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政辦發[2007]17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
《2007年全省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點》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2007年全省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點
2007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全省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突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影響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點領域,扎實開展集中整治,著力推進長效機制建設,切實強化各項基礎工作,努力實現全省市場經濟秩序持續進一步好轉,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保障。
一、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專項整治
(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突出重點品種、重點環節和重點領域,強化農產品源頭污染治理,規范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秩序,加強餐飲業管理,全面實施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推進監督責任、現代流通、安全信息“三網”建設,強化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抓好城鄉結合部農貿市場、食品批發市場和農村食品專業鄉、專業村以及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館的專項整治,確保不發生重大
食品安全事故。
(二)加強食品安全綜合評價考核體系建設。制定實施食品安全綜合評價考核辦法,規范評價考核程序,細化評價考核標準,以評促管,推動食品安全工作上水平、上檔次。
(三)強化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和預警。建設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開展食品安全調查分析與風險評估,對各種食品安全危害因素進行風險分析和預警,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體系,增強應急反應能力,努力做到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早預防、早發現、早分析、早處理。
(四)整治藥品市場秩序。組織開展專項行動,強化監督檢查,依法打擊假劣藥品,取締制假窩點,查處違法經營,進一步遏制藥品違法案件的發生。開展疫苗、中藥材、中藥飲片等專項檢查,完善農村藥品監督、供應網絡建設,提高農村藥品質量安全水平。
(五)規范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加強藥品經營許可監管,推進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管理,實施GMP、GSP認證,規范藥品生產和經營行為。認真組織實施《山東省藥品使用條例》,強化醫療機構用藥監管。加強藥品安全應急能力建設,提高藥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一)認真貫徹實施《山東省保護知識產權行動綱要(2006年-2007年)》。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抓住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加強行政和司法保護,健全完善保護制度,遏制連續侵權和群體性侵權違法行為,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創新、運用、保護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啟動新一輪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組織開展集中行動,重點打擊侵權盜版行為,加大對假冒、仿冒注冊商標和包裝裝潢案件的查處,有效遏制商標及其他商業標識
侵權行為,加大
專利侵權及假冒他人專利和冒充專利行為整治力度。研究制定具體措施辦法,加強進出口環節和各類展會知識產權保護。
(三)充分發揮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的維權服務功能。抓好省和
青島、
煙臺三個國家級服務中心的運行管理,提高
淄博、
德州兩個市級服務中心的服務水平,在經濟發達地區進一步規劃建設市級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健全服務中心舉報投訴受理、轉交辦理、跟蹤監督、辦結反饋、情況匯總等工作機制,強化案件督辦,提高依法維權服務水平。
(四)加強對重點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建立全省保護知識產權重點企業聯系制度,選擇50戶知識產權重點企業(包括20戶外商投資企業),建立定期聯系溝通機制,加強重點保護。
(五)強化教育培訓和輿論宣傳。面向市、縣(市、區)經貿主管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人、省內知識產權重點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開展知識產權相關知識培訓,提高監管水平,增強自我保護和應對能力。以“4·26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為重點,組織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意識。
三、嚴厲打擊商業欺詐行為
(一)嚴厲打擊和查禁傳銷活動。把打擊傳銷活動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范圍,完善以基層工商所、派出所和居委會、村委會為基礎的“打控防”體系,開展創建“無傳銷社區”活動。建立主管部門間的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案件移送機制,形成全社會治理傳銷的合力。嚴把直銷市場準入關,依法規范直銷行為,查處違規招募、違規培訓、違法計酬等行為,堅決取締打著直銷旗號從事傳銷以及直銷企業從事傳銷的行為,嚴格執行直銷企業市場退出制度。加大對傳銷活動相對集中地區的整治力度,嚴查大案要案,加強對網上傳銷的監控,嚴懲首惡和骨干分子。
(二)深入整治虛假違法宣傳廣告及其他形式的虛假宣傳。重點整治藥品、醫療、保健食品、化妝品、美容服務、農資等類別廣告,著力打擊假借特許加盟、投資招商等名目和利用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手段,開展商品、服務促銷等領域的涉眾型欺詐行為。加強廣告動態監測,完善廣告企業信用監管制度、違法廣告主體市場退出制度,凈化重點媒體、重點領域廣告市場秩序。實施違法廣告公告制度,完善內部審查制度,探討建立媒體單位違法責任人問責制。
(三)建立發現及時、定性準確、查處有力的反商業欺詐工作機制。加強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政執法機關之間的銜接配合,針對各種商業欺詐的發案規律、作案手法和騙術類型,研究出臺政策措施,增強打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大對易受騙人群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其識假防騙能力,從源頭上防控和制止欺詐犯罪。探索建立反商業欺詐信息共享機制,對重大復雜的欺詐信息開展分析預警。
(四)鞏固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成果。繼續做好舉報、投訴非法行醫案件的查辦工作,積極探索建立醫療機構監管工作的長效機制。
四、統籌抓好其他各項重點整治
(一)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突出重點品種、重點地區和重點季節,加強市場主體清查,加大對農資批發市場和縣、鄉、村農資集散地的整治,嚴肅查處制假售假、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坑農害農行為,深入開展“紅盾護農”活動。
(二)健全農資生產、流通質量監測制度和執法抽查制度,實施質量動態監測。加快推行連鎖經營、農資直銷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強化鼠藥市場監管,鞏固“毒鼠強”專項整治成果。
(三)開展建材市場秩序專項整治。深化對
臨沂、
菏澤人造板生產重點區域產品質量整治,強化對建筑用鋼材、水泥、人造板、涂料等重點商品質量監管,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市場和重點工地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地條鋼”違法行為,遏制反彈勢頭。
(四)深入推進土地、文化、出版、房地產、鹽業、汽車及配件等重點市場秩序整治,依法整治礦產資源開采秩序。
(五)強化稅收征管,有效堵塞稅收漏洞,推進依法治稅。組織開展重點行業稅收專項檢查和重點區域稅收秩序專項整治,重點打擊利用做假賬、賬外經營、跨區域經營、虛開和接受虛開增值稅發票及其他抵扣憑證等手段偷逃騙稅違法行為。加強金融監管,打擊洗錢、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等違法犯罪行為。
(六)整頓和規范市場價格和收費秩序,加強價格監管。開展涉農、涉企、醫藥、教育、資源、環保、房地產、司法服務等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堅決查處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損害群眾利益的亂漲價和亂收費行為。
(七)加強綜合治理,鞏固重點地區卷煙打假成果。以酒店、賓館、娛樂場所、集貿市場、客(貨)運中心等場所為重點,加大清理整頓力度。加強日常監管,依法查處無證經營行為。嚴厲打擊非法經營大戶,破除非法經營網絡,切斷非法卷煙的銷售渠道,實現卷煙市場秩序的進一步好轉。保持對卷煙制假活動的高壓態勢,強化對重點地區的監控,嚴防卷煙制假問題反彈。
五、推進“誠信山東”建設
(一)強化和完善信用分類監管。結合組織開展重點專項整治,進一步完善重點監管部門的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制定實施具體監管措施,探索推進重點監管部門信用信息的適度公開。
(二)開展誠信創建活動。結合地區和行業實際,組織開展創建“誠信企業”、“誠信行業”和“誠信單位”活動,協調組織各地積極爭創“全國誠信社區”。
(三)加快市級信用信息網建設。加快建設和開通各市信用信息網,推進省、市信用信息網的互聯互通。完善企業“誠信總機”(4007080808)網絡系統,增強服務功能。
(四)抓好誠信宣傳教育。配合打擊商業欺詐行為,強化輿論宣傳,普及信用知識,增強信用意識,推動企業建立信用自律和風險防范制度,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
(五)開展信用市場發展狀況調研。圍繞我省信用市場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下步發展思路和重點,開展專題調研,研究提出加快信用市場發展、強化信用市場監管的對策和建議。
六、強化整規基礎工作
(一)加強對整規工作的檢查督導。對重點整治工作開展檢查和督導,督促有關部門和地方抓好目標和任務落實。通過組織實施暗訪等手段,檢查整治效果,掌握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加以整改。
(二)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完善行政執法機關與公安、檢察機關的案件移送制度,推進信息共享,規范、細化工作程序,依法加大對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三)強化整規工作宣傳。宣傳整治成果、工作經驗和先進典型,加強正面引導,促進社會穩定,增強群眾信心。同時,強化輿論監督,揭露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曝光大案要案。
(四)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抓好市、縣(市、區)整規工作機構、人員和經費、辦公場所的落實,開展人員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完善聯合督查、溝通協調、案件督辦、新聞宣傳、調查研究等工作制度,促進整規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