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侵權責任法中,損害賠償制度體系構建不僅關系到整個侵權責任法的目的實現,而且關系到整個侵權責任法的成敗得失。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大陸法系國家的損害賠償是以財產損害賠償為中心構建的。19世紀的民法典主要是以財產法為中心構建起來的,對人的保護集中反映在對財產權的保護,注重通過保護個人物質利益來維護人的生存和發展。正因如此,19世紀的民法典沒有詳細規定人格權,也沒有確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對侵權責任的法律規定也極為簡略。但是隨著現代侵權法向人格權等權益的保護擴張,損害賠償的內容體系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尤其表現在精神損害賠償已經被納入到損害賠償制度體系中,同時,在例外情況下,大陸法系國家也采納了懲罰性賠償。
因此,我認為,權利保護法定位下的中國侵權責任法在損害賠償制度方面,應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內容:
一是損害賠償的一般規則,包括損害的定義、完全賠償規則、損益相抵規則、過失相抵規則等。羅馬法諺:無損害即無賠償。損害在侵權法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即是侵權行為的成立要件,也是確定賠償責任范圍的依據。但是對損害的概念下一個精確的定義是困難的。從立法上來看,除奧地利民法典對損害作了一個寬泛的定義外,幾乎再沒有哪個國家的法典對損害的概念做出一個定義。損害是與權利和利益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因他人的加害行為或可歸責于某人的事件使民事主體遭受到的不利益。損害的含義應當從兩個方面來把握,第一是作為事實存在的損害,第二是在法律上可予賠償的損害。前者是認定侵權行為和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而后者是確定損害賠償范圍的依據。所謂完全賠償原則,是指違約方應對其違約行為所造成的全部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損益相抵原則,亦稱為損益同銷原則,是法官在侵權案件中確定當事人賠償責任范圍的一項制度。它是指賠償權利人基于發生損害的同一原因受有利益者,應由損害額內扣除利益,而由賠償義務人就差額予以賠償的確定賠償責任范圍的原則???。過失相抵規則又稱過錯相抵規則,指在加害人依法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下,如果受害人對于損害事實的發生或擴大也有過錯,則可以減輕加害人的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形屬于強拆,遇到強拆應該怎么辦
2020-11-09道路交通傷殘等級鑒定四級標準
2021-03-17空白背書匯票能出借嗎
2021-02-18監護人有權查看被監護人隱私嗎
2020-12-02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未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1-12水電安裝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0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保險一半責任怎么賠付
2020-12-29保險合同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變更
2021-01-08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哪幾種
2020-12-28拒賠出具什么單據
2021-02-17代為償還土地出讓款的還款協議是否有效
2021-01-23土地網拍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03農村拆遷安置房購買權是遺產嗎
2020-11-13房屋拆遷按房產證還是戶口
2020-11-21商鋪拆遷補償協議包含的內容是如何的
2021-03-06債權人能代債務人申請小產權拆遷補償嗎
2021-03-25房屋拆遷評估價格不合理怎么辦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