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漳州市人民政府
漳州市人民政府批轉龍海市人民政府國家高速公路網廈成高速公路龍海段征地拆遷
安置補償方案的通知
漳政綜〔2009〕62號
市直有關單位,龍海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同意龍海市制定的《國家高速公路網廈成線(龍海段)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方案》,現批轉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漳州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國家高速公路網廈成線(龍海段)
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方案
龍海市人民政府
為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廈成線(龍海段)沿線征地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維護拆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福建省村鎮建設
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條 本《方案》適用于國家高速公路網廈成線(龍海段)因建設需要征地、拆遷安置的土地、地面種植物、構筑物及民用建筑物。
第二條 本《方案》具體拆遷人分別為漳州市廈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暫定),被拆遷人為廈成線(龍海段)沿線的土地和民用建筑物及附屬物的所有人。
第三條 拆遷區域經有權機關批準,以設計單位提供的征地紅線為準。征遷的房屋、果樹、墳墓等補償數量,按公司會同設計單位和沿線龍海市、各鎮政府及村委會現場聯合丈量、清點、登記為準。
第四條 廈成高速(龍海段)征遷的土地補償費按當地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進行補償,安置補助費按當地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進行補償,青苗補償按當地耕地的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倍進行補償。
第五條 龍海市有關鎮、村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為1200元/畝-1400元/畝(具體
補償金額由龍海市國土資源局按以上標準進行計算)。
第六條 其他地類的
征地補償按《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規定補償。
第七條 工程臨時用地(包括構件預制場、工棚、倉庫、取土場、棄土場、施工便道等),不可復耕的,
土地補償標準參照永久性征地的補償標準執行。可復耕的,按同地段同類土地年產值的三倍逐年補償(租用年限一般按建設工期計算,不足一年按一年計算)。使用期滿后,由使用單位負責恢復土地原貌,達不到原地標準的,應補足地類差價,然后交還原土地使用者。臨時用地上的地面附著物補償標準,參照永久性征地的補償標準執行。有關臨時用地復墾保證金,參照閩國土[2002]68號文執行,由施工單位與龍海擴建辦簽訂用地協議并預交保證金。
第八條 征遷中涉及電力、通信、廣播、電纜(含軍用光纜、電纜)等遷改事宜,由項目業主及施工單位與有關部門協商解決,當地政府給予配合。
第九條 拆遷人應依法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安置,拆遷安置應當符合所在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符合村莊和集鎮建設規劃,有利于被拆遷人生產和生活,有利于新區建設的綜合配套服務。
第十條 按實際拆遷量結合安置模式確
定安置地數量,安置地的使用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
第十一條 權源確認原則和處理方法
(一)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施后至今,土地使用者持有各個歷史時期有權機關批準的有效非農建設用地文書,均為合法權益,依照本《方案》補償安置。
(二)凡是從征地行政工作人員開始調查之日搶建的各種建筑物,一律視為違法建筑,不予補償安置。
(三)房屋產權關系不清,產權人下落不明或由他人代管的房屋采取
證據保全,并依照《方案》規定給予補償安置。
第十二條 安置建房用地標準的人口確認原則上以公安部門戶籍登記的常住人口為準。
(一)人口計算的截止時間以征地行政工作人員開始調查之日為準。
(二)外村或村外人員寄戶、掛戶或婚嫁出外村的村民不予計算(但戶口未遷出本村,在本村仍享有承包地、履行村民同等義務并獨立建房的除外)。
(三)本村在校大中專學生、現役義務兵或士官,可納入計算對象。
(四)已辦理《
結婚證》,未舉行民俗婚禮嫁入居住,但女方戶口已遷入本村的,可納入計算對象。
(五)屬二女戶或單女戶,招入男方系外村(指行政村)人并已到本村女方落戶的,可納入計算對象。
(六)已辦理《獨生子女證》的獨生子女按兩人計算。
(七)年滿二十五周歲以上的大齡青年可按兩人計算。
(八)五十周歲以下喪偶的可按兩人計算。
第十三條 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方法。
(一)建筑物按其重置價結合成新給予補償,民用建筑物重置價標準:見附表一。
(二)民用建筑成新標準:見附表二。
(三)附屬物的補償標準:見附表三。
(四)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標準:見附表四。
第十四條 拆遷安置用地面積計算方法
(一)三口(含三口)以下的每戶建住宅用地面積不得超過80平方米,六口(含六口)以上的每戶建住宅用地面積不得超過120平方米。
(二)被拆遷人按每戶進行安置,戶別劃分原則上以公安部門戶籍冊為依據,如果戶籍冊沒有單獨建戶,但事實已獨立分家生活,經核實,以常住人口登記在本村并且有取得
合法的機構登記證為計算依據。有多子女的喪偶老人,且子女已成家并獨立分家生活,老人應與其中一戶合住,不再單獨安置建房。
(三)拆遷安置用地面積:
1、拆遷安置面積分成80m2、100 m2、120 m2等三種類型。
2、家庭人口在三口(含三口)以下的,按80 m2進行安置。
3、家庭人口在五口(含五口)以下的,按不大于100 m2進行安置。
4、家庭人口在六口(含六口)以上的,按不大于120 m2進行安置。
5、一宗地多戶的,以戶安置。
6、一戶多宗地的,按一戶一宗地安置。具體安置用地面積按本項的2、3、4總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 拆遷安置用地面積在法定的面積內實行以貨幣形式多還少補的原則。安置用地面積大于合法權源的用地面積,實行補差辦法,被拆遷人須交納征地辦證稅費92元/ m2,安置面積小于合法權源的用地面積,多出部分由拆遷人按92元/ m2予以收購補償。
第十六條 企業用地與住宅混用的,若屬企業權源用地,可納入企業評估、補償,不予人員住宅安置,但可依法報批企業用地;若屬住宅權源用地,可納入
宅基地補償的安置范圍。但兩者不能重復補償和安置。
第十七條 歷史形成已建住宅未能取得有權機關核發的合法土地使用權有效文書的,原則上拆遷不予補償和安置,如被拆遷人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按時簽訂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和落實搬遷的,可根據歷史原因和現實具體情況,對照本《方案》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的有關規定酌情補償和安置。
(一)有向村委會交納申請建房土地補償費用或向鎮政府交納申請建房的村鎮規劃等有關費用,但尚未上報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的,按被拆遷房屋占地面積的70%參考權源面積處理安置。
(二)凡是征地行政工作人員開始調查之日前建成的房屋,按房屋建筑占地面積的50%參考權源面積處理安置。
(三)被拆遷房屋沒有合法權源的,安置地要補辦合法權源手續,被拆遷人須按規定補交辦證稅費。
(四)沒有合法有效的權源手續和超準建面積的被拆遷建筑物,按本《方案》第十三條規定標準的85%給予補償;已向村、鎮交納有關費用的被拆遷建筑物,按本《方案》第十三條規定標準的90%給予補償。
第十八條 已辦理土地審批手續至今未建的,對照本《方案》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處理。
第十九條 被拆遷戶全家戶口不在本村,其被拆遷的房屋原則上不予安置,拆遷人按合法權源用地面積付給征地辦證稅費90元/m2。
第二十條 如被拆遷人自愿要求貨幣安置的,拆遷人按合法權源用地面積付給征地辦證稅費92元/m2。
第二十一條 安置宅基地由村統一向所在鄉鎮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用地手續和集體土地使用權證。
第二十二條 被拆遷村委會負責向被拆遷人提供住宅安置用地[參照《廈漳高速公路擴建工程(龍海段)土地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方案》辦理],拆遷人負責場地平整、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等相關的戶外配套以及安置用地的平面規劃設計和單體建筑設計。
第二十三條 原則上實行統遷自建、先建后拆的操作辦法。采取先安置建房后搬遷,再拆除建筑和附屬物;部分由于建設需要,需先拆遷后安置的被拆遷人,按第二十四條規定處理。
(一)被拆遷人拆遷前,必須先簽訂拆遷補償安置
協議書,然后依照本《方案》領取90%補償費。同時每戶付給搬遷費300元,再進行選址施工建房,剩余10%補償費待建筑物交付拆遷三日內付清。
(二)拆遷安置采取優先法原則。按簽訂協議的時間順序選擇安置用地,先簽先選,后簽后選。
第二十四條 過渡安置方式
過渡安置方式。被拆遷人自行解決住宅周轉房,并由拆遷人發給8個月的臨時安置補助費(過渡費)每人每月100元,臨時安置補助費待被拆遷人搬遷完畢后一次性發放。人口的確認,以公安部門戶籍登記的常住戶口為準。
被拆遷人逾期不搬遷或不拆除建筑物,拆遷人有權取消剩余10%的補償費,并依法強制拆除。
第二十五條 建筑物拆除采用兩種方式,一是由拆遷人出資統一組織拆除,二是由被拆遷人按有關規定要求自費自行拆除。凡是由拆遷人拆除的,被拆物的材料歸屬拆遷人所有;由被拆遷人自行拆除的,被拆物的材料歸屬被拆遷人所有。
第二十六條 從通知簽定
拆遷協議書之日起,3天內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每戶獎勵1500元,6天內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每戶獎勵500元。在規定時間內,被拆遷人不簽定協議的,逾期按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理。
第二十七條 房屋占地面積的計算規劃依照國家土地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建筑面積計算規則依照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房產測量規范》(GB/T17986.1-2000)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本《方案》參照《廈漳高速公路擴建工程(龍海段)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特殊項目和特殊個案可結合本轄區公路建設項目征遷補償的實際情況進行測算。
第二十九條 本《方案》的解釋權歸龍海市人民政府。
民用建筑物重置價格標準表.doc
http://www.zhangzhou.gov.cn/managezz/Editor/UpFile/2009519151835743.doc
民用建筑物成新表.doc
http://www.zhangzhou.gov.cn/managezz/Editor/UpFile/200951915190215.doc
附屬物補償標準.doc
http://www.zhangzhou.gov.cn/managezz/Editor/UpFile/2009519151942247.doc
地上附著物補償標準.doc
http://www.zhangzhou.gov.cn/managezz/Editor/UpFile/200951915207759.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