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交易就有風險,一個企業的對外交易行為主要是由合同來規范的,所以其面臨最大的風險就是合同中的種種陷阱,尤其是在對方缺少履行合同的誠信時,大量無效和內容不規范的合同就會給守約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了解常見的合同陷阱,提高企業的法律意識,加強內部管理,是使減少和避免企業糾紛最有效的途徑。常見的合同風險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的問題:
1、交易對方的資信狀況缺少了解.
一般情況下,企業在投資之前,首先要對交易對方的經營狀況有所了解,不能盲目投資。實踐中,合同一方往往在未查驗對方營業執照或工商登記,對該企業的性質、經營范圍、注冊資金及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不甚了解的情況下草草地簽訂了合同,在索要貨款時才發現對方無任何財產或下落不明。
2、交易對方是否為適格主體缺乏認識.
企業中未經授權的科室、車間等內部部門,或者是未正式取得營業執照和已經被注銷、撤銷的企業本身都不具備對外簽訂合同的主體資格,除非其事先得到法人授權、事后得到法人追認或事后取得了法人資格,否則其簽訂的合同是無效的。上述不具備合同主體資格的部門有時具備一定的履行能力,就使一些企業認為,只要能履行合同義務,有沒有主體資格都無所謂。一旦對方發生履行不能的狀況時,如果其主管單位不承認合同效力,企業就要受損。
3、擔保人的具體情況疏于審查.
如果交易對方提供了擔保人,會讓企業覺得多了一層保障。但事實上,大部分擔保合同無非是走一個形式,通常是在關聯企業或有著密切往來的企業之間相互提供擔保,而企業也很少會去審查擔保人的經營狀況。有些擔保企業本身就已經是負債累累,自身難保,已經被吊銷或面臨破產,當交易對方無法履行合同時,企業從擔保人那里也無法收回投資。還有一些企業認為由行政機關或其所屬事業單位提供擔保更加可靠,但事實上按照擔保法有關規定,行政機關及事業單位不具有對外擔保資格,這樣的擔保形同虛設,是最不可靠的。
4、抵押財產的狀況怠于查驗.
有的企業認為,對擔保人的資信狀況不好把握,但抵押物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讓人產生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然而實踐中的諸多教訓表明,事實并非如此。有的企業為了換取對方的信任,一項財產上設置多個抵押權或者重復抵押,使抵押財產的價值遠遠大于被擔保的財產價值,卻并未告知對方,從而使債權人的資產流失,抵押權落空。還有的企業將自己并不享有所有權的財產設定抵押,或者是抵押的標的物本身即不符合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為禁止用于抵押的財產或標的物本身就是法律禁止流通物,這樣的抵押合同無效,造成債權人財產流失。
5、頭變更合同后未用書面形式確認.
根據合同實際履行情況及市場的波動變化,對原合同的標的、數量、價格、履行期限等內容進行變更是一種普遍現象。一些企業在訂立合同時比較注意采用書面形式,而在對合同進行變更時卻常以口頭協定來代替書面協議。如果對方缺少誠信意識,在合同履行后不承認變更內容,企業在訴訟中便無據可依。
6、及時行使法定抗辯權利.
合同法賦予合同當事人三大抗辯權,即先履行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對于降低交易風險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履行次序,企業作為先履行一方,有足夠證據證明對方出現財務危機或瀕臨破產等情況,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如企業作為后履行一方,在對方未先履約或履行不符合約定時,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辯權;如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履行次序,雙方互負的債務均已屆清償期,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或對方履行不符合約定時,可以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有些企業簽訂合同后并不關注對方經營狀況的變化和實際履約情況,自己履行了義務卻因對方虧損、破產或轉移財產而無法收回投資的案件并不罕見。
7、同條款語意模糊,易產生歧義.
合同是確定雙方權利義務的最根本的依據,因此企業在簽訂合同之間,必須認真斟酌每一條款,將可能發生爭議的地方詳細說明。但實踐表明,企業往往容易忽視合同內容的規范翔實,有時代表單位簽訂合同的人可能本身并不十分了解合同中標的物的性能、用途等相關指標,也未經過技術人員或有關領導的審查,便輕易作出決定,而當合同履行發生爭議時,從粗線條的合同條款中卻無法找出對自己有利的依據。
8、同缺乏專人管理而超過訴訟時效.
在訴訟時效期限內當事人若不主張權利,則將喪失勝訴權。有些企業負責人只管簽合同,而并不派專人去監督合同自簽訂至履行的整個過程,直到有些債權無法追回訴至法院時,才知道已經過了訴訟時效。很多有著經濟往來的企業一般都會存在三角債務,但只要二者還能繼續維繼交易關系或者是企業自身經濟實力雄厚,彼此就不會開口要賬。可是一旦關系破裂或者企業經營出現危機,需要資金周轉時,就不得不去收賬。往往這時,有相當一部分債權已經超過了訴訟時效,除非對方自愿償還,否則即使通過法律途徑也無法要回錢來。另有一些企業雖然設置專門的要賬人員去負責收取債權,但多數情況下是無功而返,也沒有與債務人達成還債協議,以致在訴訟時沒有任何可以證明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法院只能認為該債務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不予保護。
9、企業印章的使用缺乏規范管理.
合同法規定,企業法定代表人的簽名或蓋章只要具備其一,合同便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法定代表人都會授權他人對企業印章進行管理,但往往印章的使用程序并非十分嚴格,從而導致濫用印章的情況頻出不窮。有時掌管印章的人由于人情關系等原因,未經法定代表人許可,便隨意向他人出具蓋有印章的空白合同、介紹信,或者將印章借與他人使用而不問其具體用途,往往是追究企業責任的時候,領導才會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借用印章的人通常都是以轉嫁責任為目的,以印章所屬企業的名義購買貨物或是為他人提供擔保,由于有印章為證,最終該企業不得不承擔責任。
10、不及時收回,導致被授權人濫用權力.
企業總是要授權一些人代表自己對外簽訂合同,但往往未明確授權的范圍和期限,對離職人員的授權憑證如蓋有企業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介紹信等未及時收回,也未告知交易伙伴本企業人員的變動情況,導致一些已經喪失授權的人員仍然冒用原單位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而交易對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由于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信賴關系,仍然會相信其具有授權,最終由授權單位承擔責任。
二、如何防范企業合同風險
1.問詢法。包括調查問卷法、面談法、專題討論法、**菲法等。實際工作中多采取調查問卷法。在審計實踐中,合同審計調查問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合同管理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情況,二是崗位職責制訂及履行情況,三是合同管理流程情況,四是合同管理基礎工作,如相關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臺帳、合同檔案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等。
2.流程圖法。主要是將合同從立項簽訂、招投標、委托授權、市場準入、合同履行、終結及售后服務全過程,以流程圖的形式繪制出來,從而確定合同管理的重要環節,識別合同風險,進而進行風險分析,提出補救措施。這種方法比較簡潔和直觀,易于發現關鍵控制點的風險因素。
3.測試表法。主要是將合同各關鍵控制環節以測試表的形式進行測試,以查找合同管理的風險點和控制缺陷,分析其潛在的影響和重要程度,提出規避和防范風險的措施。測試表大體上可以設計以下幾種:
一是市場準入控制測試表,主要測試合同簽訂雙方隊伍資質、市場準入情況、外部隊伍考核情況和轉包、分包情況。
二是招投標和授權批準控制測試表,主要測試經濟業務是否按規定進行投標、投標過程是否規范、招投標收入是否納入統一財務管理、合同簽訂程序是否到位、甲方代理人是否持有委托授權書。
三是合同條款內容及履行情況測試,主要測試合同的標的、數量、質量、價格及酬金標準、履行期限、地點、方式、違約金和賠償金是否明確具體,履行情況如何,付款憑證的數據是否與物資驗收單、發票、合同履行結算單相一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貸逾期如何處理
2021-02-09新公司法關于股權轉讓的規定
2021-03-05租賃權與抵押權發生沖突,哪個權利更優先?
2020-11-16贍養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1農村信用社擔保合同擔保期是多久
2021-03-23超市顧客受傷,保險賠償如何請求
2021-03-132020年疫情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4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飛機延誤多久有賠償
2020-12-11被保險人先行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9傷者起訴,我和保險公司訴訟費誰來出呢
2021-02-04保險合同能否查封
2021-01-01事故車停運,能要求保險公司賠償間接損失嗎
2020-11-09保險公司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是什么
2021-02-14提前還貸后如何退保險?
2020-12-02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類有哪些
2021-01-17什么人能繼承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3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可以對抗第三人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