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件中的鑒定問題是怎樣的
“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準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
“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
“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后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
“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的通知
第十六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二)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本條規定的“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準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后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對本條規定的上述行為難以確定的,應當委托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鑒定。本條規定的"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后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按照《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管理辦法》的規定,委托估價機構進行確定。
以上內容由律霸網小編整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安置的裁決
2020-11-20規模小的公司可不設監事會嗎
2021-03-21反擔保成立須要什么條件
2021-01-16告誡制度適用哪些范圍
2020-11-24解除婚姻關系有哪些途徑
2021-01-25婚前隱瞞債務是騙婚嗎
2021-02-12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交通肇事罪一般判幾年
2021-01-07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質押關系還是保管關系是怎樣的
2021-01-15占用河灘地如何處罰
2021-02-12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航班取消改簽要加錢嗎
2020-12-25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房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1-01-19房屋財產保險費計算方式
2020-11-22保險人的違約責任問題有哪些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