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
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公路水路交通運輸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交政法發[2009]2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單列市交通運輸廳(局、委),部屬各單位,有關交通運輸企業:
為結合交通運輸實際貫徹落實中央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現印發部制定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公路水路交通運輸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今年4月中旬,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了一季度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了下一階段經濟工作。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一季度經濟形勢匯報》。去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形勢的急劇變化,黨中央、國務院及時采取了一系列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重大決策措施,近期又批準了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目前,這些決策和舉措已初見成效。今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態勢顯現出一些新的積極變化,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公路、水路客貨運輸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和貨類水運價格下降趨勢有所減緩。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國際金融危機還在發展和蔓延,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還十分嚴峻,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影響還在加深,航運企業全面虧損,港口生產主要指標下滑,公路貨流量減少,貨車報停和船舶停航比例還比較高,交通工程建設領域安全風險加大。因此,既要認識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堅定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計面臨的嚴峻形勢,密切關注形勢變化,絕不能盲目樂觀、掉以輕心,把困難和風險看得重一些,把政策舉措準備得充分一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交通運輸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突出重點,扎實工作,努力推動交通運輸業平穩較快發展。一是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運輸組織和運輸市場監管,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發展。二是要根據交通經濟運行情況和政策實施效果,及時完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強政策銜接,用改革的辦法破解交通運輸發展難題,把克服當前困難和解決深層次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三是要抓住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機構改革的契機,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立符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律、有利于綜合運輸體系發展的體制機制。四是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切實從交通運輸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五是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把交通運輸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章)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一日
關于進一步促進公路水路交通運輸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決策部署,進一步促進公路、水路交通運輸業平穩較快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發展。一是繼續加強中央新增投資項目的督查,切實抓好配套資金到位、資金使用安全和工程建設質量,力爭2009年、2010年全社會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2008年穩步增長,重點支持對加快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具有關鍵意義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網主骨架、省級連接線、瓶頸路段擴容改造,重點加強區域間的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改造,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切實把農村公路建成脫貧路、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做到路通、車通、人通、財通。三是積極推進內河航道特別是長江黃金水道、京杭運河及干線航道建設以及內河航電樞紐、對沿海港口發展有較大影響的出海航道和防波堤等建設。四是加快實施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規劃,加大物流園區、中心城市綜合客運樞紐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選擇有條件城市開展示范工程。五是建立全國性公路、水路交通信息網絡,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形成與完善。六是抓緊交通工程建設各環節的行政審批,尤其要抓緊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審批和施工許可工作,為加快交通工程建設創造條件。
二、優化交通運輸組織,提升行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一是鼓勵交通運輸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增強抵御風險能力;鼓勵大型航運企業和與交通運輸業相關聯的上下游企業交叉持股,組成戰略聯盟。二是統籌城鄉客運發展,大力發展旅游客運、快速客運和農村客運,建立方便快捷、滿足不同層次出行需求、網絡化運營的客運服務體系。三是加快集約化、專業化、網絡化現代運輸方式發展,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甩掛運輸、集裝箱運輸、江海直達運輸、特種貨物運輸、廂式貨車運輸以及重點物資的散裝運輸。四是加快發展城市配送、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等物流服務,鼓勵傳統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和實現物流延伸服務,逐步建立快速高效、無縫銜接的運輸網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調整交通運力結構,引導運力合理發展。一是鼓勵交通運輸企業根據國家鼓勵老舊車船報廢更新和強制淘汰單殼油輪的政策,加速船舶、車輛更新。二是加快推進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三是加強運力宏觀調控,控制新增運力,對實載率低于70%的客運線路,不批準新增運力。提高公路貨運車輛的安全、節能環保準入標準,優化運力結構。四是適度調控中國籍國際航運船舶進入國內航運市場,嚴禁國外運輸船舶變相進入國內航運市場。
四、加強和改進運輸市場監管,營造公平、公正、規范的市場環境。一是強化執法監管,打擊無序競爭、違法經營,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市場公平交易。二是促進運輸市場的統一開放,消除地方保護和制約運輸一體化發展的相關制度及政策障礙,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運輸市場。三是推進交通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完善服務質量信譽考核及通報制度,促進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四是繼續加強車輛超限超載和水路內貿集裝箱超載治理,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執法監督,規范執法行為,杜絕以罰代管等現象。五是深入開展打擊“黑車”等非法運輸經營的行為,促進道路運輸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六是進一步完善項目審批機制,規范項目審批行為,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構建交通運輸行業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
五、推進節能減排,轉變交通發展方式。一是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集約化發展理念作為編制各項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與規劃的主要原則,做好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和規劃工作,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的供給。二是貫徹落實《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發展政策》,建立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修訂有關工程技術標準規范,在交通建設領域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三是以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限值標準為依據,盡快建立并實施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準入制度,協調有關部門落實高耗油營運車輛提前退出運輸市場
經濟補償政策,組織開展高耗油營運車輛提前退出運輸市場的試點,力爭用5年時間,使在用營運車輛全部符合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四是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8〕23號)要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有條件的省會城市,適當提前城市公交車輛的報廢期。五是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在部分城市推廣使用以混合動力為主的節能和新能源公交車及出租汽車。六是推廣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技術和經驗,組織開展第三批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示范項目活動。
六、加強運輸市場監測分析,完善運行預警和反應機制。一是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建立健全交通運輸行業經濟運行監測預警和反應機制,充實工作力量,完善監測手段。二是切實加強對交通運輸市場的跟蹤分析,以月為周期及時掌握運輸生產動態、運力供求及運價變化走勢等市場信息。三要在市場出現異常苗頭時,能及時發出預警信號,采取適當應急措施,維護市場穩定。四是與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建立信息互通和化解風險機制,積極爭取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維護大型交通運輸企業生產經營穩定,防范出現大面積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五是建立與交通運輸企業、相關學會協會更加全面和直接的聯系,密切關注企業受當前經濟下行的影響程度,了解企業困難,聽取企業建議,及時研究出臺有效措施。六是研究建立應對燃油價格上漲和波動的長效機制,促進交通運輸行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七、完善政策法規體系,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一是加強行業法制建設,進一步梳理現行交通運輸法規、政策、機制及標準規范,積極推進“廢、改、立”工作,配合制訂《航道法》、《
公路保護條例》、《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及修訂《收費公路條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等,加快完善促進綜合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法規體系。二是以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機構改革以及稅費改革為契機,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宏觀管理,強化市場監管,更加注重公共服務,創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符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律的體制機制。三是積極推動和深化公路、航道、港口、海事、救撈等重點領域的體制改革,鞏固引航管理體制改革成果,按照大部門體制要求調整和優化組織結構。四是及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確保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后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客貨運輸、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等原有政策的優惠力度不減。
八、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全力維護行業穩定。一是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建立重特大
安全事故監測預警系統,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保障能力。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開展好安全生產年活動,確保公路、水路交通行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二是加強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港口安保工作,加強對化學危險品運輸的監督管理,加大對船舶安全技術狀況檢查力度,加強對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的日常監管,做好航運企業封存船舶集中停靠及安全監管工作。三是提高道路運輸安全監管能力,開展營運客車安全標準研究,督促“三關一監督”制度落實。四是繼續加強安全生產專項督查,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不齊、現場防護不達標等問題的項目堅決不準開工。對特殊、復雜的工程進行安全生產專項評估。五是認真梳理交通運輸行業在政策方面存在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及早研究工作意見,防止因政策不落實、不完善或制定出臺政策時考慮不周,引發社會矛盾和群體性事件。六是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重點做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涉及征稽人員、收費人員的轉崗和安置工作。七是積極了解公路、水路運輸相關人員的從業情況,幫助解決問題,樹立信心,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