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日益激烈,以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為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的現象日漸增多。雖然各級法院每年都公布大量侵犯知識產權類的案件,但實際上,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犯罪的行為遠遠不止這些,很多案件以受害人放棄權利而不了了之,受害人尋求保護的多數此類案件通常都以行政處罰或者民事訴訟的方式予以解決。其原因在于目前的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過于寬泛,對于如何認定犯罪數額均沒有明確,是目前商業秘密刑法保護的主要障礙之一,使致侵權人得到刑事懲罰的成功率并不高。
一、法條依據
1.1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1.2第二百二十條
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二、法條分析
2.1立案標準
2001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頒布《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根據《追訴標準》第六十五條,侵犯商業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致使權利人破產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立案標準第1項規定,“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
所謂商業秘密,刑法第219條作了立法解釋,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技術信息,是指技術配方、技術訣竅、技術流程等信息。經營信息,是指有關經營的重大決策,以及與往來客戶的情況等信息。所謂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安全事故罪與他罪區別
2021-01-09個稅匯算清繳過了期限,還能匯算嗎
2021-01-04被人騙婚可以撤銷婚姻嗎
2021-03-03國家賠償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06股東違法股權沒收嗎
2021-01-06股權轉讓何時生效?
2021-03-20三維標志商標什么意思
2021-01-20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申請回避必須暫停審理嗎
2021-01-31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業務承包關系算雇傭嗎
2021-01-13公司裁員答應賠償不給怎么辦
2021-03-21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當事人能否當庭變更訴訟請求
2020-12-14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辭退過了醫療期的員工如何賠償
2020-12-28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