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辦發〔2007〕29號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縣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大企業、事業單位:
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
籌集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范建筑市場秩序,維護建筑業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全區建筑業健康發展,結合自治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所有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收繳、使用、管理和監督適用本細則。
本細則中所稱建設工程項目是指一般建筑工程、安裝工程、土石方工程、爐窯砌筑工程、裝飾裝修工程、園林工程以及包括市政道路、橋涵工程,市政給排水、熱力、燃氣管道工程在內的市政公用工程等。具體工程名稱的概念和工程類別的劃分標準以現行《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費用計算規則》規定執行。
第三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收繳必須按照統一的計取標準,統一使用《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專用收款票據》,統一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向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收繳,并向建筑業企業劃撥、調劑。
第四條 按照建設部、財政部《關于印發〈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的通知》(建標〔2003〕206號)的規定,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屬于建設工程造價間接費中的一項規費內容,包括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醫療保險費三項內容。本細則中實行統一收繳管理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
第二章 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第五條 自治區和各盟市應當分別設立由本級政府牽頭,建設、勞動和社會保障、發展改革、財政、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協調、決策和監督。
第六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計取標準的測算,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負責對盟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自治區所屬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機構的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盟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具體辦法、措施的制定;負責對所屬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和旗縣(市、區)建設局以及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代收站的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七條 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協助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相關政策的起草、完善和貫徹
執行工作。
(二)負責對全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業務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檢查,負責自治區本級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收繳、劃撥等日常管理工作。
(三)負責《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專用收款票據》的管理。
(四)負責全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收繳使用情況統計報表、財務報表數據的收集、核實、匯總和上報。
(五)負責全區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安裝工程產值、人員構成以及社會保障費用收支等情況的調查、統計。
(六)負責對劃撥、調劑給建筑業企業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使用情況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
(七)負責自治區調劑金的籌集和調劑使用。
(八)負責對違反《辦法》中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調查核實,并配合有關行政部門或接受委托,根據《辦法》的有關規定實施處罰。
第八條 盟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收繳、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規章、政策,制定和完善本地區具體的管理措施和辦法。
(二)負責所管轄的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收繳、使用以及有關財務報表的建立,數據的收集、匯總和上報等日常管理工作。
(三)負責對領用的《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專用收款票據》進行管理。
(四)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安裝工程產值、人員構成以及社會保障費用收支等情況的調查、統計、匯總和上報。
(五)負責對劃撥、調劑給建筑業企業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使用情況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
(六)負責與建筑業企業建立聯系單制度,確切掌握建筑業企業承建工程及施工進度情況,避免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少繳、漏繳。
(七)負責對所轄旗縣(市、區)代收站收繳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八)負責對違反《辦法》中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調查核實,并配合行政機關或接受委托,根據《辦法》的有關規定實施處罰。將違規行為及時上報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
第九條 旗縣(市、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代收站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自治區和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的有關規章、政策和規定,制定和完善具體工作措施。
(二)負責所管轄的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收繳等日常管理工作。
(三)接受上一級管理機構委托實施所轄范圍內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劃撥、調劑工作。
第三章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收繳
第十條 凡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新建、改建、擴建、維修和技術改造等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單位,均應當向當地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繳納工程項目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
第十一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計取標準,本著“以支定收、留有積累、以豐補欠”的原則,由自治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建筑業企業參加社會保障的險種、費率標準在嚴格測算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確定。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計取標準應根據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建設工程投資額、社會保險費率、物價水平、離退休人數等的變動,按照規定程序適時調整,實行動態管理。目前,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計取標準,統一按照工程造價(稅前)的3.5%計取。
第十二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實行統一計取后,仍應按照規定標準和程序,列入工程項目招標標底、投標報價和竣工決算造價。
第十三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收繳。
(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收繳實行開工前預繳、竣工后結算的辦法。預繳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時,可先按工程中標價或合同價的3.5%執行,工程項目竣工后,依據工程竣工決算資料,結算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多退少補。
(二)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工程項目開工手續前,到工程項目所屬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憑中標通知書或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辦理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預繳手續。 (三)建設工程項目工期在兩年之內的,建設單位應當一次性足額繳納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建設工程項目工期超過兩年,建設單位不能一次性足額繳納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可以與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簽訂繳納協議書(見附件1),分期繳納,但首次繳納額不得低于應繳納總額的60%。
(四)建筑業企業承攬工程項目后,應當填制《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聯系單》(見附件2),并提交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和建筑業企業社會保障資金專戶證明資料復印件,配合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做好所承建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收繳工作。對不按規定填制《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聯系單》的建筑業企業,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不予劃撥所承建工程項目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
(五)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在收取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后,開具自治區財政廳統一印制的《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專用收款票據》,并加蓋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財務專用章或收費專用章,同時出具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繳費證明(見附件3)。
第十四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結算。
(一)工程項目竣工備案前,建設單位和建筑業企業應當攜帶經審定后的竣工決算資料和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預繳收據復印件,到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辦理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結算手續。
(二)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對決算資料審核后,按照多退少補的原則進行結算,并填制《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結算清單》(見附件4)。建設單位憑《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結算清單》辦理工程項目竣工備案手續。
(三)建筑業企業承攬的區外或區內零星工程項目所直接計取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應當每半年與企業所在地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進行一次結算。
第十五條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相關職能部門要各負其責,協同把關,在辦理建設工程項目相關手續時,應當驗明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預繳和結算手續。
第四章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使用
第十六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劃撥。
(一)劃撥條件。
1.持有現行的建筑業資質證書和營業執照。
2.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3.參加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統一籌集管理,并注冊登記,領取了注冊管理證,并按時年檢。
4.企業財務管理和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制度健全。
5.企業已參加當地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社會統籌,并按規定設立了社會保障資金專戶。
6.中央及外省(區、市)建筑業企業進入自治區施工已按規定辦理了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單項工程項目注冊登記手續。
7.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已按標準足額繳納。
(二)劃撥標準。
1.總承包建筑業企業,不分企業資質等級、隸屬關系、性質和成立年限,均以建筑業企業承建工程項目所繳納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總額的70%劃撥,用于企業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社會統籌費用。
2.專項建筑業企業和勞務企業,以企業所承建工程項目完成產值所繳納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50%劃撥,用于企業交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社會統籌費用。
3.年度建筑業企業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劃撥額以企業上年度為職工繳納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不含職工個人交費額)的總額為上限。超出部分結轉下一年度向該企業劃撥。
(三)劃撥程序。
1.建設工程項目社會保障費的劃撥應當按月或季度進行。
2.建筑業企業在申請所承建建設工程項目的社會保障費時,應按規定填寫《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劃撥申請表》(見附件5)一式三份,報工程項目所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
3.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按照有關規定對建筑業企業填報的《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劃撥申請表》進行審核并計算核定劃撥金額,按月或季度劃撥給建筑業企業。
第十七條 對未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社會統籌的建筑業企業,不予劃撥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
第十八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調劑。
(一)調劑原則和范圍。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調劑主要是為了解決建筑業企業間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負擔不平衡問題。凡是參加了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社會統籌或已為農民工辦理了
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區內建筑業企業,因施工任務不足,其承建工程項目劃撥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收入不能滿足企業繳納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等費用要求的,均屬調劑范圍。
(二)調劑金的計算方法。
1.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依據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結余情況和建筑業企業社會保障費的短缺情況,可每半年或一年對建筑業企業進行一次調劑。
2.企業應得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調劑額=本地區計算期內可用于調劑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該企業計算期社保資金短缺額/計算期調劑范圍內企業社保資金短缺總額)。
3.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計算期可用于調劑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計算期內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收入總額-上解調劑金-應劃撥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應計取的工作經費-應計提風險積累金。
4.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計算期可用于調劑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計算期盟市上解的調劑金總額-應計取工作經費-應計取風險積累金。
5.計算期企業社保資金短缺額=企業從事建設工程施工人員應繳養老金+企業從事建設工程施工人員應繳失業金-承建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劃撥收入-境外、零星工程項目直接計取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收入。
(三)調劑程序和辦法。
1.申請調劑的建筑業企業每半年填報一次《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調劑申請表》(見附件6),并按規定提供建筑業企業在冊職工人數、從事建設工程生產人數、參保人數及社保交費憑證等材料。
2.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應當對建筑業企業填制的《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調劑申請表》和按規定提供的有關材料進行審核,對屬于調劑范圍并符合調劑條件的,根據盟市調劑金和風險積累金的積累情況給予調劑,并將調劑金直接劃撥到建筑業企業社會保障資金專戶。
3.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對所轄建筑業企業調劑后,對一些特困建筑業企業可向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申請特困建筑業企業調劑補貼金。
4.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對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提出的調劑申請進行審核,對屬于調劑范圍并符合調劑條件的建筑業企業,根據自治區調劑金和風險積累金的積累情況給予調劑。
第十九條 自治區、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對建筑業企業按規定實施了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劃撥、調劑后,建筑業企業仍未能完成參加社會保障繳費要求的,由建筑業企業自行解決。
第五章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管理
第二十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實行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代收站三級管理,自治區、盟市兩級核算。
第二十一條 各級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收繳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應當全額繳入當地非稅收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旗縣(市、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代收站)收繳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應全額納入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的管理和核算。
第二十二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自治區調劑金、盟市調劑金、風險積累金和工作經費的提取按下列規定執行。
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應當從收繳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包括旗縣級代收站)中首先提取15%的自治區調劑金,按季度上繳到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然后以剩余的85%為基數,分別提取5%的盟市調劑金、5%的風險積累金和5%的工作經費,其余按照有關規定用于劃撥和調劑使用。
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應當從收繳的直屬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和盟市上解的自治區調劑金中,分別計取5%的風險積累金、5%的工作經費后,其余按照有關規定用于向建筑業企業的劃撥和調劑。
旗縣(市、區)代收站的工作經費由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根據其所收繳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應計取的工作經費和工作實際情況核撥。
第二十三條 各級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應當在銀行設立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支出專用賬戶,對從財政專戶劃撥回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實行專戶存儲和核算。對已實行財政統一支付核算的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相應的輔助賬,對收繳的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和核算。
第二十四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對本行政區域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收繳和使用情況實行季報和年報制度。盟市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每季度和年度終了后5日內,將本地區建設工程項目社會保障費收繳使用情況報送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
第二十五條 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對計取的工作經費要進行專戶管理,每年應當編制工作經費收支預算,并報當地財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后執行。
第二十六條 各級審計機關要對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管理機構及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的收繳、劃撥、調劑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 建筑業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保障的個人繳費,按照社保經辦機構要求由企業負責代收、代繳。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凡違反本細則規定的,依照《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籌集管理辦法》的有關處罰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本細則由自治區建設廳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過去有關規定與本細則有抵觸的,以本細則規定為準。
第三十一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用繳納
協議書(略)
2.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聯系單
(略)
3.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繳費證
明(略)
4.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結算清
單(略)
5.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劃撥申
請表(略)
6.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工程社會保障費調劑申
請表(略)
主題詞:城鄉建設 工程 管理 通知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一處 2007年3月20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