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區行署,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特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取得明顯進步,連續6年實現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穩定。但是,目前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存在著一些煤礦重生產、輕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一些地方和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安全基礎管理薄弱等突出問題。為了全面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實現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切實轉變煤炭工業發展方式,積極推進煤礦整頓關閉、兼并重組和整合技改工作,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煤炭產業結構,把煤炭工業發展建立在安全生產有可靠保障的基礎上,提高煤炭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安全標準,全面加強煤礦企業安全管理,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堅持依法依規生產建設,切實加強安全監管監察,嚴厲打擊非法違法行為,強化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和事故責任追究,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
(二)目標任務。進一步減少煤礦事故總量,到2015年末全省煤炭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在1左右,有效防范較大以上事故,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二、全面落實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三)嚴格規范生產經營建設行為。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規定,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煤礦企業必須依法取得相關證照,依法依規從事生產經營建設活動;必須堅持不安全不生產和建設,嚴禁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規章、制度和責任體系;全面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創建活動;嚴格按要求配備“五職礦長”和安全管理人員;嚴格安全目標考核,進一步完善企業安全績效工資制度,安全績效在工資結構中比例不低于30%。
(四)深化瓦斯治理。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必須嚴格執行防突規定,確保實現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隱患排除、綜合利用。
(五)加強水害防治。煤礦企業必須認真開展水文地質調查分析,完善相關水文地質資料,編制礦井防治水方案,組建專業探防水隊伍,配備專用探防水設備,堅決做到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六)嚴格落實隱患排查排除報告制度。存在重大隱患的,必須停產停建整改、及時上報并制定整改措施,確保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整改結束后,進行隱患整改效果評價,達不到要求的,嚴禁恢復生產(建設)。
(七)嚴格落實礦級領導帶班下井制度。煤礦企業要認真執行《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及安全監督檢查規定》、《
貴州省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及安全監督檢查實施細則》,建立健全煤礦領導下井帶班制度,切實做到礦級領導下井帶班并與工人同時下井、同時升井,切實履行帶班職責,發揮帶班作用。
(八)積極采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2015年,小型煤礦采煤機械化和掘進裝載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50%和80%以上。加快推進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2010年底前,所有煤礦全面健全完善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壓風自救、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2011年底前,所有煤礦全部完成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建設;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和國有重點煤礦全部建設完成緊急避險系統;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礦全部完成“六大系統”的建設工作。
三、加大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和煤礦整頓關閉工作力度
(九)強力推進小煤礦資源整合、兼并重組。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46號),結合我省煤炭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科學編制全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總體規劃,在與礦區總體規劃相銜接的基礎上,制定礦區兼并重組方案,明確兼并重組主體企業。整合擴能后,煤炭企業規模原則上不低于80萬噸/年。整合擴能后的大中型煤炭企業,比照煤業集團對其煤礦進行安全管理。
(十)進一步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擴大礦井開采規模。充分發揮大煤礦的技術、裝備、管理和人才等優勢,實施煤炭大企業、大集團、大基地建設。到“十二五”末,全省煤炭開發主體企業控制在200家以內,大中型礦井要占到全省煤礦數量的50%以上,生產建設規模的70%以上;小礦井降到全省煤礦數量的50%以下,生產建設規模的30%以下;平均單井產能提高到35萬噸/年以上。
(十一)進一步加大煤礦整頓關閉工作力度。2010年底前取消全省所有整合、技改煤礦保留的一套獨立生產系統;對今年以來發生死亡3人以上(含3人)事故以及發生煤與瓦斯突出、水害事故的煤礦,其主要災害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難以有效防治的,按照《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
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446號)和《貴州省安全生產條例》有關規定,依法實施關閉;對2010年8月份以來,在開展全省打擊煤礦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和煤礦安全大檢查、大整頓、大排除專項行動中,發現的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煤礦,其隱患沒有能力治理到位的,在2011年上半年依法實施關閉。
(十二)嚴把準入關?!笆濉逼陂g,一律停止審批(核準)設計能力30萬噸/年以下的煤礦新建項目;對設計能力30萬噸/年的具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的煤礦,一律暫停審批;對現有生產能力30萬噸/年以下(含30萬噸/年)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或按煤與瓦斯突出管理的礦井,并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難以有效治理的,一律按國家有關規定實施兼并重組或關閉。
(十三)進一步加大對新建大中型煤礦的服務力度。對現有在建的特別是竣工待驗收的大中型煤礦,省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協調、服務的力度,幫助其解決建設中的實際困難、辦理投產所需的相關手續和證照,確保早日投產,形成新的煤炭生產能力。
四、強化地方政府對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
(十四)合理配置市、縣級政府分管煤礦安全生產的領導干部。認真落實省委組織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縣(市、區、特區)分管煤礦安全生產的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和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暫行)》(黔組發[2006]4號),在
六盤水市、
畢節地區、
遵義市、
安順市、
黔西南州等重點產煤市(州、地)和生產能力100萬噸/年以上的重點產煤縣(市、區),選配熟悉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副職領導干部,分管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煤炭產能在50萬噸/年以上的重點產煤鄉(鎮),要參照市、縣配備分管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副職領導干部。同時,在省、市、縣三級安全監管部門選配熟悉煤礦安全業務的領導干部,指導市、縣、鄉做好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選配以上干部,在符合選拔任用基本條件的同時,重點選配具備煤炭相關專業知識的干部。
(十五)建立煤礦安全包保責任制。對煤礦安全生產按屬地原則建立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產煤鄉(鎮)領導干部對轄區內各類生產建設煤礦安全生產按礦包保,負責指導、協調、督促縣安全監管、煤炭行業管理、國土資源、工商、公安等部門加大對責任區內煤礦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
(十六)加大煤礦安全監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任用工作力度。積極通過公務員公開考錄或公務員調任,為市、縣、鄉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充實煤礦安全監管隊伍的履職能力。
(十七)加強駐礦安全監管員隊伍建設和管理。各產煤地區要嚴格落實《貴州省地方煤礦駐礦安全監管員管理試行辦法》的規定,駐礦安全監管員尚未配備到位的,相關縣級政府在2010年12月31日前必須全部配備到位,縣級安全監管局要加強對駐礦安全監管員的管理。
(十八)進一步強化煤炭行業管理。重點產煤市(州、地)、縣(市、區)必須明確承擔煤炭行業管理的部門,強化對煤礦的安全管理和指導。
五、加快煤炭專業技術人才培養
(十九)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鼓勵支持貴州大學、六盤水能源礦業學院和畢節學院等高校,以及各類高職院校、中職院校、職業中專學校和煤礦企業技工學校,采取校企合作辦學、對口單招、訂單式培養等方式,切實擴大采礦、機電、地質、通風、安全等相關專業技術人才招生培養規模,加快培養煤礦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二十)不斷提高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素質。推動煤礦企業變招工為招生,進一步強化技能培訓,推進崗位達標。到2012年底,新招收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達到煤礦技校畢業以上;到2014年底,對全省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完成技校層次的再教育培訓。
六、加大煤礦安全保障投入
(二十一)構建企業安全投入長效機制。煤礦企業在年度財務預算中依法確定必要的安全生產投入,按煤礦井型、災害程度提取安全費用,原則上大中型礦井中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噸煤不少于40元、高瓦斯礦井噸煤不少于35元、水害隱患嚴重礦井噸煤不少于30元、其他礦井噸煤不少于25元提取,小型煤礦在大中型礦井同類災害類別中噸煤上浮不少于5元提取。煤礦企業據實發生的安全費用可在所得稅前扣除,未發生而預提的安全費用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煤礦企業必須據實提取安全費用,專款專用,專賬核算。提取和使用情況按規定報當地稅務機關、財政部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管機構和煤礦監察機構備案,對不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的企業,有關部門應責令其限期整改,并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二十二)加大政府對煤礦安全專項技改的投入。由省財政廳會同省有關部門整合有關安全生產投入資金,設立1億元以上的省級煤礦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由省安全生產委員會統籌安排,主要用于全省煤礦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經批準的救援基地建設、職業健康、重大隱患治理、重大災害科技攻關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補助。各市(州、地)、縣(市、區)也要相應加大對安全生產的投入。
七、加大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和責任追究力度
(二十三)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執法力度。各級煤礦安全監察、煤炭行業管理、國土資源、安全監管、公安、工商、電力監管等部門和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聯合執法,實施綜合治理,嚴肅查處違法生產、超層越界開采等行為,嚴厲打擊非法生產,杜絕已關閉礦井死灰復燃。各產煤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提出的意見建議,必須認真抓好落實。
(二十四)進一步加大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力度。對發生事故的煤礦和相關責任人員要依法依規從重處罰。對發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煤礦的礦長,吊銷其礦長資格證、礦長安全資格證,5年內不得再擔任煤炭行業礦長的職務。
(二十五)嚴格煤礦安全生產行政問責。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煤礦安全生產行政問責制度,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各地區、各部門和各煤礦企業要做好對加強煤礦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實施,制訂部署本地區、本行業、本企業貫徹落實本意見要求的具體措施,及時研究、協調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省安委辦和省有關部門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規定、措施執行落實到位。
貴州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