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破產案件中,出現的種種侵害債權人合法權益的欺詐行為,已成為破產制度順利實施的嚴重障礙,必須認真研究解決。要正確界定破產欺詐行為的表現及其范圍,首先必須樹立起符合市場經濟體制和破產法理論的正確觀念。并不是在破產程序中所有使債權人不能全部受償,彌補經濟損失的行為,都是破產欺詐行為。債權人因此而受到的損失,是在向市場經濟轉化過程中,難以完全避免的正常經營風險。破產企業逃避債務是破產責任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規避破產法律規范的行為。根據我國破產法的規定和實際情況,一般而言,破產欺詐行為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1.隱匿、轉移企業財產
企業破產使企業不能繼續生產經營,其全部財產用來清償債務。債務人往往考慮的不是能清償多少是多少,而是盡量減少清償的數額,其行為方式是隱匿、轉移財產。特別是“債務人申請破產”須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的規定,致使企業的主管部門為了達到使該企業“起死回生”、重新建立的目的,從部門利益出發,暗中施計,使企業隱匿、轉移企業財產。其實質是變相的逃避債務。某些人對破產制度的不正確理解也助長了此種欺詐行為的發生。如有人認為,將己達到破產界限的企業中尚有經營價值的資產或部門分離出來,形成新的經濟實體,然后再申請破產,以減少破產損失,并稱之為“先分后破”方式②。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這樣做固然使破產企業的損失減少了,但卻將所減少的損失全部轉嫁債權人身上,實際上形成抽逃資產、逃避債務的后果,對此必須予以糾正。
所謂隱匿財產,是指企業在因資不抵債而宣告破產的情況下,為謀私利而隱匿,破產財產的行為。企業被宣告破產時,其破產企業的財產除優先撥付破產費用外,按照破產財產順償程序進行清償,任何組織、個人都不得隱匿、轉移破產財產。至于破產財產的范圍,根據《破產法》第28條規定,是指:(1)宣告破產時破產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2)破產企業在破產宣告后至破產程序終結前所取得的財產:(3)應當由破產企業行使的其他財產權利。除此以外,己作為擔保物的財產不屬于破產財產;擔保物的價款超過其擔保的債務數額的,超過部分屬于破產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機構的業務范圍包括哪些
2021-03-18公司倒閉孕婦賠償標準
2020-11-14公司法人變更的費用要多少錢
2020-11-23福建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3-25指定住所監視居住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6匯票承兌程序有什么
2021-03-20夫妻離婚后房屋能否贈予對方
2021-02-16夫妻離婚孩子是否應支付贍養費
2021-03-24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商業銀行出租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0-11-12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啥時候提出放棄繼承權
2021-02-23雇傭關系能是多人嗎
2021-02-11非法侵入住宅罪認定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23勞動爭議仲裁和解與仲裁調解的區別
2020-11-25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020最新
2021-02-06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人身保險投保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2夫妻共同財產有沒有包括保險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