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并非法公諸于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于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經查找相關法律資料,我國法律涉及隱私權內容主要有如下條款: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40.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141.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
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七、問:侵害名譽權責任應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合同無效保證人應負何種責任
2020-11-27勞動法辭退孕婦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2金融消費的定義,什么是金融消費者
2021-02-18交通事故復核失敗怎么辦
2020-12-07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的規定一月幾次,探視權的規定一年幾次
2020-11-19土地出讓收益包括違約金嗎
2021-02-13車禍中被扶養人的范圍認定,車禍中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
2020-11-24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3-06強制執行的房產能否解押
2020-12-05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陰陽合同怎么補交稅
2021-02-21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