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親屬權;身份權;絕對權;相對權
在民主和法治思想日益深入民心的當今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想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人權越來越受到重視,以至于在2004年修改憲法時候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憲法。在法學界人格權法的研究也備受青睞,有些學者指出在將來制定的民法典中要把人格權法獨立成編。但是作為人身權另一重要內容的身份權制度的研究相對冷清。身份權的性質大部分學者認為屬于絕對權,筆者認為這于身份權的研究欠缺,特別是身份權具體內容的研
究欠缺不無關系。
一、親屬權屬于身份權中一種
在民法學理上人身關系被劃分為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但《民法通則》第五章第四節規定的人身權制度并沒有明確指出身份權這一概念。目前對于身份權的界定學者們主要有三種學說。第一種觀點認為,身份權亦稱親屬權,為由身份關系所生之權利,廣義的包括親屬法上及繼承法上之權利。第二種觀點認為,身份權是自然人基于其身份而享有的權利,依其客體,可劃分為配偶權、親權、親屬權和監護權。依此觀點,法人沒有身份權。第三種觀點認為,法律上所謂身份權,是以特定身份關系上的自然人為客體的權利,其內容為作為客體的自然人人身的支配。筆者認為三種觀點各有不足。第一種觀點將身份權等同于親屬權,并認為繼承權屬于身份權是不恰當的。身份權除包括親屬法上的身份權外,還包括親屬法外的身份權,比如榮譽權。從前稱親屬權為身份權,但是現在已再沒有從前法律中的各種“身份”(如貴族、商人、家長等)。而父母子女間、配偶間、其他親屬間的關系也與以前的身份關系大不相同。繼承權跟身份有關,然而,繼承權由期待權轉化為既得權并非由身份所決定,而是由被繼承人的意思或法律擬制的意思所決定,所以,繼承權不應歸入身份權。基于此,《法國民法典》將繼承規定于取得財產的方法一編中,《德國民法典》則將繼承單獨成編,以與親屬相分離。第二種觀點將親屬權與身份權相等同,并且將法人的身份權排除在外。法人也可以基于身份利益享有身份權,比如榮譽權、專利權。第三種觀點將自然人視為身份權客體,忽視了現代社會身份權主體的平等性。筆者認為,身份權是親屬權的上位概念,身份權包括親屬法上的身份權(即配偶權、親權、親屬權、監護權)和親屬法外的榮譽權、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看守侵犯公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賠償主體是誰
2021-01-23涉外結婚公證書有效期是多久
2020-11-19法津顧問必須是律師嗎
2021-02-11沒履行監護權可否不贍養
2020-11-13下落不明三年的人已被宣告死亡了嗎
2021-01-02怎樣才能要回購房的定金
2020-12-02農村房產證確權該如何
2021-01-24勞務外包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1-03-14男子墜亡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1-03-24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保險理賠的理賠程序內容是哪些
2021-01-17雇主責任險賠償金應給出事的雇員還是雇主
2020-11-29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0-11-28怎么才能承包林地
2020-11-16征地拆遷,靠什么提高拆遷補償
2021-01-28準遷證一般幾日可以拿
2021-02-01共有房屋的拆遷補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