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人格權利遭受損害為理由,向侵權者討要精神損失。這樣很難受到法律的支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對產品的謠傳經過調查純屬偽造。那么可以認定傳謠者對公司造成侵害,公司可以通過其侵權行為向傳謠者提出賠償要求,但卻不是精神損害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管理處罰的基本準則是什么
2021-02-02申請勞動仲裁年休假可以追溯幾年
2021-01-28申請認定馳名商標的三種途徑是什么
2021-03-12如何認定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
2021-01-20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交通罰款逾期半年怎么處理
2021-01-21父母可以向斷絕關系的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1-23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稅務機關可以公告送達稅務文書的情形
2021-01-02一審和二審敗訴終審可能勝嗎
2020-12-15企業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顧客在商場受傷,該怎樣處理
2021-02-15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什么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13企業股東簽競業限制合同合理嗎
2020-11-16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