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職守罪只限于企業嗎
案情:金某、王某和臧某系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以下簡稱棉花市場)工作人員。2007年10月份,金某和王某作為棉花市場倉庫監管部經理、副經理,在負責審批、考察山東某物流公司申請成為棉花市場指定交割倉庫的業務中,未能認真履行職責,未按程序審批,致使該庫在存在疑點的情況下順利獲得棉花市場指定交割倉庫的資格。金某、王某、臧某分別于2008年4月至2008年11月間,作為棉花市場指定交割倉庫監管人員,未能認真履行監管職責,未能及時發現與該庫有緊密聯系的新疆某公司存放在該庫的棉花有違規出庫的現象,致使棉花市場在與新疆某公司的倉單質押業務中被騙,造成人民幣700余萬元的重大經濟損失。
分歧意見:對棉花市場的工作人員是否符合瀆職罪的主體要件,存在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金某等三人作為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觸犯了刑法第397條的規定,應當以玩忽職守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金某等三人不符合瀆職罪的主體構成要件。行政委托應僅限于行政許可法和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有限責任公司為非國有的有限公司,不是接受委托從事公務的組織,其人員不屬于刑法意義上的“國家工作人員”。
評析:小編同意第一種意見
一、現行法律對瀆職罪主體的界定。
結合刑法第93條對于“國家工作人員”的規定,瀆職罪的主體應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在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鄉(鎮)級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以及民主黨派機關和人民政協機關工作人員,一般也被認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針對大量的代行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單位、組織機構人員,無法被認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法納入刑法的調整范圍的實踐情況,200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解釋》指出:“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時,有瀆職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于瀆職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從《解釋》規定來看,法律授權、委托授權、崗位授權是構成瀆職罪的三種人員分類,而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則是這三類人員構成瀆職犯罪的共同要件。
二、公司企業中的工作人員也可構成玩忽職守罪的主體
在我國,受委托的組織多種多樣,具體包括:行政機關、行政機構、除行政組織以外的其他組織和個人(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個人)。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是指因為接受享有某方面行政管理職權的行政機關的委托而行使一定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受委托組織因被委托行使的行政管理職權的性質不同,而有所區別。有些委托需要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有些委托則不需要。如對于一些行使條件限制不很嚴格的行政管理職權,委托其他組織和個人行使不致影響行政行為效果的,委托條件則沒有嚴格的限制。
《國務院關于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1998]42號)第6條規定“培育棉花交易市場,促進棉花有序流通……國家利用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采購和投放國家儲備棉,對棉花供求和價格進行調控。”該文件將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作了明確定位:充分發揮其價格形成和信息傳遞功能,要完善交易規則,嚴格市場準入制度。
玩忽職守罪和濫用職權罪區別是什么
(一)犯罪客體的區別
濫用職權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正當性,玩忽職守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勤政性。
(二)犯罪客觀方面的區別
1、行為性質的區別。濫用職權罪在客觀方面的本質屬性是對職權的“濫用”。這種“濫用”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一是超越職權的濫用,即行為人超越法定權力范圍,違法決定無權決定的事項、擅自處理無權處理的事務;二是違法行使職權的濫用,即行為人違反法定辦事程序,胡作非為,隨心所欲地違法處理公務。玩忽職守罪在客觀方面的本質屬性是對職守的“玩忽”。這種“玩忽”行為,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一是不履行職責,即行為人嚴重不負責任,對法定職責義務,該為而不為,放棄職守、擅離崗位;二是不認真履行職責,即行為人嚴重不負責任,對法定職責義務,敷衍塞責。
2、行為方式的區別。從行為方式上講,濫用職權罪和玩忽職守罪都既可以由作為構成,也可以由不作為構成,只是行為的主要方式有所區別,即濫用職權罪主要表現為作為,玩忽職守罪多數表現為不作為。
3、結果要件的區別。根據相關司法解釋,濫用職權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傷2人、輕傷5人以上即可立案;玩忽職守除造成死亡1人以外,重傷要3人、輕傷10人以上才能立案。濫用職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0萬元即可立案;玩忽職守則要30萬元才能立案。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玩忽職守罪只限于企業嗎”問題進行的解答,通過上述案例的分析,玩忽職守罪的犯罪主體不僅限于企業,還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復議申請書的內容包含有哪些
2021-01-16交通事故對對方主要責任我次要責任怎么賠付
2021-03-15破產重整對外擔保有效嗎
2021-01-21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義務嗎
2021-02-13事實收養是否能辦理公證
2020-11-22企業作為擔保人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0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在什么情況下可簽勞務合同
2020-12-27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是什么
2020-12-0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交通事故訴訟是起訴司機還是保險公司呢
2020-11-20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