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件中的鑒定問題是怎樣的
“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準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
“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
“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后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
“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的通知
第十六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二)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本條規定的“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準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后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對本條規定的上述行為難以確定的,應當委托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鑒定。本條規定的"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后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按照《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管理辦法》的規定,委托估價機構進行確定。
以上內容由律霸網小編整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須知,離婚財產分配,離婚孩子撫養
2021-02-24多人出資成立的公司性質是什么
2020-12-15專利初步審查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4買賣婚姻能提出離婚嗎
2021-03-24按揭房解押要多久
2020-12-24工地勞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4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保險是先用交強險賠付嗎
2020-11-09掛車事故沒保險怎么辦
2021-01-08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CIP 運費和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2021-01-30"死"保單幫您"活"理財
2021-01-14買保險花多少錢比較合適?
2020-12-25違建拆遷,究竟怎么拆才合法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