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使用權年限的界定
居住用地70年;工業(yè)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體育用地50年;商業(yè)、旅游、娛樂用地40年;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二、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與劃撥分類
土地使用權最主要的兩種獲得途徑為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劃撥土地使用權。
(1)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其實質是國家按照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把國有土地以約定的面積、價格、使用期限、用途和其他條件,讓與土地使用者占有、使用、經營和管理。
(2)劃撥土地使用權:是土地使用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所取得的或者無償取得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劃撥土地使用權只適用于公益事業(yè)或國家重點工程項目。
除此之外,土地使用權還可以轉讓、出租和抵押,但是要根據房屋的不同情況而具體認定。
三、土地使用年限如何計算
1、已購公房、央產房
已購公房和央產房同屬福利分房制度下的"產物"。取消福利分房后,已購公房和央產房也可上市進行交易,由于是成本價的房屋,因此買方在購買這類房屋時需要繳納一定的土地出讓金。根據其房屋權屬的特殊性,這類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計算方法也分為幾種不同版本。
(1)如果已購公房和央產房的土地是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即從該樓的第一套房屋首次進入二手房市場,繳納土地出讓金之日起核定其土地出讓年限。其他房屋上市時,依上述辦法分別計算使用年限,最終保證同一宗土地、同一棟樓的土地出讓年限終止日相同。
例如:某房屋1996年竣工,該樓第一套房屋首次進入二手房市場的交易日期為2000年,因此該棟樓的整體土地使用年限也從2000年開始算起,即最終土地使用年限截止日期為2070年。2005年有其他業(yè)主將自己的房屋出售,那么購房者購買后的土地使用年限為2070年-2005年=65年。同一宗土地、同一棟樓的土地出讓年限終止日相同。
(2)如已購公有住房新占土地是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其70年的土地使用年限以原簽署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轉讓合同》,以及下發(fā)的《國有土地使用證》核定土地使用年限為準。(一般是從竣工日期算起)
例如:某房屋1997年竣工,其《國有土地使用證》下發(fā)時間為2000年,而該房屋所下發(fā)的《國有土地使用證》上標注的使用年限為"1997年至2067年",也就是說該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從1997年開始算起,這套房屋的最終土地使用年限到2067年為止。那么,如果這套房屋的業(yè)主于2004年出售該房產,其新的土地使用年限為2067年-2004年=63年。
2、經濟適用房
經濟適用房的性質較為特殊,整個開發(fā)的樓盤并不具備土地使用權證。基于這種情況,通常情況下,經濟適用房的土地使用年限以基樓盤原始竣工的時間為準。
例如:某磚混結構的房屋2000年竣工,則這套房屋的最終土地使用年限到2070年為止。房屋的剩余土地使用年限=2070年-購買的時間,比如,購買時間為2005年,則其剩余土地使用年限為65年。
3、商品房土地使用年限
商品房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從開發(fā)商拿地之日開始算起。比如,開發(fā)商拿地時間是2000年,則其土地使用年限是2000年至2070年。A于2005年購買了該開發(fā)商的房屋,則其剩余的年限為65年(2070年-2005年)。B在2010年購買了A的房屋,則B所購買的房屋,剩余土地使用年限為60年(2070年-2010年)。
買房的時候,一定要看下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是40年、50年,還是70年,還要計算下剩余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多久,別買到土地使用年限快要到期的房子。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律師的幫助,歡迎致電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糾紛如何賠償
2020-11-09產假必須保留原崗位嗎
2021-01-26軍人離婚要部隊領導批準嗎
2020-12-14企業(yè)法律顧問資格許可尷尬落幕
2020-12-13律師費用由誰承擔
2021-01-12股東代表訴訟以公司為主體訴訟嗎
2021-01-31什么財產既可以抵押又可以質押
2021-03-21保證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1-27交警如何開責任認定書
2020-11-16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期限
2020-11-20買賣合同中關于擔保合同只主要規(guī)定有哪些
2020-11-23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xiàn)條件
2020-12-09買方賣方仍應支付中介費嗎
2020-11-29鋪乳期間可以中止合同嗎
2021-01-20勞務合同人身損害是否給予賠償
2021-03-11試用期申請離職公司不放人怎么辦
2021-02-28拖欠農民工工資之后的經濟怎么補償
2020-11-15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50萬重疾險一年多少錢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