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人死亡的怎么確立責任人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侵權責任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侵權責任法》第18條第1款規定: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并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該條是被侵權人死亡后侵權責任請求權主體的規定。
關于被侵權人死亡后,其近親屬的范圍和請求權順序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則若干意見》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繼承法第10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死亡賠償金正是對近親屬這些間接受害人的賠償。
《侵權責任法》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何謂死者的近親屬沒有明確,只是規定了近親屬為請求權人,而沒有規定順位問題。但是,《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7條對此有所體現,即配偶、父母、子女是第一順位,其他的為第二順位,這主要考慮中國仍然是一個大家庭社會,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鎮,與子女的聯系仍然十分緊密。基于此種原因,從死亡賠償金的角度來看,遵守《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順位比較合適,即配偶、父母、子女是第一順位,沒有第一順位的,第二順位的近親屬才能請求。而且,死亡賠償金不能作為受害人的遺產來看待,受害人的債權人無權要求從死亡賠償金中請求。
侵權人死亡之后需要去確定責任承擔者,這時候往往侵權人的繼承人是責任的承擔者,但具體是怎么樣賠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定。侵權人死亡的要去確定責任者但不知道后續怎么樣處理,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提供對自己有利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1-02-09婚姻存續期間房屋所有權歸誰所有
2021-02-12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2021-02-08船舶買賣合同可以約定管轄嗎
2020-11-29協議管轄是否只能中國法院
2021-03-26托收承付的承付期為多久,結算條件又是怎樣的
2021-01-10信用不良的能成立公司嗎
2021-01-11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買房注意購房合同的九個看點
2020-11-27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員工調崗后主動辭職有沒有經濟補償金
2020-12-30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車輛保險合同的管轄權怎么認定
2021-02-28什么是出口保險理賠
2020-12-30購買婚嫁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21土地流轉后農民能做什么工作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