關指定,并可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關專家、法律工作者或者其他社會人士擔任;聽證員人數應為單數并不得少于3人。聽證主持人由聽證員擔任,并應當是該聽證機關的有關負責人。 聽證員與聽證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響聽證公正性情形的,應當回避。聽證主持人的回避由聽證機關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聽證主持人決定。
第十四條 信訪事項承辦人包括作出原處理意見、原復查意見的承辦人以及正在進行調查處理或者復查、復核的承辦人。信訪事項承辦人不得擔任該信訪事項聽證會的聽證員。
第十五條 信訪人應當親自參加聽證,因故不能參加的,可以委托1-2人作為代理人參加聽證,并在舉行聽證會前,提交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及代理權限。
集體上訪舉行聽證的,應當推選不超過5名代表參加聽證。
第十六條 信訪人在聽證中的權利和義務:
(一)有權申請與信訪事項或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聽證的聽證員回避;
(二)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聽證的權利;
(三)有權對信訪事項涉及的事實、政策、法規及有關情況進行陳述和申辯;
(四)有權對信訪事項承辦人提出的證據進行質證,并提出新的證據;
(五)如實陳述信訪事實和回答聽證主持人的提問;
(六)對自己的權益主張舉證,舉證應真實、準確;
(七)遵守聽證會紀律。
第十七條 行政機關舉行信訪事項聽證,不得以任何名義向信訪人收取費用。
第十八條 聽證開始前,記錄員應當查明信訪事項承辦人、信訪人、聽證員和其他應當參加聽證的人員是否到齊,并向聽證主持人報告。
聽證開始時,聽證主持人應當核對聽證人員出席的情況,公布聽證事由,宣布聽證員、記錄員,宣布聽證紀律,告知信訪人有關聽證的權利和義務,詢問信訪人對聽證員、記錄員是否提出回避申請。
第十九條 參加聽證的當事人應遵守聽證會紀律,聽證會紀律如下:
(一)不得隨意發言和提問;
(二)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
(三)禁止吸煙;
(四)關閉手機等電子通訊設備;
(五)不得隨意退場,否則可按放棄聽證權利處理;
(六)不能使用人身攻擊或者侮辱性語言,不能有大聲喧嘩、哄鬧或妨礙聽證秩序的行為;
(七)對違反聽證秩序的,聽證主持人有權制止,情節嚴重的責令其退場。
第二十條 聽證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開始;
(二)聽證主持人告知信訪人在聽證中的權利和義務;公布聽證事由,介紹參加聽證的人員有關情況,并詢問信訪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請;
(三)信訪人或其委托代理人陳述信訪事項并提供有關證據;
(四)信訪事項承辦人提出調查處理信訪問題的證據和法律、法規、政策依據;
(五)信訪人或其委托代理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六)信訪事項承辦人就有爭議的事實、理由及法律、法規、政策依據進行答辯;
(七)聽證員可以就有關信訪事項爭議的事實、理由向相關當事人進行詢問;
(八)信訪人或其委托代理人作最后陳述;
(九)信訪事項承辦人作最后陳述;
(十)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
第二十一條 聽證應當制作筆錄并經聽證參加人簽名或蓋章。拒絕簽名或蓋章的應當在筆錄中載明。
聽證筆錄應當載明下列事項:案由;信訪人、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與職業及信訪事項承辦人的姓名及職務;聽證主持人、聽證員、記錄員姓名及職務;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信訪事項承辦人提出調查處理信訪問題的事實證據和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信訪人或委托代理人的陳述、申辯和質證的內容;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
第二十二條 聽證資料(包括聽證筆錄、錄音、攝像、信訪事項承辦單位及信訪人提供的有關證據)由舉行聽證的部門或單位立卷歸檔。
第二十三條 聽證結束后,聽證主持人要及時組織聽證員就聽證事實、證據以及適用政策、法規等對信訪事項進行合議,經合議后形成結論意見。并寫出聽證報告,報送聽證機關負責人,作為處理該信訪事項的主要依據。
第二十四條 信訪人在本辦法規定的期限內未提交或不按要求提交聽證申請及自動撤回聽證申請、無正常理由不參加聽證、在聽證時擅自退出和嚴重違反聽證紀律不聽勸阻的,視為自愿放棄聽證權利。
第二十五條 信訪人放棄聽證權利以及信訪聽證結束后信訪人沒有證據證明聽證活動違反本辦法規定,再次就該信訪事項以同一事實和理由申請聽證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六條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沒有按照本辦法規定組織聽證的,由其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七條 信訪事項承辦人無正當理由不出席聽證會或者拒絕在聽證會上陳述的,以及在聽證會上提供虛假、錯誤信息的,由該信訪事項的組織聽證機關或者監察機關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2015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1967-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決定
2007-12-29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98-03-0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和立即行動消除最惡劣形式的童工勞動公約》的決定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12-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2006年修訂)
2006-08-27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取得內地法律職業資格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內地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2013)
2013-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
2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