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行為構成犯罪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該行為必須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結果;二是法律明確規定了該行為應構成犯罪。
犯罪過失有兩個基本類型,一是過于自信的過失,一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二者的區別關鍵在于認識因素方面:對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過于自信的過失已經有所預見(認識),而疏忽大意的過失根本沒有預見(認識)。
掌握過于自信的過失關鍵在于其與間接故意的區別:在認識因素方面,二者雖然都預見到行為發生危害結果的可能性,但對這種可能性是否會轉化為現實性,即實際上發生危害結果的主觀估計有所不同:過于自信的過失者主觀上認為由于其自身能力、技術、經驗或某些外界條件等,實施行為時,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不會轉化為現實性,即對可能轉化為現實的客觀事實發生了錯誤認識,而間接故意則不存在這種錯誤認識。
在意志因素方面,二者對危害結果的態度是不同的:間接故意者對結果的發生雖然不是積極追求,但也不反對、不排斥結果的發生,而是聽之任之、有意放任,而過于自信的過失者不僅不追求結果的發生,而且希望避免結果的發生,即反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其之所以實施該危害行為,必然是憑借了一定的自認為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因素和條件(如其自身能力、技術、經驗、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或他人預防措施等)。
掌握疏忽大意的過失關鍵在于明確其與第16條規定的意外事件的區別。二者雖然都是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沒有預見,并因此而發生了這種結果。但二者尚存在著原則性的區別:根據行為人的實際認識能力和行為時的具體情況,意外事件是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不可能預見、也不應當預見(沒有注意能力與注意義務),而疏忽大意的過失中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能夠預見、應當預見(具有注意能力與注意義務),僅僅是由于其疏忽大意的心理而導致了未能實際預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最高監察機關是什么
2020-11-26公司并購和收購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交通認定責任書沒寫逃逸會理賠嗎
2020-12-28醉駕行政處罰單多長時間下達
2020-12-07個人債務能要回一半車款嗎
2021-03-18最高法關于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1-19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交通事故糾紛管轄
2020-12-01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做好因國際金融危機引發案件工作的通知
2021-02-11哪些財產可以被繼承?
2021-02-05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如何認定虛假勞務派遣
2020-11-28實習期工資可以現結嗎
2020-11-13勞動仲裁員聘任期是幾年
2021-02-18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車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01如何書寫保險理賠申請書
2021-01-10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