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被告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共同預謀在運輸途中用“倒包換假”的手段,盜竊發往**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氯化鉀肥。被告人李某等人聯系購買了類似氯化鉀的替代物后,在山東省日照港裝貨共計76噸,價值220400元。途中進行“倒包換假”,后二次封包裝車。貨物運送到**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卸貨時,被倉管人員發現二次封包的事實,經臨沭縣產品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所抽樣檢驗,為不合格產品。
【分歧】
本案在定性方面產生以下兩種意見:第一,被告人李某等人在貨物運輸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欺騙手段,以假換真,騙取**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價值220400元的氯化鉀肥,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第二,被告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貨物輸途中采用“倒包換假”的手段,盜竊發往**利公司價值220400元的氯化鉀肥76噸,該行為構成盜竊罪。
【評析】
筆者認為,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為應當定性為盜竊犯罪。理由如下:一般情況下,區分合同詐騙罪和盜竊罪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在二者互相交織的時候,則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對兩罪加以區分,在詐騙行為和盜竊行為互有交叉的時候,依據法律規定和立法本意,“被害人的財產損失是否由其陷于錯誤認識而自愿處分行為所導致”可以作為區分兩種犯罪定性的重要標準。分析被告人李某等人的獲取手段,是在運輸控制貨物的途中采用秘密方式,以假換真,而后二次封包,運送至被害單位,真氯化鉀占有關系的改變并非貨物所有人**利肥料股份有限公司陷于錯誤認識而自愿交付或者接收,而是在貨物交付運輸以后,被告人李某等人在貨物所有人**利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無防備的情況下,采取“倒包”的方式,以假換真,秘密竊取。故竊取行為才是被告人李某等人犯罪目的得以實現的關鍵。類似氯化鉀的假原料所起的作用是為被告人的盜竊行為作掩護,使得盜竊行為發生后不會即時被發現。故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為應定盜竊罪,而非合同詐騙罪。
山東省臨沭縣人民法院禚山
如果各位讀者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需要咨詢,歡迎來律霸網進行,你會得到滿意的咨詢結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唯一住房如何強制執行,強制執行有哪些條件
2020-12-22商標近似判斷準則是什么
2020-11-11合同法關于合同變更的解析
2021-02-11夫妻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及方法
2020-12-16自己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應該怎么申辦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
2020-11-08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寄存人不支付保管費怎么辦
2021-01-13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試用期工資的約定
2021-02-07被他人撞骨折可以走自己的意外險嗎
2020-12-27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保險代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耕地保護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