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合同糾紛主要有哪些方法
合同法第128條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當事人不愿和解調解或者合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向仲裁機構中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根據這一規定,可以總結出合同糾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1)和解
和解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發生糾紛時可以再行協商,在尊重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就爭議的事項達成一致,從而解決糾紛的方式。和解是當事人自由選擇的在自愿原則下解決臺同糾紛的方式,而不是合同糾紛解決的必經程序。當事人也可以不經協商和解而直接選擇其他解決糾紛的途徑。
(2)調解
凋解是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過運用說服教育等方法來解決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調解有兩種方式一是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當事人發生合同糾紛,可以向糾紛當事人所在地或者糾紛發生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二是行政調解。主要特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居中對合同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調解。申請行政調解的糾紛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申請人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有明確的被申請人、具體的調解請求和事實根據;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案件范圍的規定。但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或者已經向仲裁機構申請裁的。從及一方要求調解另一方不同意調解的,調解申請不于受理。雙方當事人接受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即應當按照調解協議書履行各自的義務。由于調解協議書不具有法律強制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來解決爭議。
(3)仲裁
仲裁是指發生合同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根據爭議發生前或發生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仲裁機關進行裁決并解決糾紛的方式。仲裁具有“準司法”性質,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4)訴訟
訴訟是指合同糾紛發生后,當事人如果沒有仲裁協議,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對合同糾紛依法予以處理。這是解決合同糾紛的最常見方式。合同糾紛經人民法院審理并作出判決后,當事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調解書必須履行,拒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25企業改制后是否需要建立新賬
2021-01-06商標續展的作用是什么
2020-11-21購房黃皮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4想領結婚證父母不給戶口本怎么辦
2020-12-09買賣婚姻能提出離婚嗎
2021-03-24什么情形下接受勞務方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2021-03-05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租賃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全部是1年嗎
2020-11-09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房地產開發流程及五證是什么
2020-12-29免責條款有何用
2021-03-13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如何認定猝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3-16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違反保險合同條款無法獲得賠償
2020-12-01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15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