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某公司雖實力雄厚,但由于經營中資金一直難于收回,漸漸舉步維艱。至2007年底,雖經多方催收,卻仍有300多萬元貨款沒有收回。無奈之中,公司突發奇想:何不向社會公示債務人名單,迫使他們基于怕名聲受損或不想被人認為是“老賴”而付清欠款?于是,從2008年2月起,當地電視臺在8個電視頻道中打出了該公司的游字廣告,不但將這些債務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布之于眾,并稱如不在限期內繳清,將提起訴訟。
【分歧】
就公司的行為是否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名譽權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這些被公示的債務人欠款屬實,且經過多次催收仍無動于衷,公示的目的僅僅是促使他們付款,那些債務人是“罪有應得”。
第二種意見則認為公司的行為違法,已經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名譽權。
【管析】
袁-梅同志認為公司的行為違法,已經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名譽權,筆者不同意該觀點,認為公司未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名譽權,理由:
1、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生活安寧依法受到法律保護,不受他人非法侵擾、知曉、搜集、刺探、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但隱私權必須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因為任何權利都有其相應的義務,而保護隱私權相應的義務就是不違法、不侵犯國家、集體及他人利益。而被公示債務人的“老賴”行為,違反了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和當事人雙方的合同約定,屬于違法行為;且該行為侵犯了公司的合法權益即依法依約收回自己債權的權利,故被公示債務人的欠款不還的行為不屬于隱私,公司在電視臺公布債務人名單的行為未侵犯被公示債務人的隱私權。
2、公司的行為不構成對債務人的侮辱。侮辱,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公司僅僅是公示了債務人名單,即就是向社會公開債務人欠款不還這一事實,沒有使用暴力,如果要將該公示行為列為其他方法,也就是公開了他人的隱私,而前面筆者已闡述債務人的欠款不還的行為不屬于隱私,故公司的行為不構成對債務人的侮辱。
綜上,筆者認為公示債務人名單不構成侵犯名譽權。
何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逃逸致死怎么處罰
2020-12-20營業執照地址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07宅基地贈與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6自愿中止探望權可以嗎
2021-02-16如何反家暴
2021-02-09法定扶養義務是幾年
2021-01-24船舶買賣合同可以約定管轄嗎
2020-11-29無競業限制但有保密條款是否應該補償
2020-11-08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如何審核勞動合同,審核勞動合同要點是什么
2021-02-15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兒子非親生離婚可以得到精神損失賠償嗎
2021-02-16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保險理賠的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