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李某發現有一患兒王某由其父母帶領來到醫院看病,這天藥房正是趙某值班。李某晚上回到家中,便以患兒王某父母的名義給醫院院長辦公室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藥劑師趙某對待病人態度惡劣,工作漫不經心,以致錯發藥品,致使患兒王某服藥后發生嘔吐,腹泄等不良癥狀,要求醫院給予處分。寫好后,李某怕被人發現,又用左手抄寫一遍,然后發出。醫院接信后,檢查了處方,認定患兒王某服用的藥品確系趙某所發,因此,對趙某作了通報批評,趙某迫于壓力,寫了檢查,影響了職稱晉升。最后,趙某幾經曲折,找到來醫院看病的患兒王某的父親王甲和母親余某,說明匿名信一事,王甲和余某均感意外,表明自己根本就沒有寫過任何信給醫院。趙某回院后向院長說明此事,要求調查,院方幾經查找,才知道李某所為。患兒父母王甲余某認為,李某假借自己之手誣陷別人,侵害了自己的姓名權,要求李某賠償。但是,李
某辯稱自己并未在信中寫王某父母的名字,根本不構成侵犯姓名權,拒絕賠償。我想請教律師,李某只是用王某家長的名義,而未用其真實姓名的行為是否構成侵害他人姓名權呢?
答:公民的姓名權,是指公民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姓名的權利。姓名是公民用以區別其他公民的“符號”,公民除了“真名”以外,有人也有“別名”、“筆名”,這也是代表自己的符號,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它們同“真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公民在進行民事活動時,可以運用自己的真名,也可以運用“別名”和“筆名”。法律保護公民的姓名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侵害他人姓名權的行為,包括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構成侵害他人姓名的行為,侵權人主觀上要求必須是故意的,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姓名權的行為。生活中,同名同姓的,大多是巧合或者非故意的,則不構成侵害他人姓名權。本案中李某雖然沒有冒用王某父母的姓名,但卻是冒用王某家長的名義實施不法行為的,在家長和子女之間,存在著特定的不可替代的關系,王某的父母與王某的父母姓名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盜用王某父母的名義與直接盜用王某父母的姓名本質上是一樣的,具有相同的法律后果。綜上所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榮譽權、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侵權人李某的行為構成了侵害他人姓名權的行為,應當承擔因此而引起的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作社債務誰承擔責任
2021-03-2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2020-11-19律師非訴訟業務有哪些
2020-11-27公婆贈與房子給兒媳離婚可以要回嗎
2020-12-03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買賣合同生效后可以取消嗎
2021-03-04簽訂勞務合同叫什么員工
2020-12-12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工程承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圍怎樣確定
2021-03-12人身保險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2-01先理賠再治病拖垮癌癥病人
2020-12-16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五大不同
2020-12-26對拆遷補償方案的復議怎么提出
2020-12-19無證房的拆遷補償比有證的低很多,怎么辦
2020-12-18違建拆除通知書限幾天
2021-01-13房屋拆遷補償按面積還是人頭呢
2020-12-19量房子就是要房屋拆遷嗎
2021-01-23企業拆遷怎樣維權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