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竊罪中的秘密竊取是怎樣認定的
盜竊罪作為一種最常見的侵犯財產型犯罪,存在著諸多司法疑難問題和理論紛爭。在我國,“秘密”竊取為盜竊罪犯罪構成要件,所謂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采取自認為不為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經手者所發覺的方法,暗中將財物取走的行為。至于他人是否發現,在所不問。只是行為人是自認為不被他人發現或者沒有被他人發現。結合審判實際,筆者認為秘密竊取具有以下特征:
(1)秘密竊取是指在取得財物的過程中沒有被發現,是在暗中進行的。如果正在取財的過程中,就被他人發現阻止,而仍強行拿走的,則不是秘密竊取,構成犯罪,應以搶劫罪論處,這種類型屬于轉化型的搶劫罪如果取財時沒有發覺,但財物竊到手后即被發覺,后公開攜帶財物逃跑的,仍屬于秘密竊取,要以盜竊論處;如果施用騙術,轉移被害人注意力,然后在其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取走財物的仍構成秘密竊取。如行為人假借施法消災調包財物,因為被害人拿出財物是為了要被告人幫助“施法消災”并沒有使被害人喪失對其財物的控制,故對該行為應當以盜竊罪定罪論處。
(2)秘密竊取具有相對性,行為人盜竊公私財物之行為相對于財物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而言沒有被發覺。在竊取財物的過程中,只要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沒有發覺,即使被其他人如路人發現的,也應屬于秘密竊取。如盜竊公共場所的電動車上,行為人實施盜竊行為,財物的所有人并不知其財物被盜竊,但對于大街上過往的行人并無秘密可言,在這種情況下,仍應當以盜竊論處。
(3)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自認為沒有被財物所有人、保管人經手人發覺,但如果在事實上卻被財物所有人、保管人察覺而出于某種原因未作出反應,行為人之行為也應構成盜竊罪。如甲進入乙家盜竊,乙雖然暗中察覺了甲之行為,但惟恐受甲之傷害而懼于對其采取阻止措施,從而使得甲之行為得逞。雖然從客觀上看行為人之行為已被知曉,但行為人主觀自認為未被他人發覺,因而其手段仍具有“秘密性”。如果行為人在盜竊財物時自認為財物控制人已經發現了其不法行為,而事實上控制者并沒有發現其不法行為,此類行為盡管控制者沒有發現,但是已不再是秘密竊取行為,不應定性為盜竊罪。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認定秘密竊取的關鍵是綜合考慮作案時的各種情況,正確認定行為人的主觀故意,而不能以失主實際是否發覺作為判斷是否秘密竊取的標準。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宅基證改名字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17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自身優勢
2021-01-01第三方支付的各方主體都有誰
2021-01-03殘疾賠償金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1監視居住算羈押期限嗎
2021-03-04擔保合同應該采取什么形式
2021-01-06合同一方違約怎么處理
2020-11-10應該如何挑選房屋中介
2020-11-26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出售民間偏方治病出售民間偏方都構成銷售假藥罪嗎
2020-11-15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c1駕照實習期扣分規定有哪些
2021-03-10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航空貨物運輸保險的投保范圍與保險責任
2020-12-30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保險合同生效
2020-12-20應怎樣避免保險過期不賠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