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糧食主產區要繼續堅持“三項政策、一項改革”,切實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為了防止糧食主產區過多地縮小保護價收購范圍,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主產區在確定保護價收購范圍時,要充分考慮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的需要,認真執行國務院[2001]28號文件的有關規定,不能把保護價收購范圍定得過小、保護價水平定得過低,不能出現新的農民“賣糧難”,并要做好與毗鄰地區的價格銜接。為了確保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政策的落實,有關主管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糧食風險基金籌措和使用情況的監管,特別是督促地方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嚴禁風險基金到位后又被抽回或擠占挪用。對列入保護價收購范圍的糧食,糧食主產區要堅決執行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的政策不動搖,認真落實國家糧食購銷政策。對退出保護價收購范圍的糧食,要按照“購得進、銷得出、不虧損”原則積極組織收購,收購價格要合理,保證種糧農民的利益。上述精神,適用于比照執行糧食主產區改革的糧食購銷平衡省份。
二、支持和鼓勵糧食產銷區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協作關系。糧食主產區占據主銷區騰出的糧食市場空間,既有利于支持主銷區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也有利于發揮主產區糧食生產優勢。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支持和鼓勵產銷區建立長期穩定的糧食購銷協作關系。加入世貿組織后,更要抓緊做好這方面工作。一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配置糧食資源的作用,引導和鼓勵銷區糧食企業直接到產區收購,銷區到產區建立糧食生產基地,產區利用銷區糧庫進行代儲代銷,產銷區企業相互參股、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將產區糧食引向銷區。二是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銷區糧食企業主動與主產區建立糧食購銷協作關系,要在購糧貸款、資金結算、運輸保證等方面給予支持。三是產銷區之間的糧食購銷行為要嚴格執行《合同法》,提高合同履約率。在糧食充裕時,銷區要主動從產區購入,支持產區發展糧食生產。在糧食緊缺時,要嚴禁產區搞地區封鎖或壟斷糧源。四是主銷區要盡快健全地方糧食儲備體系,按國家規定充實地方糧食的實物儲備,不能搞以“儲錢”代替“儲糧”。為增強省級人民政府對糧食的宏觀調控能力,地方儲備糧原則上集中到省一級,不能層層分解到地、縣,對確需分解到地、縣的儲備糧,必須保證足額的財政補貼。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的省級人民政府要從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妥善解決和處理好利益關系,建立相互信任的長期、穩定協作關系。國家工商、糧食部門要繼續做好指導、服務和監督工作。
三、保證糧食收購資金貸款供應,完善資金監管辦法。各級農業發展銀行要適應當前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出現的新情況,調整信貸政策。對糧食主產區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按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的保護價收購范圍敞開收購農民的余糧,要繼續按照“收一斤糧,給一斤糧款”的政策,保證收購資金貸款供應。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收購退出保護價的糧食、其他非保護價的糧食,以及隨行就市收購和優質優價收購的糧食,繼續按照“以銷定貸、以效定貸”的原則供應收購資金貸款。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開展異地糧食購銷,區別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貸款支持。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與種糧大戶實行合同收購、與糧食加工企業聯合經營擴大糧食銷售,要在對貸款實行封閉管理,保證糧食銷售貨款在規定時間內全額回籠的前提下,給予貸款支持,具體辦法由農業發展銀行制定。農業發展銀行要改進金融服務,推行銀行承兌匯票,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結算服務。要加強資金運行監管,進一步防范貸款風險。
四、切實解決國有糧食企業分流人員的安置費用問題。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做好分流人員再就業工作,是糧食省長負責制的重要內容。必須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對糧食企業改革的責任,消除地方對糧食企業人員分流依賴中央的思想,切實把糧食企業職工統一納入地方社會保障體系。地方政府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分流人員安置費用的籌措辦法,對解除勞動關系職工要按有關規定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企業分流、安置人員所需資金不足的,地方財政應積極給予支持。對財政困難的縣(市),省級人民政府要給予幫助。
五、在確保收購資金封閉運行的前提下,允許糧食購銷企業與糧食加工企業開展聯營業務試點。各省(區、市)可選擇1-2個具備條件的糧食購銷企業,在保證收購資金封閉運行的前提下,與糧食加工企業進行聯營,搞委托加工試點。這樣做,有利于購銷企業庫存糧食的輪換,降低輪換成本;也有利于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實現購銷企業與加工企業的優勢互補,提高綜合經濟效益,通過加工環節的增值,實現糧食順價銷售。農業發展銀行要相應加強對信貸資金運行的監管,并會同國家糧食局研究提出監管辦法。
六、加強糧食市場監管,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并不是對糧食市場撒手不管,加強對糧食生產、流通、加工各個環節的質量監督和安全監督,嚴格糧食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維護正常的流通秩序,是國家對糧食進行管理和調控的一個重要方面。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認真執行國務院[2001]28號文件規定,做好糧食收購企業收購資格的審查工作,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從事合法的糧食購銷活動,積極支持培育糧食交易市場,為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創造好的條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管理,加強對糧食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的監管,嚴厲打擊無照經營、非法收購糧食的行為,嚴厲打擊在糧食市場中銷售劣質霉變糧食、欺行霸市、哄抬物價、摻雜使假以及利用合同進行欺詐的各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維護糧食交易秩序,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衛生、質檢、工商、糧食等部門要相互配合,加強對糧食品質的監管,確保糧食食品安全。在這些方面,要按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各司其責。
七、切實做好退耕還林和貧困地區、災區的糧食供應工作。糧食產銷平衡地區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和老少邊窮地區,自然條件較差,農業和糧食生產不穩定,經濟不發達,交通落后,一些地方還有許多貧困人口需要國家救濟,多數地方還承擔著退耕還林的任務。因此,這些省(區、市)的糧食部門要繼續采取措施,保證本地區糧食的穩定供應,這對于保持社會穩定和保證人民生活都十分重要。對退耕還林的糧食,必須按有關規定及時調運、保證質量,對違反者要追究有關地方和糧食部門的責任。對災民的口糧用糧,由民政部門的災民救濟款解決,不足部分可動用地方儲備糧解決,不應再借用企業的商品周轉糧,以減輕企業負擔。
八、繼續加強糧庫建設,保證安全儲糧。中央儲備糧庫建設,由中央財政負責。地方儲備糧庫建設,由各級地方政府負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12-03-14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1970-01-01政務院及其所屬各機關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2003-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3-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已修定]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1978-05-23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12-20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1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修訂)
2002-12-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3-03-0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2014-01-17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