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疑問
1.學說
(1)姓名權為所有權說。德國學者魏*德(Wiarda)認為,姓名權如所有權一樣可以對抗第三人,并附有任意行使的權能,所以具有所有權的性質。[25](P325)法國大革命后法國司法部門在判例中將姓名視為公民的所有權,認為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了他人的所有權。[26](P113)
(2)姓名權為無形財產權說。1870年,法國學者莫*特在一本關于版權和工業版權的著作中論及人格權。1877年,德國學者加*斯提出人格權的概念,但他把名譽、姓名、個人按其意愿安排生活的權利等劃歸知識產權。[27](P494)德國學者斯*伯認為,姓名權無有形的標的,僅在某種情況下可發生經濟上的價值,并可以對此進行處分,故為無形財產權。[28](P326)1907年柯*勒在其著作中認為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屬于著作權的內容。[29]
2.立法
1928年,中華民國立法機關擬定的第8條立法原則之說明認為:“姓名是否系私人財產,或是否可如其他財產之受法律保護,系一疑問。但近代各國,多認為應受法律保護。”[30](P402)該立法原則說明表明了當時立法者對于“姓名權”本質的認識并沒有達成一致。其肯定的只是姓名應受法律保護,并沒有回答姓名權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此說明并非空穴來風。《大清民律草案》總則、債權和物權起草者之一**義正認為生命、身體、名譽等都是維持人格所必需的法律上擬制的貨物,人格權是支配這些法律貨物的權利,即人格權為“支配不得與人格分離之法律貨物之權利也。不得與人格分離之法律貨物,即為維持人格所必要之事項。若其缺之,人格即消滅,不能視為人之存在。如生命、身體、名譽、自由、氏名及商號等是也”。[31](P164-165)**義正將人格權客體視為“法律擬制的貨物”的思維極易模糊姓名權的本質。兩相對照,可以推測該思想影響了民國民法典立法原則第8條的制定。
(二)現實需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姓名、肖像等形象標識的擁有者開始將這些人格標識積極地商業化利用。甚至在西方,姓名、肖像等形象的商品化已經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32](P15)市場經濟使得姓名、肖像、聲音等個人形象可以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與此同時,關于姓名、肖像等個人形象商業化利用的糾紛也此起彼伏,魯-迅姓名權肖像權案、姚-明姓名權肖像權案、馬丁。路-德。金肖像案、“貓王”姓名案[33](P82)、“海蘭”案件、“薩尼奇”案件等。[34]人格權法中人格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的規定具有強行法的性質。該規定阻礙了姓名商業化利用的財產化保護規則的建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離婚財產分割原則有哪些
2021-03-19車禍賠償金怎么算
2021-02-19違約金上限30%司法解釋
2020-11-10微信被騙報警當地不受理該怎么辦
2021-01-06公司監事可以查看賬目嗎
2021-02-09老字號如何申請注冊
2021-01-30解約定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7雙倍退回定金合同還需要履行嗎
2020-12-20貸款擔保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2-24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離婚財產保全怎么解除保
2021-02-13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26領失業金還在工作合法嗎
2021-01-21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上班路上被人撞傷住院,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