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池州市主城區規劃區個人住宅建設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
貴池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池州市主城區規劃區個人住宅建設管理暫行規定》已經2007年6月7日市政府第9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四日
池州市主城區規劃區個人住宅建設
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池州市主城區規劃區范圍內的個人住宅建設管理,保證城市總體規劃和主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順利實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池州市主城區規劃區范圍內的個人住宅建設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池州市城市規劃局具體負責個人住宅建設的規劃管理工作。
池州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個人住宅用地的審批登記管理工作。
池州市房地產管理局具體負責個人住宅的產權登記管理工作。
第四條 個人住宅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實行統一建設住宅小區(以下簡稱“統建小區”)與個人自建相結合。
第五條 池州市城市規劃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發展需要,組織編制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統建小區規劃。
貴池區政府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在市城市規劃局的指導下,負責編制本轄區內的個人自建點規劃。
統建小區和個人自建點內的建筑式樣、色彩、高度和平面布置等應當在規劃中提出統一要求。
第六條 根據主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按照個人住宅建設所在地點與城市規劃實施的關聯程度,將主城區規劃區約359平方公里分為三個區域:一類區、二類區和三類區(見附圖,具體范圍的確認由市規劃局負責解釋),對各區域內個人住宅建設實行分類管理。
(一)一類區范圍內,個人住宅建設按照統一規劃、集中統建、配套完善、綜合管理的原則組織實施,不再批準零星新建、改建、翻建個人住宅,經有資質的專業機構鑒定確屬危房的,引導進入統建小區安置。
(二)二類區范圍內,不再批準新建個人住宅。現有個人住宅經有資質的專業機構鑒定確屬危房的,可向城市規劃部門申請維修;城市規劃部門審查批準后,可在原宅基地范圍內按批準文件要求進行維修。符合分戶條件或確屬住宅困難或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事由,申請新建住宅的農村村民,須按規定樣式到規劃確定的統建小區內集資統建。
(三)三類區范圍內,現有個人住宅,可向城市規劃部門申請維修、翻建、改建;城市規劃部門審查批準后,按規劃批準文件要求進行維修、翻建、改建。符合分戶條件或確屬住宅困難或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事由,需新建住宅的農村村民,鼓勵按規定樣式到規劃確定的統建小區內集資統建,也可以在統一規劃的自建點按規劃批準文件要求進行自建。
第七條 下列區域禁止新建、改建、翻建個人住宅:
(一)主城區主干道、主要出入口道路和規劃明確規定的道路紅線以外200米區域;
(二)城市防洪、排水需要控制的區域;
(三)鐵路、公路、橋梁等重要公共用地控制區域;
(四)法律、法規、規章和市政府規范性文件禁止的其他區域。
第八條 禁止城市居民占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農村村民的住宅也不得向城市居民違規出售,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
房產證。
第九條 統建小區的建設以及住戶在統建小區安置的條件和程序,由市國土資源局會同市房地產管理局根據本規定另行制定,并報市政府同意后,向社會公布施行。
第十條 二、三類區范圍內個人住宅維修、翻建、改建的,須向城市規劃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個人住宅維修、翻建、改建申請報告;
(二)申請人戶口簿、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原件審核后退回);
(三)土地使用權屬證明和房屋產權證明或相關證明;
(四)所在地村(居)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初審意見;
(五)相鄰住戶或單位的書面意見;
(六)確屬危房的,應出具有資質的
危房鑒定機構
鑒定書;
(七)城市規劃部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凡涉及改變用地面積、宗地范圍、土地用途的,應報城市規劃部門審查同意后,方可辦理土地變更手續。
第十一條 城市規劃部門收到個人住宅維修、翻建、改建申請后,應認真審查申請材料,派員現場查勘,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對符合規定條件的,作出準予維修、翻建、改建的決定,明確維修、翻建、改建的具體要求,依法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作出不予準許維修、翻建、改建的決定。
第十二條 個人住宅翻建、改建工程竣工后,由申請人向城市規劃部門申請竣工驗收。城市規劃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會同國土資源部門、街道辦事處驗收。驗收合格的,城市規劃部門出具《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證》。
申請人持《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證》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房屋產權登記手續。
第十三條 三類區范圍內農村村民申請自建住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申請人是在該集體經濟組織居住并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承包土地的村民戶或持合法證明回原籍定居的退役士兵等;
(二)因國家建設或規劃調整等原因宅基地被征用,且房屋按自建標準
拆遷補償的;或因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且原宅基地面積低于分戶標準的,以及其他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
第十四條 三類區范圍內農村村民申請自建住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請自建個人住宅:
(一)現人均住宅面積超過40平方米的;
(二)將現有住宅出租、出售、贈與他人或轉為其他非居住用途的;
(三)原個人住宅拆遷實行統建安置的;
(四)不符合一戶一宅規定的。
第十五條 三類區范圍內農村村民在規劃自建點申請自建個人住宅,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申請人持戶口簿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書面建房申請,經審查符合條件后報街道辦事處審核,并在申請人所在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進行張榜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日;
(二)經公示未發現有不允許建房情形的,由申請人填寫《個人住宅建設申請表》和《農村村民宅基地申請表》。經本集體經濟組織簽署意見,街道辦事處審核后,將有關申請資料一并報送城市規劃部門;
(三)城市規劃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會同國土資源部門、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對申請人的基本情況進行現場核實,在現場核實后的30日內,對符合條件的,由國土資源部門批準用地,城市規劃部門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對符合條件,但需占用農用地的,由國土資源部門告知申請人依法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對不符合條件的,由國土資源部門作出不予批準宅基地的決定,城市規劃部門作出不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決定;
(四)經批準建房的,由城市規劃、國土資源部門會同街道辦事處現場放驗線,由街道辦事處監督申請人嚴格按規劃進行建設,并建立管理檔案;
(五)建設工程竣工后,由申請人向城市規劃部門申請竣工驗收。城市規劃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會同國土資源部門、街道辦事處驗收,驗收合格后,由城市規劃部門出具《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證》;
(六)申請人持《農村村民宅基地申請表》、《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證》及其他有關文件向國土資源部門和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土地、房屋產權登記手續。
第十六條 個人住宅建設不得阻礙道路交通、影響消防安全,不得侵占公共綠地、鄰里通道,并妥善處理好給水、排水、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
第十七條 三類區范圍內農村村民自建住宅,每戶建筑占地面積不超過120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積控制在40平方米以內,原則上每戶建筑面積不超過200平方米。
第十八條 個人住宅建設一般不得超過3層,層高不得超過3.4米。
個人住宅翻建、改建原則上不增加原有建筑層數、建筑層高和建筑面積。
個人住宅翻建、改建占地面積按原占地面積確定,但不得超過120平方米,超過部分土地予以收回。
第十九條 個人住宅設計應當符合經濟、適用、衛生和美觀的要求,符合國家和省有關節約資源、抗御災害的規定,并注意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二、三層個人住宅建設,必須由取得相應設計資質證書的單位進行設計,或者選用通用設計、標準設計。
第二十條 建設部門應當指導建房戶選用合適的設計通用圖或聯系有關技術人員提供設計服務,并加強對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一條 建設三層個人住宅的,建房戶應當與施工承包單位依法訂立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承包建筑工程的單位應當持有依法取得的資質證書,并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內承攬工程。
第二十二條 自建個人住宅,施工現場須公開懸掛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其附件的復印件并標明施工承包單位名稱。
第二十三條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有效期為1年。申請人在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有效期滿仍未開工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自行失效,應當向城市規劃部門重新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四條 新建、改建、翻建個人住宅,應當向城市規劃部門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后方可施工。
已取得房屋產權證書和國有土地使用證的個人住宅,進行不改變原建筑物、構筑物性質、位置、面積、高度,且不變動主體承重結構的一般維修,不再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五條 翻建原有建筑與鄰居相鄰和相連部位,對相鄰建筑的外表、結構、安全、門窗口通風、交通、室內防風雨、室內 外排水均無新的不利影響時,可按原位、原高、原樣建設。
第二十六條 二、三類區農民依照本規定新建、翻建個人住宅,只能收取土地證書工本費,國務院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及省政府和財政、價格部門批準的涉及住房建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凡未明確規定適用于農民建房的,一律不得向農民收取。除此之外,任何部門不得收取其他各種名目的費用。凡向農民建房提供的經營服務性業務,要堅持農民自愿原則,盡量降低收費標準,實行政府指導價的服務性收費,有浮動幅度的一律按下限標準執行。
第二十七條 建設、城市規劃、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應當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個人住宅建設審批和登記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檢查制度。
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建設用地和建設工程進行檢查時,應當持省政府統一制發的行政執法證件。被檢查者必須如實提供相關資料,不得隱瞞和阻礙檢查工作。
第二十八條 個人住宅建設不得影響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的正常使用。個人住宅建設可能影響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的,由申請人按照規定程序申請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方可按審批意見進行建設。
第二十九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個人住宅建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查處違法建設的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或拆除,并依據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一)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
(二)未取得用地批準手續進行建設的。
(三)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確定的內容進行建設的。
(四)非法轉讓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
(五)利用超過有效期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
(六)未按規定放驗線進行建設的。
(七)其它違法建設行為。
建房戶接到停止建設通知書繼續強行施工或逾期不拆的,由建設部門依法強行拆除。
第三十條 發現申請人以欺騙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用地批準手續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行政許可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立即撤銷行政許可,并依法給予處罰。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對建設、城市規劃、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提起
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或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停止執行。
第三十二條 個人住宅建設管理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及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出具虛假證明,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 索取賄賂的,由其所在單位、上級主管機關或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以謾罵、毆打等方式阻撓個人住宅建設管理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由公安機關予以治安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由市城市規劃局會同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