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7年12月15日夜,張某家的一頭耕牛被盜,張某懷疑是鄰居仇某所為并報案,仇某被公安機關傳喚并被留置48小時后釋放。2008年3月,在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斗爭中,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團伙盜竊耕牛案,張某的耕牛被確認不是仇某所為。2008年4月11日,仇某以張某侵害其名譽權為由,將張某訴至法院,要求賠禮道歉、恢復名譽,并賠償其一萬元精神損失費。
河南省內鄉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向公安機關報案控告仇某,屬正當行使權利的行為,且張某又沒有借檢舉、控告的名義捏造、歪曲事實而對仇某進行侮辱、誹謗。同時,即使張某反映的情況不屬實,也是正當行使權利的行為,不屬于侵權行為。因此,張某的行為不符合名譽侵權的構成要件,并未侵害仇某的名譽權。遂裁定駁回了仇某的起訴。
【評析】
舉報犯罪不屬實緣何不構成名譽侵權?
首先,所謂名譽,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聲譽,也是指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社會評價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的規定,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三種方式:1、侮辱。即是指用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2、誹謗。即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公開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3、泄露并宣揚他人隱私。即是指泄露并宣揚公民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不愿為人所知的事情。
第二,依據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8月7日頒布施行的《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的“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的規定,行為人侵害他人名譽權應從以下四方面來確定:一是行為人對于特定人名譽僅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并通過不正當的違法行為表現出來。二是行為人的行為違反了法律對特定人權利的保護性規定,且不具有免責事由。三是行為人針對特定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且該行為須為社會公眾所知悉,并影響到社會公眾對該特定人的評價。四是行為人的違法行為直接給特定人帶來了名譽方面的損害后果。
第三,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規定:“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由此可以看出,不管行為人舉報的情況是否屬實,只要其沒有借檢舉、控告的名義捏造、歪曲事實而侮辱、誹謗他人,就是正當行使權利的合法行為,就不屬于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本案中,張某沒有采取公開的方式在公共場合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侮辱、誹謗仇某,其向公安機關指控仇某是法律賦予的權利,且其又沒有借檢舉、控告的名義捏造、歪曲事實而對仇某進行侮辱、誹謗。同時,公安機關基于履行法定職責的需要,對被指控有犯罪嫌疑的仇某進行留置盤問,具有法律根據。因此,法院的處理結果是完全正確的。(河南省內鄉縣人民法院·**文王勝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進行傷殘鑒定法律承認嗎
2021-01-12什么叫做婚姻自由
2020-11-12指定管轄權不服要怎么辦
2021-02-08借款擔保協議保質期有多久
2021-02-28提供虛假學歷,入職近10年還能解雇嗎
2021-02-28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人身保險合同轉讓的分類
2021-03-05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是什么
2021-01-21影響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24夏季有車族發生有哪幾種情況,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2021-02-07中國境內的法人和其他組織辦理境內保險的程序是如何
2021-02-03汽車被盜,保險公司有義務把車從外地取回來嗎
2021-02-26法律對保險代理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2承包的林地可以建房嗎
2020-11-27小區強行違建物業可以強行拆除嗎
2020-12-06可以對拆遷補償決定書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0-11-22戶口遷入多長時間可獲拆遷補償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