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知情權表現有哪些
1、醫療行為知情權。患者對在醫療行為中關于自己的病情(疾病的診斷結果。對患者的病情輕重、痊愈的可能性)醫療措施(措施的性質、理由、內容、預期的診療效果、醫療方法對患者的侵襲范圍)醫療風險(醫療行為可能伴隨的風險、發生的幾率和危險結果預防的可能性,如藥物的毒副作用、手術的并發癥,特別是醫院的醫療設備,醫師防止危險發生的能力等)等享有知情權,醫療機構有告知義務。包括相關手術、相關檢查。
2、醫療費用知情權。患者在檢查、治療前有權知道收費標準,以便作出合理選擇;治療結束后,有權查閱醫療費用明細表。
3、醫療資料知情權。患者有權復印或復制病歷資料,對病歷資料享有知情權,醫療機構有提供的義務。可以復印的病歷包括門診、急診病歷,住院病歷中的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手術同意書等記錄患者客觀情況的客觀病歷。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記錄、病程記錄等。
4、醫療爭議知情權。發生醫療爭議后,患者或其家屬應有權參與從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鑒定組成員,要求有利害關系的鑒專家回避的權利。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藥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患者享有與醫療機構共同封存現場實物、同時,患者對醫療事故、醫療過失行為等享有知情權。
二、患者維權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近年來,醫患糾紛呈多發趨勢。由于該類型糾紛具有特殊性,患者一方處理起來經常手足無措。為此,針對此類糾紛提出幾點建議:
1、注意保存好自有證據。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當事人應保存好門診病歷、處方單、正在服用的藥物、收費發票等。
2、針對案情,提出切實可行的訴訟請求。當事人在糾紛發生后要慎重行事,不可感情用事,訴訟前要結合案情確定具體的符合法律規定的請求事項。
3、應當注意訴訟時效、舉證時限、申請調查取證的時限。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因身體受到傷害提起賠償之訴的訴訟時效為一年。在訴訟階段,當事人應按規定的時間和要求舉證。超過舉證期限提供證據的,除屬于“新證據”外,法院不組織質證。
不得不說,現實中醫療機構或者醫護人員侵犯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權的情況比較多,若出現了患者及其家屬其實可以向衛生部門進行舉報,衛生部門會嚴肅處理。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合同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規定,侵害患者知情權的法律責任有三種,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有關部門應該嚴格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制度,嚴肅處理,追究其民事、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并承擔相應的賠償。
患者就診時氣死誰應該負責
醫療損害賠償患者都有哪些舉證義務
醫療事故訴訟患者需要舉證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賃物正常使用損壞承租人要賠償嗎
2021-03-01房屋定金糾紛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2021-01-30論票據法中的無權利抗辯
2021-03-10什么是同居協議,同居協議有效嗎
2020-12-14怎樣預防倉儲合同糾紛
2021-03-03修理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8回購房要點有哪些
2020-12-26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變更勞動合同內容要什么條件
2021-01-25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30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1-02-08如何確定保險價值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