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全面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精神,進一步促進城鎮就業再就業,市委、市政府決定,2007年全市新增城鎮12萬人就業和再就業。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2007年全市新增城鎮12萬人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省委八屆二次全會精神的指導下,認真落實市委九屆二次會議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
鄭州的要求,將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民謀利”的總體要求和“
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市場導向就業機制的目標要求,進一步健全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長效工作機制,以增加就業崗位為目標,以落實再就業政策為主線,以強化再就業服務為手段,以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為保障,以幫助困難人員再就業為重點,改善就業環境、創造就業條件、開發就業崗位、強化就業培訓、提供就業服務,不斷提高就業工作質量。
工作目標是:全市新增12萬名城鎮求職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含持有《再就業優惠證》人員1.4萬人,“4050”人員及其他就業困難人員1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5000個)。再就業培訓3萬人(含創業培訓2000人);發放下崗失業人員
小額擔保貸款6000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保持全市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
二、主要工作與措施
一是實施新增城鎮12萬人就業再就業計劃。將新增城鎮12萬人就業再就業計劃繼續作為向市民承辦的實事之一,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標,繼續實行就業目標考核及責任追究制,明確目標責任,嚴格目標管理,按照《鄭州市城鎮就業再就業工作考核獎懲辦法》(鄭政辦(2005)26號),年終進行考核,對完成目標好的縣(市)、區給予表彰獎勵,對完不成目標的單位和主要責任人給予通報批評,并取消以市政府名義組織的各項評先資格。市政府將新增城鎮12萬人就業再就業計劃納入對縣(市)、區工作的重要督查內容。調整充實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領導組織,進一步加強領導,定期研究解決相關問題,并定期檢查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確保全市就業再就業目標計劃的落實。
二是進一步加大再就業資金的投入。各級財政要切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設立促進就業專項資金科目,足額安排資金預算,保證稅費減免、
小額貸款、各項補貼、人力資源市場建設、信息網絡建設資金和勞動保障機構工作經費的落實。市政府下撥資金與縣(市)、區工作績效和財政投入掛鉤,并將縣(市)、區財政對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資金投入列入重要考核內容,實施重點檢查和考核,確保資金的全面落實。
三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認真宣傳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及有關配套文件精神,切實簡化審批手續,加快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全方位落實再就業政策,用足用好再就業資金。加強《再就業優惠證》的發放管理,建立和完善持證人員的再就業跟蹤服務制度,重點做好持證人員再就業工作。要研究做好稅費減免、小額貸款和各項補貼政策的落實工作。探索信用社區、創業培訓與小額貸款聯動機制,建立完善小額貸款發放回收激勵機制,促進小額貸款工作順利開展。各級工商、地稅、國稅、銀行、勞動保障、財政、物價、宣傳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堅持集中辦事制度,加強政策宣傳和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防止和糾正利用《再就業優惠證》騙取國家稅費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各項再就業政策落到實處。
四是進一步加強基層勞動保障機構規范化和信息網絡建設。各縣(市)、區要加大投入,進一步強化基層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規范化建設,切實做到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尤其是保證基層工作人員的專人專職和工作經費的落實,要進一步研究充實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力量。堅持開展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和下崗失業人員幫扶狀元評選活動。進一步完善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四級勞動就業服務體系,全市基層勞動保障工作示范社區達標率達70%.抓好基層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和業務培訓,完善規章制度,明確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在就業和再就業服務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就業再就業信息網絡,全面做好全市居民和用人單位的登記普查及數據采集和錄入工作,進一步完善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信息化管理。
五是廣開渠道,促進就業再就業。進一步實施經濟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把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考核。繼續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疏通就業再就業的多種渠道,城市建設與就業再就業同步推進,以解決鄭東新區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問題為突破口,建立并完善解決被征地農民就業的長效機制。在新區建設、舊城改造、住房建設、園林環保、增橋拓路、市政公用事業建設及市容景觀整治等領域,開發一批建筑、市政設施維護、保潔、保綠等方面的崗位。做大做強工業,推動就業增長。在全市重大工業技改、在建和投產項目,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方面,注重和帶動就業再就業崗位的增加,要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吸納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發展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會展、物流、金融、保險、咨詢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促進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開拓廣闊的就業空間。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基礎性的主渠道作用,全市各級各類職業介紹機構要積極開展職業介紹服務,運用市場機制配置人力資源,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進一步開發社區服務就業崗位,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到社區服務崗位就業。要進一步落實企業主輔分離政策,鼓勵企業內部挖潛,主輔分離,分流安置下崗失業人員。通過落實優惠政策,鼓勵個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進一步做好勞動保障代理服務,完善社會保險辦法,鼓勵個人以自由職業方式或其他靈活方式實現就業。
六是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登記和統計工作。就業再就業登記與統計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就業再就業的新增城鎮求職人員,包括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復轉軍人、異地調入人員,當年新增的在城鎮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外來從業人員和城市化推進中“轉非”的原失地農民就業和再就業,均應到當地的社區進行登記。各級勞動保障、人事、教育、民政、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和組織,要加強對全市城鎮求職人員就業再就業登記與統計工作,并及時將本系統組織的就業再就業人員(含省勞動保障、人事部門及中央駐鄭機關組織的在鄭州市轄區就業再就業的城鎮人員)情況報送到所在轄區的縣(市)、區
勞動保障部門。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依其職責做好工作,市人事部門負責組織落實大中專畢業生、轉業軍人就業工作;市教育部門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與市人事等部門共同完善并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推進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工作;市民政部門負責組織落實復員軍人就業安置工作,并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與促進就業聯動機制,改革和完善軍隊退役人員安置有關政策。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加強城鎮求職人員就業再就業登記與統計工作的組織協調,在同級政府領導下,負責搜集、匯總各有關部門組織就業再就業的求職人員情況,納入新增12萬人就業再就業計劃統計范圍。完善城鎮失業登記辦法,強化就業登記工作。要加強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登記管理與服務工作,對已經實現就業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要及時進行登記,加強對隱性就業人員的統計工作。建立空崗報告制度,全市各類用人單位要嚴格遵守國家和省、市勞動用工規定,進一步規范裁員行為,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按季向縣(市)、區勞動保障部門報告空崗情況,積極吸納城鎮人員就業再就業。
七是開展再就業援助和幫助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工作。加大向“4050”及其他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力度,扎實推進幫助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工作,健全“4050”及其他就業困難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管理檔案,提供就業信息和技能培訓專項服務,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重點做好“4050”人員及其他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公益性崗位是指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社區居民利益的非營利性的服務崗位、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后勤服務崗位以及適宜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的其它崗位。包括各級政府投資開發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用設施維護、公共交通秩序維護、社區保安、保潔、保綠、停車看管等。全市全年計劃開發公益性崗位5000個。開發公益性崗位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各縣(市)、區要組織動員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含省、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駐鄭單位)和社會方方面面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特別是要充分挖掘新的公益性崗位,在崗位的增量上下功夫,明確目標責任,強化目標管理,落實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政策,重點安排“4050”人員及其他就業困難人員到公益性崗位再就業,研究完善就業困難人員幫扶辦法,進一步完善對就業困難對象的就業援助制度,服務規范化,工作標準化,注重幫扶實效,實現本年內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工作目標。此項工作由勞動保障部門負責組織實施,財政、人事等部門要積極配合。
八是進一步強化再就業培訓,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提高技能。全年全市計劃培訓下崗失業人員3萬人,其中創業培訓2000人。完善下崗失業人員培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園設施,充分發揮培訓基地效能,適時舉辦創業成果展示暨項目推介會,完善并落實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創業的服務措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組織和充分利用社會各級各類培訓資源,開展針對性強、多學科、多形式的轉業(崗)培訓,不斷改進培訓方式,強化培訓管理,提高培訓合格率和再就業率,按照規定落實再就業培訓補貼政策。健全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重點加強對城鎮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促進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提高,切實落實培訓計劃,推動城鎮就業再就業,緩解城鎮就業壓力。
九是強化勞動保障執法,完善
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繼續依法加強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糾正用人單位用工違法問題。進一步加大對非法職業介紹活動的打擊力度,維護人力資源市場正常秩序,改善促進就業的用人環境,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多渠道、多領域、多方式就業再就業。全面實行
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加強
勞動保護,健全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機制,切實建立健全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合法權益。
十是進一步強化社會保險工作。依法擴大養老、失業、
工傷、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強化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力度,加強社會保險稽查工作,不斷提高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有利于促進就業再就業的社會保險管理辦法,健全社會保險運作機制,用人單位要依法為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依法及時為失業人員接續社會保險關系。妥善處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遺留問題。
二○○七年三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