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明電[2006]36號)
共青團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委:
為貫徹落實《關于實施“服務新農村團建基礎工程”的通知》(中青發[2006]41號)的有關工作要求,進一步推動農村基層團建工作,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團中央決定實施農村團干部專項培訓計劃和農村團建結對幫扶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農村團干部專項培訓計劃
(一)實施范圍
全國農業縣(市、旗)的縣、鄉、村三級團組織負責人。
(二)培訓方式和內容
培訓以短期培訓和專題學習班為主,主要內容為農村基層團的工作。
(三)實施辦法
1、已獲得“全國團建先進縣(市)”榮譽稱號的農業縣(市、旗)的縣、鄉、村三級團組織負責人專項培訓工作,由有關團縣(市、旗)委具體組織實施,團中央提供經費補貼。
其他農業縣(市、旗)的縣、鄉、村三級團組織負責人專項培訓工作,由各省結合本地實際,按照分級培訓的原則,將其納入本地區團干部培訓統一規劃,自行實施。
2、“全國團建先進縣(市)”中的農業縣(市、旗)團委應對培訓時間、內容、方式、師資等做出詳細安排,制定培訓計劃報省級團委組織部門審核。
各省級團委組織部門對上述縣(市、旗)的培訓計劃審核通過并匯總后,于9月30日前報團中央。
團中央在復核各地培訓計劃的基礎上,按照每個縣(市、旗)5000元的標準,給予經費補貼。補貼統一撥付給各省級團委,由各省級團委劃撥到上述團縣(市、旗)委。
(四)有關要求
1、各省級團委在培訓實施過程中,要加強指導和檢查,并給予必要的支持,確保培訓取得實 效。
2、各省級團委要于年底前,將本地區實施專項培訓的情況(包括團中央資助的培訓工作和各省級團委自行實施的培訓工作)報團中央組織部。團中央組織部將對部分縣(市)專項培訓情況進行抽查。
二、農村團建結對幫扶活動
(一)實施辦法和要求
1、由各省級團委具體組織實施。
2、要按照力所能及、就近就便的原則,原則上使每一個農村基層團組織都能與一個國有企業或機關事業單位團組織、大中專院校團組織、城市街道團組織進行結對幫扶。
3、獲得全國、省、地(市)和縣四級“五四紅旗團委”和“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的團組織,至少要結對幫扶一個鄉鎮團委或村團支部。
4、結對團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組織建設、工作制度、重點活動和致富項目等方面提供有效幫助,使接受幫扶的農村基層團組織切實解決實際困難,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二)有關要求
1、各省級團委要對結對幫扶活動的實施情況給予有力指導和監督檢查,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結對幫扶活動扎實推進,不走過場。
2、各省級團委要于9月30日前,將本地區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的基層團組織結對幫扶名單報團中央組織部。
各省級團委要于年底前,將本地區開展農村團建結對幫扶活動的實施情況、實施效果及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報團中央組織部。
聯系人:王鋒、瞿暉,聯系電話:010-85212072、85212172,電子信箱:tzyzzc@126.com。
附:“全國團建先進縣(市)”中的農業縣(市、旗)名單
共青團中央辦公廳
2006年9月13日
“全國團建先進縣(市)”中的農業縣(市、旗)名單
(共200個)
河北(10個)
團滄縣縣委、團正定縣委、團樂亭縣委、團昌黎縣委、
團武安市委、團高碑店市委、團清河縣委、團宣化縣委、
團遵化市委、團香河縣委
山西(7個)
團清徐縣委、團霍州市委、團澤州縣委、團永濟市委、
團靜樂縣委、團平順縣委、團祁縣縣委
內蒙古(7個)
團杭錦后旗團委、團錫林浩特市委、團烏審旗委、
團阿榮旗委、團科右中旗委、團開魯縣委、團阿拉善左旗委
遼寧(6個)
團海城市委、團
本溪滿族自治縣委、團東港市委、
團大石橋市委、團凌海市委、團彰武縣委
吉林(9個)
團延吉市委、團公主嶺市委、團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委、
團榆樹市委、團輝南縣委、團舒蘭縣委、團圖們市委、
團敦化市委、團東豐縣委
黑龍江(5個)
團海倫市委、團嫩江縣委、團依安縣委、團克山縣委、
團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委
江蘇(10個)
團溧陽市委、團張家港市委、團昆山市委、團江陰市委、
團丹陽市委、團通州市委、團豐縣縣委、團宜興市委、
團溧水縣委、團常熟市委
浙江(10個)
團余姚市委、團樂清市委、團安吉縣委、團上虞市委、
團富陽市委、團慈溪市委、團臨海市委、團溫嶺市委、
團蒼南縣委、團海寧市委
安徽(9個)
團界首市委、團明光市委、團
蕪湖縣委、團懷寧縣委、
團舒城縣委、團鳳臺縣委、團樅陽縣委、團濉溪縣委、
團鳳陽縣委
福建(9個)
團邵武市委、團
莆田縣委、團南靖縣委、團晉江市委、
團漳平市委、團龍海市委、團南安市委、團福清市委、
團將樂縣委
江西(8個)
團南康市委、團南豐縣委、團波陽縣委、團銅鼓縣委、
團萬年縣委、團鉛山縣委、團
南昌縣委、團黎川縣委
山東(11個)
團萊西市委、團諸城市委、團萊州市委、團滕州市委、
團新泰市委、團博興縣委、團榮成市委、團定陶縣委、
團廣饒縣委、團冠縣縣委、團青州市委
河南(13個)
團確山縣委、團舞鋼市委、團欒川縣委、團寧陵縣委、
團浚縣縣委、團固始縣委、團湯陰縣委、團
許昌縣委、
團上蔡縣委、團林州市委、團項城市委、團滑縣縣委、
團尉氏縣委
湖北(6個)
團應城市委、團宜都市委、團棗陽市委、團羅田縣委、
團松滋市委、團竹溪縣委
湖南(7個)
團醴陵市委、團溆浦縣委、團祁陽縣委、團湘鄉市委、
團漣源市委、團瀏陽市委、團邵東縣委
廣東(5個)
團廣寧縣委、團遂溪縣委、團仁化縣委、團高州市委、
團梅縣縣委
廣西(6個)
團象州縣委、團大化瑤族自治縣委、團浦北縣委、
團北流市委、團宜州市委、團橫縣縣委
海南(5個)
團
屯昌縣委、團
瓊海市委、團
東方市委、團
萬寧市委、
團
文昌市委
重慶(1個)
團云陽縣委
四川(9個)
團中江縣委、團江油市委、團射洪縣委、團峨
眉山市委、
團華鎣市委、團名山縣委、團大竹縣委、團平昌縣委
貴州(6個)
團福泉市委、團惠水縣委、團余慶縣委、團印江縣委、
團
遵義縣委、團盤縣縣委
云南(12個)
團呈貢縣委、團陸良縣委、團石林彝族自治縣委、
團大姚縣委、團澄江縣委、團
楚雄市委、團江川縣委、
團建水縣委、團瀘水縣委、團易門縣委、團騰沖縣委、
團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委
西藏(5個)
團乃東縣委、團江孜縣委、團革吉縣委、團
日喀則市委、
團班戈縣委
陜西(7個)
團富平縣委、團
寶雞縣委、團西鄉縣委、團蒲城縣委、
團戶縣縣委、團神木縣委、團韓城市委
甘肅(1個)
團
定西縣委
青海(5個)
團互助土族自治縣委、團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委、
團湟中縣委、團貴南縣委、團大通縣委
寧夏(3個)
團靈武市委、團
中衛縣委、團青銅峽市委
新疆(9個)
團焉耆回族自治縣委、團瑪納斯縣委、團庫爾勒市委、
團新源縣委、團鄯善縣委、團精河縣委、團疏勒縣委、
團霍城縣委、團呼圖壁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