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據刑法第201條、204條及最新司法解釋的規定,偷稅罪的處罰可分為:
(1)納稅人偷稅額占應納稅款的百分之十以上不到百分之三十,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到十萬元的,或兩年內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偷稅且偷稅額在一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數額百分之三十以上且偷稅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2)扣繳義務人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且占應繳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按上述規定刑種、刑度進行處罰。
(3)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在五年內多次偷稅行為,但每次偷稅數額均未達到刑法第201條規定而構成犯罪而數額較低,且凡未受到行政處罰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4)對單位犯偷稅罪的,并處罰金,并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刑法201條的規定處罰。
(5)納稅人、扣繳義務因同一偷稅犯罪行為受到行政處罰,又被依送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依法定罪。并判處罰金的,行政罰款折抵罰金。
(6)實施偷稅行為,但偷稅數額在五萬元以下,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已經足額補繳應納稅款和滯納金,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罰金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二)一罪與數罪的問題。
偷稅后又有抗稅行為的,以及為了偷稅的目的而向稅務人員行賄的,如何進行定罪呢我們認為,如果構成偷稅罪后,又有抗稅行為或行賄行為的,假設后任一行為符合抗稅罪或行賄罪的犯罪構成,宜認為是牽連犯,以處理牽連犯的原則,從一重處斷。
(三)對偷稅犯罪的處罰,在立法上的缺陷。
“97”刑法對偷稅罪,采取了比例加數額的定罪標準。換言之,偷稅行為要構成偷稅罪,必須先要符合比例和數額同時具備的法定條件,缺一不可構成犯罪。依刑法第201條的定罪標準,如果一個行為人偷稅數額符合了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的條件,卻在偷稅數額超過了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條件,偷稅額在十萬元以上;反之,偷稅額在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卻不滿足百分比的條件,都不能構成犯罪,因其不符合定罪標準中的兩個必備條件。考察本罪的第二個檔次上的比例和數額的要求,同樣存在著這些問題。可見,偷稅罪的處罰出現了真空地帶,由此可能在實務中出現刑罰不公平甚至矛盾的局面。這一立法中的疏忽,只能留待刑法修訂案來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調解后需要開離職證明嗎
2021-02-11投靠哪些親屬可以落戶
2020-11-28小貸公司減資條件是什么
2021-01-08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勞動合同法關于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司法簡析
2020-12-13訴前調解的效力怎么樣
2020-12-16短信可不可以作為離婚證據
2021-02-22違反買賣合同效力當事人怎么認定
2021-02-28委托異地執行申請書
2020-12-01商業銀行阻礙相關機構檢查監督的要罰款嗎
2020-11-22合同要求不利自己怎么提函
2021-03-12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如何完善再保險合同
2021-02-23簽訂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24期外出險 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2-25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工廠火災保險能全賠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