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上的危害行為
基于人的意識和意志支配實施的客觀上侵犯法益的身體活動。
危害行為三特征:
有體性:身體活動包括舉動和靜止,不包括犯意形成與流露。
【注意】:區別言論與發表言論。
有意性:刑法只調整有意識和有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為,而不包括反射動作、睡夢中的舉動等等。
有害性:刑法只禁止在客觀上危害社會的行為,對社會無害的身體舉止不會被規定在刑法中。其社會危害表現為法益侵犯性,包括對法益的實際侵犯和侵犯危險。
2.刑法上的行為
包括實行行為、預備行為、教唆行為、幫助行為。其中實行行為是刑法的中心概念,因為實行行為是刑法分則規定的、具有法益侵犯急迫可能性的行為,是刑法主要禁止的行為。
實行行為的判斷標準:
第一,形式上符合客觀構成要件,而且具有法益侵害的緊迫性。實行行為通常是刑法分則規定的,但刑法分則規定的行為并不一定是實行行為,有可能屬于預備行為。
【特別提示】:行為是否具有法益侵犯性,是以客觀事實作為標準來判斷,而非以行為人主觀認識的事實為標準進行判斷。具體來說,應以行為時存在的所有客觀事實為基礎,并對客觀事實進行一定程度的抽象,同事站在行為時的立場,原則上按照客觀的因果法則進行判斷。
下列行為屬于實行行為:增加或者提高了已經存在的法益危險;改變實現設定的危險發展過程以減少危險,但未能消除全部危險;制造只有通過損害某一法益的危險的因果進程。
下列行為不屬于實行行為:減少或者避免法益的侵害的行為;對已經存在的法益危險沒有防止結果發生義務的人,沒有增加危險的相關行為。
第二,屬于類型性的法益侵害行為,即從社會相當性上評價屬于社會生活中被禁止的有法益侵犯可能性的行為。
實行行為與其他刑法理論的關聯:
第一,影響犯罪未遂、犯罪預備的區分:如果已經著手實行行為,絕對不可能成立犯罪預備。
第二,影響犯罪未遂與不可罰的不能犯地區分:如果沒有法益侵犯性的行為存在,那就沒有犯罪的存在。
第三,影響因果關系的判斷;因果關系是討論實行行為與實害結果之間的關系,如果沒有實行行為,那么實害結果就只能是另一實行行為或者自然事件導致。
例如甲為了殺死乙,打算下午外出打獵時制造事故打死乙;早上檢查獵槍時,槍支走火導致乙死亡。本案中甲在殺人故意支配下只實施了預備行為,所以死亡結果不能歸于故意殺人行為;導致乙死亡的只能是過失的實行行為。本案甲的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
第四,影響共犯人的分類:共同犯罪人根據分工不同,可以分為實行犯、教唆犯與幫助犯。
直接正犯與間接正犯
行為人以自身的直接、積極的身體活動實行犯罪的,是直接正犯。
行為人通過支配他人進而支配犯罪事實的的,是間接正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路征地補償標準
2020-12-08誰可以提出離婚,離婚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04先離婚后告重婚可以嗎
2020-12-17國家賠償的種類有哪些
2021-01-27商標品牌如何促進經貿發展
2020-11-13公安局賬戶是否可以質押
2020-11-23兒童車禍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2代位繼承的效力如何
2021-03-06如何預防校園性侵事件的發生
2021-02-27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兒子怎么辦
2021-01-04單位終止合同提前多久
2020-12-10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誰負責對外資保險公司實施監督管理
2021-01-13工費車保險賠償的法律依據,索賠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1投保人的權利有哪些,做投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5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3被保險人在遺囑中追加受益人是否有效?
2020-11-24營業房拆遷時,評估的依據是什么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