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部1997年1月9日發出的《關于辦理利用經濟合同詐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
第(五)、關于追繳贓款贓物規定:
公安機關辦理利用經濟合同詐騙案件,在尚未立案前,不得扣押物品或者凍結款項。行為人進行詐騙犯罪活動,案發后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發還給被害人;如果權屬不明確的,可按被害人被騙款物占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總額的比例發還被害人。
行為人將詐騙財物已用于歸還債務、貨款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如果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屬惡意取得,應當一律予以追繳;如確屬善意取得,則不再追繳。被害人因此遭受損失的,可依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解決。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發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發布文號】法釋〔2011〕7號
【發布日期】2011-03-01
【生效日期】2011-04-08
第十條行為人已將詐騙財物用于清償債務或者轉讓給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繳:
(一)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的;
(二)對方無償取得詐騙財物的;
(三)對方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取得詐騙財物的;
(四)對方取得詐騙財物系源于非法債務或者違法犯罪活動的。
他人善意取得詐騙財物的,不予追繳。
第十一條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
三、雖然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對詐騙后抵債的贓款能否判決追繳問題的電話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對詐騙后抵債的贓款能否判決追繳問題的電話答復》中規定“贓款贓物的追繳并不限于犯罪分子本人,對犯罪分子轉移、隱匿、抵債的,均應順著贓款贓物的流向,一追到底,即使是享有債權的人善意取得的贓款,也應追繳。”但因為該司法解釋頒時間為1992年,與1996.12.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行為人將詐騙財物已用于歸還個人欠款、貨款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如果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屬惡意取得,應當一律予以追繳;如確屬善意取得,則不再追繳。和公安部1997年1月9日發出的《關于辦理利用經濟合同詐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五條,及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的規定有沖突。
因此,只要案外人取得款項是善意的,國家就無權追繳。
行為人將詐騙財物已用于歸還債務、貨款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如果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屬惡意取得,應當一律予以追繳;如果是善意的,不得追繳。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把孩子藏起來,阻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0-11-14刑事犯罪中的罰金一定要交嗎
2020-11-10向農民工支付工資要提供工資單嗎
2021-01-22怎樣行使翻譯權
2021-03-11行政拘留年齡有什么新規定
2021-01-21婚后獨自買房如何才能算自己的個人財產
2020-12-19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存款證明辦理需要哪些材料,可以異地辦理嗎
2021-01-07合同債權的法律界定是什么
2020-11-29商鋪員工在商場摔傷的話誰來承擔責任
2021-01-28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機動車解除保險合同保費計算辦法
2021-03-02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如何確定
2021-02-10從事保險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