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行政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對合同進行監督,但不得超越法律規定的范圍對合同進行干預。
依據合同法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負責監督處理。對合同的監督應當依法進行,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以外,都是事后監督,不應當也不必要對所有合同進行事先審查。對合同的監督,是監督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對當事人依法享有的合同權利以及民事處分權利不應干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情況下公司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2020-11-12行政強拆流程
2020-11-12發明專利駁回復審周期是多長
2020-11-09船舶修理受傷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25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勞動合同變更需要員工同意嗎
2021-02-06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樓宇外墻面使用涉及什么法律問題
2020-11-15異地買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23房屋中介居間不成功能求償嗎
2021-01-15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勞動糾紛過多久失效
2021-01-16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荒山承包變工業用地可以嗎
2021-03-09土地流轉方式有幾種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