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關于開展2007年環境統計年報工作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04 · 7376人看過
關于開展2007年環境統計年報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   在認真總結分析2006年環境統計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總局對“十一五”環境統計報表制度進行了系統梳理,進一步完善了統計制度的相關內容。現印發給你們,請抓緊布置開展2007年環境統計工作。   與“十五”環境統計報表制度相比,“十一五”環境統計制度在調查范圍、調查頻次和環境統計指標體系,以及對環境統計數據的上報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和完善。   一、調整了環境統計調查范圍   (一)為加強對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排放情況的監管,將火電行業從工業行業中單列出來進行調查,并增加了對企業自備電廠的統計調查;增加了對醫院污染物排放的統計調查;刪除了對城市垃圾處理場運行情況的統計調查。   (二)調增了環保宣傳教育和環保產業等方面的調查范圍。   二、調增了環境統計調查頻次   為滿足做好國家經濟形勢分析工作的需要,“十一五”環境統計報表制度增加了對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的季報,增加了環境信訪工作、建設項目管理、突發環境事件等方面的季報。   三、完善了統計指標體系   根據“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目標和環境管理的要求,“十一五”環境統計指標體系在“十五”環境統計體系的基礎上,本著繼承和發展的原則,刪除了一些過時失效的指標,新增了一些適應現實環境管理需求的統計指標,并對部分指標解釋進行了完善。   (一)環境統計綜合年報增加了火電行業分機組的污染排放及處理利用情況,增加了對醫院廢水、醫療廢物污染排放及處理利用情況統計表。   (二)環境統計專業年報增加了環保產業、環境宣教等專業報表,刪除了綠色工程規劃第二期、年度計劃完成情況、污染治理投資情況、生態示范區建設主要情況、生態功能保護區名錄等專業報表。   四、理順了環境統計數據的上報方式   根據《環境統計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7號)和《關于加強和改進環境統計工作的意見》(環發〔2005〕100號)的有關規定,“十一五”環境統計專業報表采取由總局統一布置,各省級環保部門相關業務處(室)負責實施的方式進行;各專業報表數據由地方各級環保部門相關業務部門負責收集、匯總、審核后,報送上一級環保部門的相關業務部門,同時抄送同級環境統計部門,提高專業報表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十一五”環境統計綜合報表由各級環境統計部門負責收集、匯總、審核、上報。   五、調整了專業報表的報告期   “十一五”環境統計專業報表制度從今年開始執行,與“十五”報表制度比較,除報表和指標有調整之外,新制度將報表的報告期調整為完整年度,即報告期為當年的1月至12月。   2007年是扭轉污染減排被動局面的關鍵一年。各地要加強對本年度環境統計工作的指導和督查,認真執行《環境統計管理辦法》和修改調整后的“十一五”環境統計報表制度,認真把握當地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各行業的實際生產情況和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實事求是的做好2007年環境統計年報工作。各地應盡早布置本地區的環境統計年報工作,按時匯總并上報環境統計季報和年報數據。   附件:1.關于2007年環境統計報表制度的說明      2.2007年環境統計年報工作技術要求      3.全國環境統計數據審核技術要求      4.環境統計綜合報表制度      5.環境統計專業報表制度    二○○七年九月五日 — 5 — 附件一: 關于2007 年環境統計報表制度的說明 為切實做好“十一五”環境統計工作,2006 年全國環保系統開 始執行“十一五”環境統計報表制度,綜合報表文號改變為國統制 〔2006〕47 號。2007 年開始執行“十一五”環境統計專業報表制度, 其文號更新為國統制〔2007〕44 號。 一、工業污染源重點調查單位的篩選 現行環境統計報表制度規定,在原環境統計重點調查單位名錄 的基礎上,以各地區排污申報登記工業污染源為總體樣本,對其中 重點調查單位進行篩選,補充到環境統計重點調查單位名錄庫中, 克服原調查對象存在的范圍不全問題。具體篩選方法為: (一)以現有排污申報登記庫中所有工業污染源為總體(全國 污染源普查后以普查數據庫中工業污染源為總體),按個體單位排污 量大小降序排列,篩選出占總排污量(固體廢物以產生量計)85%以 上的單位為重點調查單位。篩選項目為: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 二氧化硫、煙塵、粉塵、固體廢物等。只要其中有一個項目被篩選 上,該企業就為重點調查單位。 (二)在上述篩選范圍以外的企業,只要具備下述情況之一的, 也應確定為重點調查單位: 1、排放廢水中含重金屬類有害物質的企業; — 6 — 2、產生危險廢物的企業。 (三)及時將上年度已通過各級環保部門竣工驗收的建設項目 納入環境統計調查范圍。 (四)由于種種原因未通過環保驗收、但事實上已經進入生產 或試生產的新建、改擴建企業,應當按照當年實際開工時間計算排 污量,并將其納入工業污染源重點調查單位的篩選范圍。 (五)省、地(市)、縣(區)級都要篩選轄區內重點調查單位, 下級的重點調查企業名單中必須包括上級重點調查企業名單中位于 本轄區內的企業。 按照污染源屬地管理原則,一切重點調查單位,無論是中央級 還是省屬企業,都必須參加企業所在地的縣(區)級環境統計調查。 (六)為與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銜接,禁止各地在篩選重點調 查單位時采用企業群的調查方式。 二、工業污染源非重點調查單位數據的估算 (一)根據85%重點調查企業匯總后的實際情況,估算非重點 調查企業的排污數據。采取①“比率估算”的方法。按重點調查單 位總排污量變化的趨勢,等比或將比率略做調整,估算出調查年度 非重點調查單位的排污量。或②“總量估算”的方法。參照轄區內 當年GDP 或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費、人口增減等數據變化情況核定 的排污總量,調整調查年度非重點調查單位的排污量。 (二)估算環年綜1-2 表(各地區非重點調查表)中非重點調 查企業的各項污染物原則上排放達標率不得大于重點調查企業相對 — 7 — 應的各項數值。 三、計算污染物排放量方法的綜合使用 常用的污染物排放量計算方法有現場實測法、物料衡算法和排 放系數法等三種。在實際運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為保 證計算數據準確地反映實際情況,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凡安裝自動在線監測設備(須由地(市)級以上環境監 測站按照總局要求進行比對實驗并合格的)并與當地環境監測站聯 網的單位,采用實時監測數據的匯總數作為排污量數據。 (二)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測設備的單位,在采用現場實測法計 算排污量時,為保證監測數據能夠準確地反映全年污染物排放實際 情況,需多次測定樣品取值,并經同級污控、監察監測等部門共同 認定。不得用1~2 次監測數值來推算全年排污量。 (三)采用現場實測法計算的排污數據,須與使用排放系數法 計算的排污數據對照驗證。如與排放系數法計算結果偏差較大,應 進行驗算和調整。特別是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計算,一定要與排放系 數法計算結果相互驗證。 四、工業廢水中其他污染物排放量的統計 在企業填報的基表中,工業廢水僅統計了化學需氧量、氨氮、 石油類、揮發酚、氰化物等幾種污染物以及鉛、汞等重金屬的排放 量,其他各種廢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未納入環境統計報表中,但并不 表示水中其他污染物不需要監測和控制。對于企業廢水排放達標量 的計算,要嚴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 — 8 — 的有關要求,對于不同行業的必測項目,如,企業污水處理廠處理 后排放的廢水中出現任何一項未達到排放標準的,無論其是否屬于 統計指標,該企業的排放廢水均按不達標計。有多個排放口的企業, 不同排放口的廢水排放達標量可分別計算。 由于目前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只能測定有限的幾種污染物,可能 無法提供企業所有必測項目的排放濃度數據,因此,排放廢水是否 達標需要依靠常規監測數據。如,某次監測表明排放廢水超標,則 上溯到上次有效監測數據的整個時間段排放的廢水量均計為不達 標。 對于在統計時段內不能提供有效監測數據的企業,其全部廢水 均計為不達標。 五、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的達標量計算 對由專業治理污染單位進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帶來的污染源排放 達標和排放量的計量問題,做出以下界定: 企業單位的廢水通過城鎮下水道排入二級污水處理廠(包括工 業區廢(污)水集中處理裝置)進行處理的,應根據污水處理廠處理 后實際達到的濃度評價其是否達標。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的廢水 達到排放標準,該企業的排放廢水量計為達標水量;污水處理廠處 理后排放的廢水未達到排放標準,不能計為達標水量。 同理,計算該企業產生廢水中污染物的去除量和排放量,應以 污水處理廠(包括工業區廢(污)水集中處理裝置)排放口的實際平 均濃度為依據進行計算。 — 9 — 六、城鎮生活污水排放及其處理 (一)《各地區生活及其他污染情況》(環年綜4 表)必須以縣 (區)為基本統計單位進行調查。 (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和處理率 城鎮生活污水的處理主要由污水處理廠承擔,此外城市污水處 理廠還負擔著部分工業廢水的集中處理。目前,市政部門統計的污 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量,未區分出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處理量 各是多少,不能計算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為相對準確地反映我 國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狀況,“十一五”環境統計制度對原有城市污 水處理情況的統計方法做了進一步修改。在2006 年的執行過程中, 有的南方城市反映新算法與老算法存在一定差異。經過分析,兩種 算法之間不存在本質上的不同,主要是納管的工業廢水中污染物濃 度(C 工進)不準確性所致。另外,某些城市人均日產生系數選用不當 也影響了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產生量。但這兩方面的問題并不影響 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去除量,只是對工業和生活去除量的比率產生 一定影響。2007 年的生活系數采用和計算方法保持不變。計算過程 如下圖: — 10 — 已知數:污水處理廠處理水量(Q 廠)、進出口濃度(C 廠進、C 廠出);工業廢水水量(Q 工)、工業廢水進污水處理廠進、出口濃度 (C 工進、C 工出)。其中,C 工進是企業基1 表中新增濃度字段,表 征企業排入污水處理廠的相應污染物接管濃度。 求解:生活污水水量和污染物去除量。 生活污水處理量(Q 生)=污水處理廠處理水量(Q 廠)-工業廢 水水量(Q 工) 生活污染物去除量(Q 生C 生進- Q 生C 生出)=污水處理廠總 去除量(Q 廠C 廠進- Q 廠C 廠出)-工業去除量(Q 工C 工進- Q 工 C 工出) 式中,C 生出=C 工出=C 廠出 七、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統計范圍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包括三部分: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資、建 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正確 反映國家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需正確界定各部分的統計范 圍,將真正屬于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投資統計進來。 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資是指沒有被納入建設項目“三同時” 管理的污染治理項目投資,按年度進行統計匯總。 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是指已經明確納入環境保護“三 同時”管理的建設項目環保投資,這部分環保投資將在建設項目全 部峻工驗收后匯總到當年“三同時”項目環保投資中。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統計的范圍包括污水處理工程建 — 11 — 設、燃氣工程建設、供熱工程建設、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垃圾處理 工程建設等五個部分。 八、火電行業的統計 “十一五”報表制度將火電行業單列出來,分別設置了“火電 企業污染排放及處理利用情況”(環年基1-2 表)、“各地區火電行業 污染排放及處理利用情況”(環年綜1-3 表),火電行業報表簡化了 廢水和固廢調查統計指標,加強了廢氣排放情況的調查統計,尤其 細化了電廠分機組的調查指標,目的是加強對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核 查力度。因此,各地所有在役火電廠(4411)、供熱廠(4430)、重 點調查企業的自備電廠(供熱車間),包括當年實際已試生產的上述 企業,均應填報環年基1-2 表。 獨立火電企業(4411 和4430)只需填報環年基1-2 表;自備電廠所在企業填報環年基1-1 表時仍應包含自備電廠的統計數據。匯 總時自備電廠數據只匯入環年綜1-3 表,不匯入環年綜1 表。 九、環境統計季報 按照總局《關于實施環境統計季報制度的通知》(環辦函〔2006〕 543 號)要求,從2006 年第三季度開始,對環境質量、環境信訪、 建設項目管理、突發環境事件、排污收費管理情況以及國家重點監 控企業污染物排放量實行季報制度。2007 年開始統一將季報制度納 入環境統計報表制度和環境統計專業報表制度,對季報實施的具體 要求也進行了完善和更新。 關于環境質量季報數據,總局從環境監測總站取得,各地區不 — 12 — 必另報總局,因此不再出現在報表制度中。環境質量季報的調查方 法按照現行的環境監測系統相關技術規范或技術要求執行。 環境信訪情況、建設項目管理有關情況、突發環境事件情況、 排污收費情況季報統計資料來源于省級環保部門相關的業務主管 處,各業務處指定專人負責完成“環境信訪工作(來信、來訪)季 報表(環季專辦1、2 表)”、“建設項目管理季報表(環季專評1 表)”、 “審批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增減季報表(環季專評2 表)”、“‘三同 時’驗收季報表(環季專評3 表)”、“突發環境事件季報表(環季專 監1 表)”,并負責將匯總數據的打印表、季報說明等文本材料一式 兩份分別報總局各業務主管部門和同級環境統計機構,數據庫通過 網絡分別傳報總局各業務主管部門。 總局辦公廳信訪辦負責環季專辦1、2 表的匯總和審核,環評司 負責環季專評1、2、3 表,環監局負責環季專監1 表。“排污收費季 報表(環季專監2 表)”數據來源于《環境監察工作季報制度》,由 總局環監局負責具體布置和實施。 對季報中綜合報表和基層報表工作明確如下: (一)季報綜合報表包括環季綜1 表,環季綜1-1 表和環季綜 1-2 表。季報基層報表包括環季基1 表和環年(季)基2 表。 (二)環季綜1-1 由環季基1 表的數據匯總得出。環季綜1-2 表由省級環保部門根據轄區內非重點調查工業企業情況進行綜合測 算填報。環季綜1 表由環季綜1-1 和環季綜1-2 匯總而來,并設置 了本季度實際數據和累計數據項。其中,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累 — 13 — 計數據將替代“十五”報表制度中的半年報和年報的快報數據。 (三)環季基1 表統計填報范圍為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和各省補 充的省重點監控企業(各省統計“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排放量達不 到本地區工業排放量50%的地區,應篩選省重點監控企業加以補 充)。其中,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指排污量占全國工業排污量65%以上 的重點調查工業企業單位,其名單由總局商各省級環保部門確定并 下發。 (四)季報的核心是每季度對國家重點監控企業逐個進行廢水、 廢氣的監測,并對其當季的生產情況、污染物處理設施進行檢查, 對該企業污染物排放量進行核定,以準確掌握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 染物排放的整體情況。 (五)季報基1 表的調查方法為按照污染源屬地管理原則,將 國控(或省控)重點工業企業名單分解到地(市)環保部門,由地 (市)環境監測站對其按季度(或按月)進行監督性監測。由地(市) 環保部門的監察、污控、統計和監測部門共同組成污染源數據核定 小組,根據監察等部門調查和掌握的企業生產、污染物處理設施的 運行情況,并參考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系統的監測情況和企業自測 數據,對監測站提供的污染源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對企業當季(或 月)的排污總量進行核定。環保部門核定后的企業排污總量數據作 為排污收費、環境統計等環境管理的基礎數據。國控重點工業企業 污染物排放季報基1 表以此為基礎填報。 被調查企業配合環保部門進行季報統計,并提交排污口自測報 — 14 — 告(數據)、生產情況、設施運行記錄等臺帳資料作為參考。 以上各方面規定,都已反映在統計報表制度中。各地區在貫徹 執行中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正確理解,并及時發現和解決執行中的問 題,使2007 年的環境統計年報工作順利執行。 — 15 — 附件二: 2007年環境統計年報工作技術要求 一、對環境統計基表的技術要求 (一)各類代碼需正確填寫。企業法人代碼、行業類別代碼、 排水去向類型代碼、受納水體代碼、行政區代碼等各類代碼需完整 無誤填寫。 行政區代碼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2260 -2002公布的6位數代碼填寫,不得出現以虛擬和非規范的行政區進 行調查企業的匯總。 “行業類別”代碼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填寫。 排水去向類型代碼按《排放去向代碼表》進行填寫,具體如下: A 直接進入海域;B 直接進入江河、湖、庫等水環境;C 進入城市 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庫);D 進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沿海海域); E 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F 直接進入污灌農田;G 進入地滲或蒸發 地;H 進入其它單位;L 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K 其他。 受納水體名稱指調查單位直接排入水體的名稱(如××海、× ×溝、××河、××港、××江、××塘等)。各單位必須將排入 的水體按照統一給定的編碼填報。其中,流域編碼由10位數碼組成, 前8位由國家環保總局統一編制(詳見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信息標準 化手冊第2卷》,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海域代碼:1-渤海,2-黃 — 16 — 海,3-東海,4-南海。 排入市政管網的,填最終排入的水體代碼。 各地如有本編碼未編入的小河流需統計使用,可由省、自治區、 直轄市環保部門按照本編碼的編碼方法在相應的空碼上繼續編排, 并可擴展至第9—10位。如無擴編碼應在9、10位格內補“0”。 (二)企業臺帳需準確完整。企業臺帳主要指企業各類屬性標 識情況,如,產品產量、單位,工業總產值,燃煤灰份,硫份,單 位能耗量,單位水耗量,單位煤耗量等企業基本生產情況。 (三)企業報表規范填報。數據與單位要對應,指標單位符合 統一要求。如,數字小于規定單位,以“…”表示;數字是零時應 寫“0”,表格中的指標若無法取得數據,劃“-”。 (四)注重指標間的邏輯關系是否合理,指標偏大偏小現象是 否合理。 以上技術要求適用于環年基表和環季基表。 二、對環境統計綜合年報的技術要求 (一)各級環境統計部門需將本地區最新的行政地區代碼表隨 同數據庫一起上報國家。行政地區代碼表中當年更新的代碼以單獨 的word文件列出并上報,以便完成系統內代碼的及時更新。若當年 沒有更新的代碼,需在“年報編制說明”中注明。 (二)各地區上報的基表、綜表數據庫必須完整,特別是縣(區) 數據要齊全。因為河流、海域、兩控區、三峽庫區、南水北調等流 域的數據從2006年起將由規劃內的縣(區)數據匯總產生,缺失的 — 17 — 縣(區)必須在“年報編制說明”中注明(建議縣(區)完整性檢 查方法為:將本地區最新的行政區代碼庫與數據庫中的縣(區)進 行對比),數據的完整性將嚴格按此要求考核。 三、環境統計季報數據報送要求 (一)污染源季報 污染源季報報送范圍為環季綜1 表、環季綜1-1 表、環季綜1-2 表和環季基1 表;打印表只需打印環季綜1 表,環季綜1-1 表和 環季綜1-2 表。報送時間為每季度終了后15 日內,具體報送方 式見表1。 (二)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季報表 環境質量報表不需要各省級環保部門上報,只需自己填報并掌 握數據情況即可;環境管理季報表由各業務部門分別上報上級業務 部門。 四、對專業統計年報數據報送要求 2007年開始執行“十一五”專業報表制度,其文號為國統制 〔2007〕44號。 (一)必須使用專業年報軟件上報數據。 (二)各地區及各業務部門在下發專業統計軟件前,應按本年 度變更后的行政區劃代碼統一更新代碼庫。上報時將本地區的新、 舊行政區劃代碼表一并打印上報。 (三)上報數據庫中必須包括地(市)級、省級的數據,上報 的年報打印表和邏輯校驗表等文字材料只報省級。 — 18 — 五、對數據質量的要求 各級環保部門按照“全國環境統計數據審核技術要求”(見附 件三)嚴格審核數據。 六、數據上報要求及總局各業務司聯絡方式 對上報、傳輸數據的具體要求見表1。 表1 2007年環境統計數據上報要求 上 報 內 容 上報時間 上 報 方 式 備 注 一、綜合年報 1、基礎數據庫、綜合數據庫、行 政區劃代碼庫 次年3月20日前 E-mail: cnemcln@vip.163.com 所有的綜合數據庫必須 匯總到縣(區)級 2、邏輯校驗結果表(電子版) 同上 同上 3、分析表 同上 郵寄或送達 4、打印年報表、年報編制說明 同上 郵寄或送達 打印報表只需綜表原表 5、統計分析 年報匯審會提交 6、工作總結 同上 二、污染源統計季報 1、污染源季報數據庫(環季基1 表)和匯總數據庫(環季綜1表, 環季綜1-1表,環季綜1-2表) 每季度終了后15 日內 E-mail: cnemcln@vip.163.com 排污收費季報表 季后30日內 同上 2、匯總數據的打印表、季報說明 等文本材料 同上 郵寄 打印環季綜1表,環季綜 1-1表和環季綜1-2表 三、專業年報 1、除排污費使用情況報表外的所 有專業報表匯總數據庫 次年1月20日前 E-mail: 各主管司處指定網址 軟件數據必須到地市級 2、排污費使用情況報表 次年3月底前 同上 同上 — 19 — 上 報 內 容 上報時間 上 報 方 式 備 注 3、打印年報表 同該專業報表 上報時間 郵寄或送達各主管 業務司 4、邏輯校驗結果表 (電子版) 同上 同上 5、行政區劃代碼庫(新、舊兩套, 只報改動及增加部分) 同上 同上或與紙表一同 郵寄 總局機關各部門聯系方式見表2。 表2 總局各部門環境統計專業報表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司(辦) 聯 系 人 電 話 電 子 郵 件 環境統計專業報表 彭德富(信訪) 66556035 peng.defu@sepa.gov.cn 環年專辦1 表、環季專辦 辦公廳 1、2 表 李敏君(檔案) 66556028 li.minjun@sepa.gov.cn 環年專辦2 表 規劃司 房 志 66556125 fang.zhi@sepa.gov.cn 環年專規表 李文強 66556164 li.wenqiang@sepa.gov.cn 法規司 趙 柯 66556169 zhao.ke@sepa.gov.cn 環年專法表 人事司 張玉軍 66556177 zhang.yujun@sepa.gov.cn 環年專人1、2 表 科技司 劉海波 66556205 liu.haibo@sepa.gov.cn 環年專科1、2、3 表污控司 李 蕾 66556246 環年專控1、2 表 生態司 彭慧芳 66556305 peng.huifang@sepa.gov.cn 環年專生1、2 表 鄒世英 66556409 環評司 劉 敏 84932646 lmcraes@acee.org.cn 李忠華 66556045 anbdyli@yahoo.com.cn 環年專評1-1、1-2、2 表, 環季專評1、2、3 表 環監局 王玉宏 66556439 wang.yuhong@sepa.gov.cn 環年專監1、2、3、4、5 表, 環季專監1、2 表 宣教司 趙 瑩 66556058 環年專宣表 — 20 — 附件三: 全國環境統計數據審核技術要求 一、各類屬性代碼準確性審核 核查企業法人代碼、行業代碼、排水去向代碼、行政區代碼、 受納水體代碼等是否填寫完整無誤。 二、企業環境統計報表數據準確性的審核 (一)核查企業提供的臺帳是否準確完整。主要從企業各類屬 性標識情況,產品產量、單位,工業總產值,燃煤灰份,硫份,單 位能耗量,單位水耗量,單位煤耗量等企業基本生產情況進行重點 審核。 (二)核查報表填報是否規范,數據與單位是否對應,指標單 位是否符合統一要求。如,表格中的指標項有無空缺:表格中的指 標若無法取得數據,劃“-”;是零時應寫“0”,這里的“0”是數 字為零,不表明無法取得數字。 (三)根據企業生產工藝類型及污染治理設施情況判別企業污 染物產生濃度、排放濃度以及污染物去除效率是否合理。如,某企 業污水處理設施運轉情況、廢水排放量、達標量與往年相同,但COD 排放量差異很大;或者企業的污水處理設施因故停運,但廢水達標 量和COD 排放量與設施正常運轉時一樣,均可視為不合理。 (四)填報指標偏大或偏小的,應重點審核。如,環保治理設 — 21 — 施處理能力和運行費用偏大或偏小;消耗噸煤的二氧化硫、煙塵產 生量偏大或偏小;水泥行業噸產品工業粉塵產生量偏大或偏小等等。 (五)存在下列不符合邏輯關系的,應重點審核: 存在有廢水處理設施、運行費用而無污染物去除量,或無廢水 處理設施,但有污染物去除量的現象; 存在無污水處理廠,但在基1 表中有排入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廢 水排放量的現象(排入外區污水處理廠的除外); 存在有“廢水排放量”,但無廢水中污染物排放量的情況; 存在有燃料煤消耗,但無燃燒廢氣、二氧化硫、煙塵、爐渣產 生量的現象; 存在無燃料煤、燃料油和燃氣,但有廢氣及污染物產生量的情況; 存在有處理設施、處理能力和運行費用,卻無污染物去除量現象; 存在無處理設施,卻有污染物去除量的現象; 存在有脫硫設施,但無二氧化硫去除量或二氧化硫去除率小于 40%的現象; 存在無脫硫設施,卻有二氧化硫去除量或二氧化硫去除率大于 40%的現象; 存在有煙塵去除量,但無粉煤灰產生量的現象; 存在廢水(氣)治理設施數、廢水(氣)治理設施運行費、廢 水(氣)治理設施處理能力3 個指標間的邏輯關系及變化趨勢不一 致的現象; 存在有“原料煤消費量”,但無“生產工藝過程中廢氣及廢氣污 — 22 — 染物排放量”的情況; 存在有工業鍋爐或工業爐窯,但沒有廢氣及污染物排放量的情況。 (六)企業工業廢水,工業COD 和氨氮,工業二氧化硫、煙塵 和粉塵,工業固廢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否存在過大過小現 象,并進行縱向比較,變化幅度過大的應重點審核,如工業廢水排 放量原則上應是新鮮用水量的60%~90%。 三、各級環境統計匯總數據準確性的審核 (一)上報數據是否有責任性或技術性錯誤。如,單位混淆, 小數點錯誤; (二)上報數據指標間的邏輯關系是否有誤。如,環年綜1 表 “排入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廢水量” 應與環年綜4 表中“處理工業廢 水量”相符,綜6 表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應與綜4 表中(污水年 處理量-處理工業廢水量)相符; (三)通過平均濃度計算審核數據。如,計算出各地區污染物 平均排放濃度,根據該地區的工業結構,再對照排放標準,判定其 主要數據是否合理;不同地區之間同一類行業的平均排放水平是否 存在較大差異。 (四)采用監測(含自動在線監測)數據核查統計數據。用污 染源監測提供的廢氣、廢水流量和污染物濃度等監測數據核查統計 數據。 (五)用產品產量排放系數審核統計數據。如,根據生產過程 中單位產品的經驗排放系數進行計算、審核污染物的排放量。這種 — 23 — 計算方法的關鍵在于取得不同生產工藝、不同生產規模下準確的單 位產品經驗排放系數。 (六)環境統計數據與地區經濟發展趨勢是否協調,與統計部 門公布的相關產品產量數據是否符合邏輯對應關系。如,對火電、 水泥、鋼鐵等行業,檢查環境統計數據中行業的產品產量與政府統 計部門對外公布的產品產量是否大致相等,根據噸產品產量審核主 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煙塵、粉塵等)排放量。 (七)核查填報數據與物料衡算數據之間的差別是否較大。如, 根據燃煤灰份、硫份以及燃料煤消耗量判定煙塵和二氧化硫產生量 以及爐渣和粉煤灰產生量是否合理。 附件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三條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 和國家規定,如實提供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 環境統計綜合報表制度 (2007 年統計年報和2008 年定期報表)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007 年9 月 1 附件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三條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等統計調查對象,必 須依照本法和國家規定,如實提供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三十條規定:統計機構、統計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泄漏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或者 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并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 處分。 環境統計專業報表制度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007 年8 月 刪除的內容: 2007 年7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姚莉莉

姚莉莉

執業證號:

14101201711994800

河南律旗律師事務所

簡介:

姚莉莉律師,執業于河南律旗律師事務所。從事法律工作3年,執業1年。在我看來事無大小,對每個當事人都應盡心服務,每個案件都應認真對待,全力以赴。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姚莉莉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18修正)

2018-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埃及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若干規定的決議

1979-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

2001-04-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修正)

2004-08-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1996年議定書》的決定

2006-06-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的決定 [修正]

1991-06-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93-1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市政機構問題的決定

1999-08-29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2003-03-06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1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

2012-07-1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

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

2011-05-23

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0-12-20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市| 清徐县| 江山市| 扎赉特旗| 长寿区| 长治市| 邳州市| 新和县| 陇南市| 南岸区| 贺兰县| 峡江县| 报价| 永德县| 无锡市| 舞阳县| 新竹县| 襄樊市| 淳化县| 南陵县| 牙克石市| 罗甸县| 沽源县| 新乡市| 松桃| 丹阳市| 石门县| 会宁县| 滁州市| 衡山县| 无锡市| 敖汉旗| 四会市| 麦盖提县| 桐乡市| 德保县| 西贡区| 铁力市| 云霄县| 灵川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