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吉林省標準化戰略綱要(2010—2015年)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07 · 7529人看過
        各市 (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 (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現將 《吉林省標準化戰略綱要 (2010—201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二○一○年七月九日   吉林省標準化戰略綱要(2010—201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標準化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引領支撐作用,提高標準化整體水平,提升全省綜合實力,制定本綱要。   一、實施標準化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標準化是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技術標準已成為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實施標準化戰略,通過完善標準化體制、機制和體系,營造良好的標準化發展環境,不斷增強我省參與國內外標準化活動的能力,是推動技術進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保障,對于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產品、服務和工程質量,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轉型和快速發展時期,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構建和諧吉林,實現 “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富民強省”目標,急需技術標準提供支撐。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是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轉變方式、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加強標準化與經濟社會的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標準化發展環境,提升全省標準化工作水平,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二)戰略目標。   積極構建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標準化工作機制,逐步提高標準化在增強全省產業競爭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及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的貢獻率。到2015年完成制修訂地方標準1000項,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的能力明顯增強;建立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機構30個,參與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機構活動的領域有效擴展;館藏標準文獻達到50萬件;全省產品標準覆蓋率達到98%以上。   三、主要任務   建設五大體系:農業標準體系、工業標準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資源產業標準體系、服務業標準體系、社會公共事業標準體系。實施五大工程:技術標準提升工程、標準化主體培育工程、標準化示范引領工程、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標準化人才培養工程。   (一)農業標準體系建設。   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品和農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建立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標準體系。以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畜牧水產業攻堅計劃、園藝特產創業計劃、百億斤肉類工程和百萬畝棚膜蔬菜工程等為重點,加強農業投入品、生產環境、基礎設施、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以及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流通與出口等方面的技術標準制修訂工作。   1.種植業。建立完善玉米、水稻、大豆、雜糧等系列標準體系。重點研制玉米、水稻、大豆等農作物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系列地方標準100項。   2.養殖加工業。建立完善生豬、肉牛、奶牛、家禽、水產品飼養及飼料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養殖環境、品種繁育、飼養操作規程、疫病防疫技術、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及有效利用技術和畜禽屠宰、運輸等方面地方標準100項。   3.園藝特產業。建立蔬菜和水果、經濟作物、藥用植物、經濟動物等5大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果蔬綠色生產、安全貯運、無害化包裝、規范化標識及山珍特產品系列地方標準100項。   4.林業。建立健全林業生態、產業標準體系。重點研制森林經營、營造林工程、森林資源管理、林木種苗花卉、野生動物養殖、野生植物培植和林產品加工技術等地方標準50項。   5.農業基礎。建立節水農業、生態農業和農業機械化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農田水利設施、水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農業機械安全操作和節能減排系列地方標準50項。   6.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研制農產品農 (獸)藥殘留限量、檢測技術及檢驗方法等地方標準100項。   (二)工業標準體系建設。   圍繞促進工業和信息化融合,做大做強支柱優勢產業,不斷提高全省工業化水平,建立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軌道客車等重點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加強工業產業躍升急需的技術標準制修訂工作。   7.汽車產業。建立汽車整車、專用汽車、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節能技術標準。探索研制汽車企業聯盟標準。   8.石油化工產業。建立健全原油工業、煉油工業、乙烯及深加工業、鹽化工業、煤化工業、精細化工業、生物化工業和天然氣化工業標準體系。重點研制化肥、農藥、合成纖維、化工建材、醫用化工、催化劑、玉米化工、乙烯深加工、汽車化工和原油勘采、山梨醇轉化、硫磺回收、煤粉氣化等技術標準。   9.食品產業。建立糧食深加工產業技術標準體系。研制糧食終端食品加工,肉、蛋、乳加工,飲料制造、營養方便食品、優質煙草制品等領域技術標準。制修訂食品安全地方標準25項。   10.信息產業。建立信息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電子認證、生物特征識別、網絡監控、密碼產品、汽車電子嵌入式軟件、企業信息化軟件、多媒體軟件、益智型游戲軟件等技術標準。   11.醫藥產業。建立中藥、化學制藥和生物制藥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中成藥、化學藥品、化學原料藥、預防用生物制品、治療用生物制品和醫療器械等領域技術標準。   12.冶金建材產業。建立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玻璃等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汽車用鋼、建筑用鋼、特種鐵合金、鎳鹽有色金屬、新型炭素制品、特種水泥、汽車玻璃、安全玻璃和高溫高壓干熄焦、燒結余熱利用、煙氣脫硫等技術標準。   13.裝備制造產業。建立軌道客車、材料試驗機、農業機械、換熱器等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高速動車組、新型城軌車輛、材料試驗機、中大馬力拖拉機、新型板式換熱器、薄煤層采煤機、電爐變壓器、起重機、修井機等領域技術標準。   14.工業基礎。建立工業生產安全、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標準體系。重點研制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和工業產品設計、生產、檢驗、包裝、儲運、使用等環節涉及安全、環保和衛生方面的地方標準110項。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資源產業標準體系建設。   圍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大力發展特色資源產業,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資源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技術、電子信息、人參、鹿、林蛙、食用菌、礦泉水等技術標準。   15.新能源產業。建立風電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風電技術、生物質能地方標準5項。   16.新能源汽車。建立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純電動乘用車整車、零部件及電池地方標準5項。   17.新材料產業。建立頁巖油、硅藻土等新材料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頁巖油、硅藻土、高性能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非金屬納米材料、金屬及合金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特種工程塑料、環保石頭紙、高品質鎂合金、高純硅、聚醚醚酮樹脂、炭素復合材料、碳纖維及制品、羰基金屬、異戊橡膠、二氧化碳基塑料等地方標準25項。   18.生物技術產業。探索建立生物技術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農業、生物環保技術標準。   19.光電子產業。完善光電子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重點研制半導體發光器件與應用、激光產品、光電編碼器、光電儀器與設備、國防光電子、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上下游產品、數字類視聽產品等技術標準。   20.汽車電子產業。建立健全汽車電子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車載電子、車身控制系統、動力控制系統、底盤控制系統、車用元器件等技術標準。   21.特色資源產業。建立特色中藥材及特色資源產品標準體系。重點研制人參、鹿、林蛙、食用菌、礦泉水等地方標準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地方標準50項。   (四)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   圍繞加快服務業發展,制定服務業標準體系規劃,構建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生活型、生產型服務業標準體系。重點加強現代物流、旅游、會展、文化、體育、居民服務和商貿流通業等領域服務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22.旅游產業。建立健全旅游產業服務標準體系。重點研制“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支撐旅游發展的地方標準50項。   23.文化體育產業。建立文化體育產業標準體系。重點研制創意產業、動漫產業、數字出版產業、體育健身、體育中介、體育服務貿易等新興服務業地方標準25項。   24.居民服務業。建立居民服務業標準體系。重點研制社區服務、家庭服務、托兒服務、婚姻服務、殯葬服務和清潔服務等地方標準25項。   25.農業服務業。建立農村社會化服務和農村生活服務標準體系。重點研制農村社區建設、鄉村旅游、農民娛樂健身等領域地方標準5項。   26.汽車服務業。探索建立汽車服務業標準體系。制定汽車物流、汽車零售和售后服務、汽車租賃、二手車交易、汽車保險、汽車金融、停車服務等地方標準10項。   27.現代物流、會展和商貿流通業。探索建立現代物流、會展和商貿流通業服務標準體系。研制現代物流、物流信息中介、會展服務規范、商務服務、商貿流通等地方標準10項。   (五)社會公共事業標準體系建設。   圍繞改善民生,構建和諧吉林,制定社會公共事業標準體系規劃,建立社會公共事業標準體系。重點加強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城鎮規劃、工程建設、交通運輸、社會保障等領域技術標準制修訂工作。   28.公共管理和服務。建立政府社會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標準體系。重點研制教育、新聞出版、勞動保護、社會保障、測繪、地理信息和社會管理等領域的公共管理和服務地方標準10項。   29.醫療衛生。建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標準體系。重點研制公共衛生、醫療 (服務、技術、質量)和采供血機構、臨床檢驗、藥品供應保障、衛生信息等領域地方標準10項。   30.社會保障。建立社會保障服務標準體系。重點研制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領域地方標準5項。   31.城鎮規劃。建立城鎮規劃標準體系。研制城鄉布局、市政設施、公共設施、綜合節能、綠化、環衛、市政管理、公共圖形標志等領域地方標準5項。   32.工程建設。建立健全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研制工程建設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與驗收、生態人居環境和綠色建筑、節能建筑、智能建筑、新型建材、工程抗震與維護加固等領域地方標準50項。   33.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建立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標準體系。重點研制環境管理、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及危險廢物處理、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可再生能源、資源管理與綜合利用、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等領域地方標準25項。   34.公共和生產安全。建立公共、生產安全標準體系。重點研制生產安全、交通運輸安全、公共設施和設備安全、防盜報警、生物安全、消防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應對恐怖襲擊、經濟安全和突發事件等領域地方標準25項。   35.交通運輸。建立交通運輸標準體系。研制公路工程、海事管理、水運工程、交通信息、汽車維修與檢測等領域地方標準25項。   (六)技術標準提升工程。   著眼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通過強化標準科研、標準創新、采標引導,提升標準整體水平。   36.加強標準化科研工作。以標準科研為基礎,推動技術標準水平提升。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各方面參與重要技術標準的研制,突出優勢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標準、對經濟與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和保障作用的基礎性和公益性地方標準的研究。支持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提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   37.加強自主創新標準化工作。鼓勵企業、科研機構對重大產業技術研發項目,同步開展配套的技術標準研制工作。支持企業將技術創新成果盡快形成技術標準,以標準化促進產業化。支持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結合自身優勢研制企業聯盟標準,提升集群產品市場競爭力。   38.加強采用國際標準工作。圍繞產業躍升和產品質量提升,引導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提高產品質量的整體水平和國內外市場競爭力。重點領域主要工業產品85%以上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出口產品中涉及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產品,凡有相應標準的采標率達到100%。   (七)標準化主體培育工程。   強化企業標準化意識,夯實標準化基礎,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培養企業成為制定標準、實施標準的主力軍。   39.強化企業標準化意識。加強標準化宣傳與培訓,提高企業對開展標準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落實企業對產品標準的主體責任,引導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按照標準組織生產、檢驗,確保產品質量。   40.夯實企業標準化基礎。引導企業合理設置標準化工作機構,配備標準化專兼職人員,完善企業標準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在內的企業標準體系。引導企業積極開展 “標準化良好行為”活動,提高企業標準化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   41.支持企業參與標準化活動。引導企業將自主創新技術轉化為技術標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參與或承擔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支持企業參與省級或國家專業標準化技術機構工作,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聯合承擔國家或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鼓勵企業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在國際標準制修訂上取得突破。   (八)標準化示范引領工程。   開展農業標準化、工業園區標準化、企業標準化、服務業標準化和循環經濟標準化等試點示范工作,加速標準的實施推廣,擴大標準應用的覆蓋面,促進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引領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2.農業標準化示范。以推動主要農作物規范化種植、畜牧水產規模化養殖、園藝特產標準化生產、農業產業化經營、農產品市場流通及出口、農業循環經濟、農業休閑旅游服務為重點,建設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縣 (市)10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0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00個,培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龍頭企業50戶,建立 “標準化規范化農產品”批發市場20個,不斷增強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43.工業園區標準化示范。以特色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依托,以園區的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為主,以產業聚集為動力,建立10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標準化示范區。推動企業產品研發與標準研制工作同步進行,逐步建立自主創新技術與標準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鼓勵企業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標準的更新和提升,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推動產品升級換代,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44.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示范。貫徹 《企業標準體系》系列國家標準,指導企業建立結構合理、完善配套,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企業標準體系,在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實行標準化管理,從源頭抓好質量工作,提高質量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有序、高效、健康發展。   45.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圍繞服務業的發展方向,以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為目標,從規范化、標準化和提高服務質量入手,深化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重點圍繞全省現代物流、服務外包、會展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 “吉林八景”品牌建設,確立50個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培育特色服務品牌,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   46.循環經濟標準化示范。以企業、園區為主體,發揮標準化在循環經濟運行中的重要技術支撐作用,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循環利用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應用,提高企業、園區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的有效性,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九)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   按照整合資源、避免重復、開放有序、共建共享的原則,整合標準化信息資源,建立完善專業技術標準信息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企業、社會提供準確、便捷的標準化信息服務。   47.建立技術標準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吉林省標準館,加大標準資源采集、更新和電子化力度,完善服務場地和設施,建設集標準采集、加工、研究、服務及國際交流于一體的國內一流的技術標準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實現館藏標準文獻50萬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標準信息服務。   48.建立專業技術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圍繞五大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完善WTO/TBT通報預警、商品條碼、組織機構代碼、節能減排、光電子產業等專業技術標準信息服務平臺。搭建人參產業、軟件產業、汽車電子、食品 (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點產業或領域的專業技術標準信息服務平臺20個,為企業、社會提供準確、便捷的標準化信息服務。   (十)標準化人才培養工程。   制定標準化人才培養規劃,探索建立標準化從業人員資質制度,建立培訓基地和標準化專家庫,積極營造有利于標準化專業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不斷提高標準化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壯大標準化人才隊伍。   49.實施標準化從業人員資質制度。借助高校、科研機構的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采用在職委托培訓的培養方式,加大對現有標準化從業人員的培訓,把各類各層次的標準化專業人員培養成既懂技術、又懂標準、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復合型人才,實行持證上崗。   50.建立標準化培訓基地。整合社會資源,依托各級標準化技術機構,建立標準化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基地,有針對性地對各領域、各層次技術型、管理型、操作型標準化人員進行定向培訓。定期開展標準化專題講座和培訓,有效提高標準化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   51.實施標準化高端人才培養工程。組織一批精通技術、外語水平較高、掌握產業發展趨勢、熟悉標準化工作的高層次標準化專家,提升我省參與國內外標準化活動的能力和水平。   52.建立技術標準專家庫。充分發揮各領域專家在標準化科研、標準制修訂、標準實施和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方面的智力支撐作用,建立起技術標準專家庫,為開展標準化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成立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建立標準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指導標準化戰略實施工作。把實施標準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適時提出本地區、本部門實施標準化戰略的具體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績效考核辦法和評估指標體系,形成 “統一管理、依托各方、各司其職、合力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格局。   (二)加強政策法規建設,規范標準化工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完善標準化地方法規體系。積極推進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建立標準實施情況監督、反饋工作機制。針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加大對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的監督力度,提高標準化工作實效性。   (三)加強獎勵和扶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設立實施標準化戰略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標準化戰略研究、標準制修訂、標準化示范試點、標準信息平臺建設、標準成果、標準宣傳貫徹、標準化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標準化技術機構補助。設立 “吉林省標準化創新貢獻獎”,對在標準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積極鼓勵申報 “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強標準化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的普及宣傳,提高標準化在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中的認知度和普及率,增強社會各界的標準化意識,努力形成全社會關注標準、行業重視標準、自覺按標準生產和經營、自覺用標準維護合法權益的良好氛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牛小龍

牛小龍

執業證號:

13413201611310733

安徽君峰斌律師事務所

簡介:

牛小龍律師,安徽大學法律專業,中國人民大學研修企業管理專業,從事法律職業工作10年余哉,曾在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埇橋區人民法院·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工作,本律師秉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誠信共贏天下的理念全心全意的解決您的委托事務,你我之間的信任,就是合作共贏的基石。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牛小龍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2013修正)

2013-1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決定

2011-12-3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決定

2004-08-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5-04-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1985-04-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3-09-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9修訂)

2019-11-29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

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2014-01-1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08

國務院關于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03-0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

2013-02-26

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東省中山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3-12

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

2011-01-1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

2010-03-09

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的通知

2010-01-11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通知精神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2010年元旦、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9-12-28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9-10-03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2009-09-09

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2009-04-13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孝感市| 柘城县| 武陟县| 渑池县| 南京市| 扬州市| 兴文县| 铜陵市| 葵青区| 阿图什市| 柳林县| 孝感市| 金沙县| 义乌市| 手游| 乐陵市| 甘肃省| 宿松县| 遂川县| 渭南市| 辛集市| 珲春市| 灌云县| 会东县| 岫岩| 库伦旗| 林甸县| 哈尔滨市| 南澳县| 彝良县| 林周县| 洛川县| 阿合奇县| 阜康市| 山东| 高雄市| 台中县| 本溪| 临洮县|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