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加強和規范溫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建設與管理,充分發揮其在工程化技術研究開發、人才培養與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作用,參照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建設工程中心,旨在面向行業、企業規模化生產和新產品開發的實際需要,加強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中間環節,提高現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第三條 工程中心主要依托于我市行業、技術領域中科研實力雄厚的重點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或大型企業建立。鼓勵市內外相關科研單位、高校聯合共建工程中心。
第四條 工程中心的主要職責和任務是:
(一)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針對優勢行業、領域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問題,不斷開展自主創新,將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科研成果進行系統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開發,為我市企業實行規模化生產提供成熟配套的技術工藝和技術裝備,并不斷推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增值效益的系列產品,推動相關行業、領域科技進步和新興產業發展。
(二)培訓相關行業或領域中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程管理人員。同時,結合引進國內外智力工作,在工程技術研究開發方面開展區域科技合作與交流。
(三)接受國家、省、市科技部門,以及行業或企業委托的工程技術研究、設計和試驗任務,并為其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四)運用工程化研究開發和設計優勢,積極開展國內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再創新,成為我市企業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技術依托。
第二章 管理機構
第五條 市科技局是市級工程中心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根據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編制工程中心的總體建設規劃,明確有關建設方針、布局原則、優先領域和政策措施等。
(二)制定工程中心管理辦法和考核評估辦法,指導工程中心建設與管理。
(三)編制工程中心建設財政補助經費的年度預算,監督檢查經費的使用。
(四)編制下達并組織實施工程中心年度建設項目計劃,檢查有關執行情況。
(五)批準工程中心建立、重組、合并和撤銷,組織進行建成后的驗收、授牌和考核。
第六條 依托單位的上級主管單位是工程中心的行政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根據市科技局發布的有關建設規劃,組織本部門、本系統工程中心建設項目的申報工作。
(二)具體負責歸口管理工程中心的建設。
(三)根據工程中心計劃任務書,檢查工程中心的執行情況,監督有關建設和項目經費的使用,協調解決建設及運行期間存在的相關問題。
(四)配合市科技局對建設完成的工程中心的驗收和考核工作。
第七條 依托單位是工程中心建設與管理的責任單位,其主要職責是:
(一)制定工程中心發展計劃、目標和管理細則。
(二)為工程中心提供后勤保障和人員經費等配套條 件。
(三)負責聘任工程中心主任和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
(四)配合市科技局和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工程中心的考核和評估工作。
(五)解決工程中心建設與運行中的有關問題。
第三章 設立與建設
第八條 市科技局根據我市科技發展需要,編制《溫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指南》。
第九條 凡符合我市工程中心發展規劃和布局原則,擬申請承擔建設任務的單位,應具備以下基本條 件:
(一)有較強的科研基礎和工程技術服務能力。在申報的技術領域具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在國內、省內或行業中有較大影響;擁有較好的工程技術研究和設計基礎,以及較豐富的成果轉化背景及經驗;具備產品檢測、標準制訂、成果推廣及技術信息服務等能力。
(二)有較強的科研團隊。有技術水平高、工程化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帶頭人;擁有一定數量和較高水平的工程技術研究和工程設計人員隊伍;有能夠承擔工程試驗任務的熟練技術工人。
1.工程中心主任應為本領域的學科、學術帶頭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熟悉和了解行業國內外的技術發展趨勢,有良好的組織管理及社會活動能力。
2.工程中心應設立由市內外同行業科技界、企業界權威人士,以及依托單位主要工程技術骨干組成的工程技術委員會,主要是審議工程中心有關工程技術研究開發工作計劃、評價工程設計試驗方案、提供技術經濟咨詢及市場信息等,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委員會主任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成員由5至7人組成,其中依托單位人員不超過三分之一,50周歲以下成員不少于三分之一。
3.固定的從事工程研究和設計人員總數不少于15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不少于三分之一,50周歲以下人員不少于三分之二,并有一定數量的熟練技術工人。
(三)擁有相對獨立的科研用房500平方米以上,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原值)不低于500萬元,基本具備工程技術試驗條 件,有必要的檢測、分析、測試手段和工藝設備,有必要的配套經費。
(四)有較完善的管理制度。按工程中心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建立較完善的運行制度。
(五)領導重視工程中心工作,具有很強的科技研發意識,能為工程中心建設創造良好的條 件。
(六)密切聯系一批企業,并與之有良好的伙伴關系,有向這些企業輻射工程技術成果的成功經驗。
新組建的研究院所申報工程中心建設的初始條 件可適當放寬。
第十條 市科技局根據“成熟一個,審批一個,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組織立項,編制并下達工程中心年度建設計劃。
(一)依托單位根據《溫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指南》和有關指導文件,編寫《溫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申請書》和《溫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可行性報告》,經行政主管部門(企業經當地科技部門)初審并簽署意見后報市科技局。
在溫州的省、市屬高校及科研院所或無行政主管部門的依托單位,可直接向市科技局申報。
(二)審查立項。市科技局對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對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項目,由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對通過評審的項目,由市科技局通知依托單位編寫《溫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計劃任務書》,經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市科技局正式批準立項。
第十一條 工程中心采取邊建設、邊運行的工作方式,建設期限一般為2年。
第十二條 市科技局將會同市財政局隨時對工程中心建設進展情況進行檢查。若發現與原建設計劃要求不符,有權要求限期改進,直至撤銷立項。
第四章 支持政策與經費管理
第十三條 經批復建設的工程中心可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一)建設期按進度給予總額為200—300萬元的補助經費支持,期滿驗收后,根據研究發展需要,可繼續申請專項經費,用于添置科研設備。
(二)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經費重點支持工程中心申報的項目。
(三)擇優推薦申報上一級工程中心建設。
上述(一)、(二)項所需經費,除科研項目補助由市科技三項經費列支外,其他經費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中列支。
第十四條 工程中心建設補助經費,主要用于購置新增的先進儀器、設備及引進必要的技術軟件,不得用于工程中心的建筑設施建設。
財政撥款購置的儀器設備按規定實行政府采購,并依照《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規定對國有資產依法進行管理。
第十五條 工程中心的財政撥款,必須專款專用,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和擠占;項目完成后應提交財務審計報告。
第五章 運行管理
第十六條 工程中心應重視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主要通過其自身面向相關行業、企業承接工程化研究開發任務(合同),實行有償服務,并逐步實現科研—開發—產品—市場的良性循環。
第十七條 工程中心與依托單位、上級主管部門的隸屬關系不變。工程中心在開展工程化研究業務方面相對獨立,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獨立賬戶,可與依托單位共有一個法人代表。
第十八條 工程中心實行依托單位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工程中心主任由依托單位提名,經行政主管部門和市科技局審核后聘任。
第十九條 工程中心實行開放、流動的用人機制,其人員由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構成。固定人員編制由主管部門和依托單位自行核定解決。
工程中心應積極創造條 件,吸收和接納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員攜帶科研成果進行工程化研究開發和試驗,接產企業也可從轉化過程開始階段派人介入。
第六章 驗收與考核
第二十條 工程中心完成建設任務后,由市科技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和專家根據《溫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計劃任務書》進行驗收。驗收合格者,由市科技局發文并予授牌。
第二十一條 對于按照《溫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計劃任務書》建設要求提前完成任務者,可申請提前驗收。逾期未完成任務的,市科技局將視具體情況予以調整。
第二十二條 工程中心投入運行后,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每兩年對其運行情況及績效進行考評,考評采取量化方式,主要指標包括成果、專利及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考評具體辦法另定)。考評結果作為衡量工程中心工作業績的主要依據之一。
第二十三條 達不到考評指標者視為不合格,考評小組將對工程中心發出整改通知。對連續兩次考評不合格者,取消其工程中心資格,并酌情收回市財政撥款購置的有關儀器和設備。
第二十四條 考評達不到以下基本條 件之一者,按不合格處理:
(一)工程技術委員會1年內不召開全體會議,發揮不了委員會作用的。
(二)依托單位對工程中心不支持,配套建設經費及運行經費不到位,造成無法正常開展科研工作的。
(三)骨干成員流失一半以上且未及時增添新人的。
(四)1年內承擔市級以上研究開發或成果轉讓項目實到經費低于80萬元。
(五)1年內取得專利或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量低于3項(篇)的。
(六)工程中心每年年末應向市科技局遞交《溫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年度工作總結》,連續兩年未按要求及時遞交年度工作總結的。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工程中心統一命名為“溫州市某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單位)”,建設期可命名為“溫州市某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單位)培育基地”。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由市科技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浙江省溫州市科學技術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的決定
2011-04-2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
1993-03-2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二00一年六月十五日在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的<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的議定書》、《關于修改二00二年六月七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等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04-25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2016-02-06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旅行社條例
2009-02-2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4-11-27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2013修訂)
2013-12-26國防交通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水利事業費管理辦法
2000-03-05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2013-08-09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13-03-23國務院關于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2-10-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1-17檢察官職業道德準則(試行)
2009-09-0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