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污染侵權責任規則的法律依據
環境污染侵權責任,是指排污者因污染行為,侵害他人的生命權、健康權等人身權或者所有權、用益物權等財產權,從而導致的民事法律責任。
關于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的法律規則,主要由《民法通則》關于民事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定,《侵權責任法》基本規定和《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單項法律的相關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國務院環保部門有關法律解釋構成。它們相互補充,共同形成了包括環境污染侵權責任實體性規范、程序性規范在內的完整的規則體系。
根據《侵權責任法》,污染者因同一行為應承擔行政或刑事責任的,不影響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如果因同一行為應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行政罰款、刑事罰金,污染者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的,優先承擔賠償責任。
二、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的法定條件
承擔民事責任,通常要求具備侵害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以及主觀過錯4個要件。由于環境污染損害糾紛的特殊性,各國法律大多采用特殊的責任規則,我國法律也是如此。
《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堪稱經典:“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薄肚謾嘭熑畏ā返诹鍡l也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據此,“污染環境造成損害”,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1991年,湖北省環保局和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處理東湖水污染案件的過程中,就環境污染民事責任的法定條件問題致函原國家環保局。原國家環保局嚴格依據《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之規定,通過《關于確定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復函》形式,專門就環境污染損害責任的法定條件做出解釋:“承擔污染賠償責任的法定條件,就是排污單位造成環境污染危害,并使其他單位或者個人遭受損失”。
可見,承擔環境污染民事責任,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一是排污者的排污行為“造成環境污染危害”;二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受到損害”;三是環境污染危害與他人受到損害互為因果。簡而言之,排污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就是環境污染民事責任的3個法定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污染致樹木死亡如何處罰
2020-11-30一般狗咬到人賠多少錢
2021-03-08凈身出戶只要孩子可以嗎
2021-03-12事實婚姻有什么法律特征包括哪些
2020-12-06股東在何情形可代表公司訴訟
2021-02-25債的保全是指什么,債的擔保指什么
2021-01-05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告誡制度適用哪些范圍
2020-11-24參與眾籌能不能作為消費者投訴
2020-12-24因產品質量提起訴訟如何管轄
2021-01-26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遺囑不公證有效嗎
2021-01-03交通事故賠償款一直不下來怎么辦
2020-12-09勞動關系轉移通知書
2020-11-09老公的“不再打牌”的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7試用期滿后的沉默是否視為承諾購買
2021-02-21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實習期獨自駕車上高速發生追尾
2021-03-16在外地工作發生工傷有哪個仲裁管轄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