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疑問
1.學說
(1)姓名權為所有權說。德國學者魏*德(Wiarda)認為,姓名權如所有權一樣可以對抗第三人,并附有任意行使的權能,所以具有所有權的性質。[25](P325)法國大革命后法國司法部門在判例中將姓名視為公民的所有權,認為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了他人的所有權。[26](P113)
(2)姓名權為無形財產權說。1870年,法國學者莫*特在一本關于版權和工業版權的著作中論及人格權。1877年,德國學者加*斯提出人格權的概念,但他把名譽、姓名、個人按其意愿安排生活的權利等劃歸知識產權。[27](P494)德國學者斯*伯認為,姓名權無有形的標的,僅在某種情況下可發生經濟上的價值,并可以對此進行處分,故為無形財產權。[28](P326)1907年柯*勒在其著作中認為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屬于著作權的內容。[29]
2.立法
1928年,中華民國立法機關擬定的第8條立法原則之說明認為:“姓名是否系私人財產,或是否可如其他財產之受法律保護,系一疑問。但近代各國,多認為應受法律保護。”[30](P402)該立法原則說明表明了當時立法者對于“姓名權”本質的認識并沒有達成一致。其肯定的只是姓名應受法律保護,并沒有回答姓名權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此說明并非空穴來風。《大清民律草案》總則、債權和物權起草者之一**義正認為生命、身體、名譽等都是維持人格所必需的法律上擬制的貨物,人格權是支配這些法律貨物的權利,即人格權為“支配不得與人格分離之法律貨物之權利也。不得與人格分離之法律貨物,即為維持人格所必要之事項。若其缺之,人格即消滅,不能視為人之存在。如生命、身體、名譽、自由、氏名及商號等是也”。[31](P164-165)**義正將人格權客體視為“法律擬制的貨物”的思維極易模糊姓名權的本質。兩相對照,可以推測該思想影響了民國民法典立法原則第8條的制定。
(二)現實需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姓名、肖像等形象標識的擁有者開始將這些人格標識積極地商業化利用。甚至在西方,姓名、肖像等形象的商品化已經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32](P15)市場經濟使得姓名、肖像、聲音等個人形象可以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與此同時,關于姓名、肖像等個人形象商業化利用的糾紛也此起彼伏,魯-迅姓名權肖像權案、姚-明姓名權肖像權案、馬丁。路-德。金肖像案、“貓王”姓名案[33](P82)、“海蘭”案件、“薩尼奇”案件等。[34]人格權法中人格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的規定具有強行法的性質。該規定阻礙了姓名商業化利用的財產化保護規則的建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童工多少歲起算作童工
2020-12-08勞動法辭退賠償
2021-02-13網貸逾期被仲裁怎么辦
2020-12-28國有獨資公司是否要設立三會才可以
2021-01-22什么是帶有欺騙性的商標,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4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1-02-11虛構事實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10小區電梯廣告牌收益應該歸誰所有
2020-12-05員工有精神病怎么辦
2020-12-19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運輸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8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事故認定書出來后保險理賠的時間怎么確定
2021-03-03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車險拒賠可以起訴業務員嗎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