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贈與合同不履行的,能否要求賠償
《合同法》規定,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過失是行為人違反其應盡和能盡的注意義務的行為的心理狀態。根據過失的輕重程度,可以將其分為輕過失和重大過失:欠缺一個謹慎之人所應有的注意而致人損害構成輕過失;未達到一個疏忽之人所能達到的注意而致人損害構成重大過失。
在普通贈與合同中的贈與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只有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中的贈與人才可能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并且僅僅是在因其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情況下才承擔該責任,也就是說,在因其輕過失而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情況下,贈與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贈與人可不履行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為了保護贈與人的利益,當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時,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也就是說,在贈與合同訂立后或者贈與人已經部分履行贈與義務后,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贈與義務或者不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但尚未履行的部分贈與義務。
贈與人不再履行贈與義務,應當符合下列法定條件:一是經濟狀況顯著惡化,是發生在贈與合同成立之后,而不是成立之前。如果自身的經濟狀況本已十分不好,仍向他人表示贈與意思,實際上其贈與的意思表示多無誠意,贈與合同也無履行基礎。二是經濟狀況顯著惡化,致使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或者使個人的家庭生活發生困難,不能維持自己的正常生計,不能履行扶養義務等。符合上述條件的,不論贈與合同以何種方式訂立,不論贈與的目的性質如何,贈與人可以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贈與義務。
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04醫療糾紛訴訟時效中斷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03勞動糾紛債權能否轉讓
2021-03-06虛開發票處罰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2-08累積記分制度有哪些規定
2020-12-21調解拒不履行怎么申請執行
2020-12-22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飛機延誤賠償在哪領
2021-03-16兩車撞痕不符保險理賠遭拒
2021-01-26什么叫除外責任
2021-01-23飲酒出事故保險公司應該負責嗎
2021-01-08保險理賠沒下來保證金怎么寫
2021-02-14正確理解保險經紀、保險代理
2020-12-22什么是商業代理?
2021-02-11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是什么,包括哪些特征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